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8662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82039.2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东莞精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N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7/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老化试验箱,包括主箱体和样品支撑架,主箱体内设有试验室,试验室的底部设有旋转台,样品支撑架与旋转台形成可拆卸连接,试验室的内壁上设有多根紫外灯,主箱体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旋转台是否旋转以及紫外灯的开启或关闭。它的试验样品可以为整段的管材,而无需另外制样,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它能够使试验样品的表面均匀地受到紫外灯的照射,能够获得更贴近实际、准确性更高的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5810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40729.4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自动锅炉智能报警提醒系统及方法,该提醒系统设置在锅炉控制系统上,包括检测节点、路由节点、报警终端和服务器终端;检测节点通过电器接口与锅炉控制系统的报警单元连接,检测节点与路由节点连接,路由节点与报警终端连接,路由节点与服务器终端连接。检测节点通过电器接口接入,降低成本并保留锅炉设备原有的可靠性。路由节点可以接收多个检测节点的数据,并将数据进行转发至报警模块和/或服务器终端,扩大的无线自组网络传输距离,一个路由节点可以支持多个检测节点,降低硬件成本。报警终端随时接受检测节点或路由节点的数据,在锅炉设备发生报警时,将报警信息反馈给运行人员,无需人员随时守在锅炉房,释放劳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08032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4130.X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NCR脱硝系统及垃圾焚烧锅炉,安装于炉膛内,用于对烟气进行脱硝,所述SNCR脱硝系统包括脱硝剂喷枪及扰流器,脱硝剂喷枪安装于所述炉膛的水冷壁;扰流器沿所述炉膛的水冷壁周向设置,所述扰流器位于所述烟气的排放路径上,且所述扰流器位于所述脱硝剂喷枪的下游,并可喷射形成与所述烟气流动方向相反的扰流气流。上述SNCR脱硝系统,将扰流器设于脱硝剂喷枪的上方,并喷射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反的扰流气流,通过喷射出扰流气流使脱硝剂停留时间增加,利于脱硝还原反应的均匀与充分。此外,扰流器的喷射气流对脱硝剂进行扰动,使脱硝剂的均匀度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脱硝反应的反应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60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42037.7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长沙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5/105 , C02F5/125 , C02F2303/04 , C02F2303/08 , C02F23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复合型水处理剂,特别适用于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该水处理剂由聚环氧琥珀酸、聚谷氨酸、钼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组成,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聚环氧琥珀酸15%~30%,聚谷氨酸10%~20%,钼酸钠15~40%,月桂酰基肌氨酸钠10%~20%,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0%~25%,其余为水。该复合配方在用量为10mg/L时,阻垢率即可达到90%以上,使碳钢的腐蚀率低于0.075mm/a,紫铜和不锈钢的腐蚀率低于0.005mm/a,杀菌率达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748326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540791.5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熔组件试样的制备装置,包括机架、移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夹紧机构。将电熔组件抵靠于第一定位件上,压紧条压设于电熔组件背向于第一定位件的一侧。第一动力源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锯片及第二锯片转动。切割机构或夹紧机构设置于滑板上,滑板设置于机架上且相对于机架可移动,使得切割机构与夹紧机构能够相对移动。压紧条及第一定位件的宽度均小于第一锯片与第二锯片之间的间距,第一锯片与第二锯片能够同时对电熔组件进行切割,进而得到一定宽度的电熔组件试样。通过上述电熔组件试样的制备装置,使得电熔组件试样的制备过程更加简单,避免经过多次加工,增加加工的难度及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44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68017.7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C09D163/00 , C09D5/10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铁复合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石墨烯/纳米铁复合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材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石墨烯分散液4~50份、环氧树30份、乳化剂1~15份、水10~40份;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酰胺30份、纳米铁颗粒1~2份、水10~30份;石墨烯分散液由石墨烯、分散剂和水混合得到;石墨烯分散液中的石墨烯占环氧树脂和聚酰胺总质量的0.05‑1.0%。该石墨烯/纳米铁复合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材料涂覆于受保护结构表面时形成的防腐涂层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浸润、渗透和扩散,具有良好的涂层力学性能,能够修补涂层的结构完整性,有效改善防腐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2294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911205486.1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C09K3/00 , C01B32/15 ,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氮化二维碳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三聚氰胺和泊洛沙姆,所述氮化二维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溶液和泊洛沙姆溶液混合,搅拌,得到氮化二维碳材料前驱体;(2)对所述氮化二维碳材料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氮化二维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氮化二维碳材料理论比表面积高,有利于电磁波在材料表面产生反射损耗,与聚偏氟乙烯形成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能够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或电磁波屏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34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654765.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C09D7/62 , C09D163/00 , C09D5/10 , C09D7/65 , C09D1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接枝氧化石墨烯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水性环氧富锌涂料中的应用,所述氨基酸接枝氧化石墨烯填料的制备原料包括:L‑赖氨酸、L‑色氨酸和氧化石墨烯。所述水性环氧富锌涂料包括:锌粉、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丙二醇甲醚、滑石粉、氨基酸接枝氧化石墨烯填料、改性剂、助剂和水。该水性环氧富锌涂料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稳定性好、附着力强,且具备长效防腐性能,适合于重防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1173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080924.2
申请日:2020-02-05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C09D11/52 , C09D11/107 , C09D11/102 , C09D11/03 , C09D11/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胺功能化石墨烯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苯胺功能化石墨烯材料采用磺化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超声后原位还原制得,该制备方法利用聚苯胺与石墨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及聚苯胺上的磺酸基团,得到在水中能稳定分散的石墨烯复合材料,解决了石墨烯片层结构易于团聚的问题。本发明的导电油墨采用聚苯胺功能化石墨烯与导电炭黑作为导电填料,水性树脂作粘结剂,水和低碳醇的混合物作溶剂,构成“点‑面”接触的导电网络,提高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且该导电油墨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进一步,该导电油墨成膜后可得到导电性高、成膜均匀、抗弯曲能力强的导电薄膜,电导率高达6.61S/cm,有望应用于柔性电子线路印刷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941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404812.9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B01D53/80 , B01D53/30 , B01D53/34 , B01D53/50 , G06F30/17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及模拟分析方法,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包括主体及侧喷嘴件,主体设有流道,主体上设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及出气口,流道包括沿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底锥部及圆筒部,底锥部的内径沿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侧喷嘴件远离进气口的端部与底锥部或圆筒部的内壁连接,侧喷嘴件靠近进气口的一端设有通过口,并与底锥部的内壁间隔形成通风间隙,侧喷嘴件上设有多个喷口,喷口与通风间隙连通。位于侧喷嘴件上的喷口可与通过口配合,消除位于底锥部处的流动死区,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侧喷嘴件上的喷口的气流也由进气口提供,无需单独设置供气设备,因此成本更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