活性污泥在线计算机图像分析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0473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713069.4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在线计算机图像分析预警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样品稀释器、蠕动泵、计算机、高速摄像机、显微镜和样品室构成。该方法是先获取样品形态图像,然后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活性污泥的絮体尺寸分布和丝状菌长度分布,将污泥絮体颗粒尺寸分布和丝状菌长度分布和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相关联,进而对活性污泥沉降效果进行预警。

    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70423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88204.9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防治设备领域内的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其包括多个废液分类储罐、氧化还原反应器、混合池、pH调节槽、微电解反应器、水解酸化反应器、DN曝气生物滤池、C/N曝气生物滤池、斜板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多个储药箱和厢式压滤机;该装置将收集的废酸液作为处理装置的药剂使用,以调节pH值;废液分类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器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混合后采用物化及生化处理装置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达标后再进行排放;污泥采用脱水装置处理形成泥饼后按规定处置。该装置可对高浓度实验室废液进行处理,工程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可有效去除COD、氨氮、磷和重金属,平均去除率达99.5%以上。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模型自适应参数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206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94701.5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模型自适应参数校准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活性污泥数学模型;步骤二、数学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步骤三、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参数的分类,根据步骤二的分析结果,将模型参数分为非敏感模型参数和敏感模型参数;步骤四、设置不同的测量传感器组合;步骤五、活性污泥模型参数自适应校准,根据步骤四所确定的传感器组合,应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随机漫步理论,对敏感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可以连续校准模型参数,能够使模型预测更加精准地反映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在测定不同传感器组合条件下的参数估计效果后,选择成本较低,参数估计效果较好的传感器组合作为实际应用。

    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9334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52977.4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雨水管通过竖流管连通竖流沉淀井,竖流沉淀井连通前区,前区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通过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中区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中区上部与后区连通,后区中放置控藻填料。本发明解决了收集调蓄方法存在的受河道、岸坡实际空间限制,且工程投资大,日常运行管理复杂,难以广泛推广应用等缺陷。本发明有效去除初期雨水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总氮和总磷,显著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对河流的输入量,去除初期雨水中70%以上的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并抑制装置内藻类的生长,且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淹没式组合生态浮床水质改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74695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010109971.1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18

    Abstract: 淹没式组合生态浮床水质改善装置,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由浮板、上凸浮块、种植篮、种植篮填料、浮床植物和人工水草等组成,上凸浮块固定于浮板上方,种植篮搁置于浮板的种植篮孔中,种植篮填料放置于种植篮内,浮床植物种植于种植篮填料中,人工水草悬挂在浮板下方。浮板内部配置加强筋,上凸浮块设计成仿生形态。浮板和上凸浮块均淹没后,两者提供的总浮力应大于浮板、种植篮、种植篮填充料、人工水草、上凸浮块在水中的总重量与浮床植物重量的1.5倍之和,保证上凸浮体露出水面。本发明载体简便经济、强度高、耐久性好、种植可靠,浮板淹没于水中,既具有天然水生态景观效果,又具有工程化的水质改善效果。

    一种磺胺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68415.1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王志凌 何成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内的一种磺胺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搅拌箱、过滤箱和储渣箱,搅拌箱内配合设置有搅拌叶轮,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板,储渣箱与过滤箱之间设有可活动的隔板,过滤箱内位于过滤板上侧设有推板,过滤箱上设有与推板相连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储渣箱上设有沉淀物压缩机构。该装置可使磺胺废水可以有效地分离并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过滤效果,使沉淀物在由压板将水分排干,并经过加热使其加速干燥,从而提高了清理效率。

    一种生物除磷白色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8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51775.3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生物除磷白色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通过培养富含聚磷菌的白色颗粒污泥,能有效解决传统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磷菌含量较少,除磷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传统生物除磷污泥沉淀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强化生物除磷和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使用SBR工艺,每个周期依次按照进水、厌氧循环、曝气、沉淀、出水、闲置的方式进行白色颗粒污泥的培养,在经过60d的培养后,将反应器内污泥过筛,发现截留下的污泥大部分为白色,将白色颗粒污泥收集起来重新放回反应器内培养。本发明培养的生物除磷白色颗粒污泥对PO43‑‑P的去除效率在95%以上,能达到很好的除磷效果。

    一种废气臭氧催化氧化-喷淋水臭氧催化的无废水产生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06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40299.9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刘海峰 何成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气臭氧催化氧化‑喷淋水臭氧催化的无废水产生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鼓风机、臭氧发生器、催化塔、喷淋塔、水雾喷头、循环泵、水槽;鼓风机将VOCs废气送入催化塔中,臭氧发生器将臭氧从催化塔的底部输入,VOCs废气被臭氧及臭氧催化催化剂A产生的强氧化自由基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未完全降解中间产物;催化塔出气口将处理后的VOCs废气从喷淋塔底部的喷淋塔进气口输入,喷淋水对中间产物及多余的臭氧进行吸收,喷淋水从喷淋塔底部的排水口流到水槽内,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的喷淋水进循环泵循环利用;提高降解效率,控制有毒副产物的产生,还可以循环利用喷淋水,无二次污染,提高性价比。

    一种环氧树脂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5909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443426.9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薛禹 何成达 程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艺,采用气浮除油、大孔树脂与活性炭两级吸附去除有机物、蒸发结晶获取高纯度氯化钠,同时涉及有机物的脱附和树脂活性炭再生,以及蒸馏回收脱附剂等。本发明不仅对污染环境的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还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氯化钠进行了回收,同时提高了氯化钠回收效率及质量。本发明能源消耗少,洗脱液通过再生可循环使用,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流程简单,易于工业化,实现了经济环保双效益。

    稻田排水沟渠中多因素影响下氧化亚氮排放量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115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24531.9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排水沟渠中多因素影响下氧化亚氮排放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搜集组需要确定氧化亚氮排放量的稻田排水沟底泥的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对应的环境变量的数据;(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3)按照指定形式构造变量间的贝叶斯网络,并确定每条边代表回归关系的系数;(4)根据贝叶斯网络的结果确定给定环境条件下排水沟氧化亚氮排放量。本发明能够显式而精确估计稻田排水沟中各种环境变量对氧化亚氮排放量的影响,为我国参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提供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