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等截面积渐变型极耳

    公开(公告)号:CN10812309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086564.7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等截面积渐变型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包括设于中间的密封区、及分设于密封区两侧的引入端和引出端,所述的引入端至密封区中部呈近等截面积渐变,所述的引出端至密封区中部也呈近等截面积渐变,且近等截面积的渐变范围控制在30%以内。通过本发明可增加极耳热传导有效截面积来提高极耳热传导能力;可增加极耳有效导电截面积来降低极耳的内阻;可在近等截面的条件下,变化极耳形状以降低封装难度;可增加极耳外引出端处的厚度及形状,增强机械强度和接触面积。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板的支撑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8392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948816.6

    申请日:2016-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0622 B22D11/066

    Abstract: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板稳定支撑装置及方法。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板支撑装置后表面布置有顶紧机构,顶紧机构包括推杆和驱动推杆的液压缸,液压缸具有推杆一侧的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推杆侧的液压缸无杆腔,其中,通向液压缸无杆腔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关闭后,液压油不能通过该液压油路流出,所述的方法是:在薄带连铸浇铸作业中,侧封板及其支撑装置在顶紧机构推杆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压力贴紧在铸辊端面,在不同的浇铸作业时点,通过控制单向阀的开、闭,使得侧封板顶紧机构具有不同的顶紧状态,从而提高侧封板支撑稳定性。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侧封板与铸辊端面的贴合稳定性,进而保持浇铸过程连续可靠。

    电池芯组件装配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6543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729571.3

    申请日:2015-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H01M10/04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芯组件装配方法和设备,电池芯组件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并按序堆叠。该装配方法包括:在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不同水平面的多个隔离膜走带上的各预定位置固定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将固定有极片的所述多个隔离膜走带相互贴合进行层叠;对每个极片间区域的各层隔离膜进行层间固定形成连续的多个极片袋;将每预定数量的连续的极片袋进行堆叠形成电池芯组件,其中,极片放置步骤中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固定为使得在每个电池芯组件中相邻的极片均由隔离膜隔开并且极性相反。本发明用多层隔离膜走带将极片隔离固定后对多个连续的极片袋进行叠袋,避免了后续的抓取和夹入等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质量。

    浸润电芯的设备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5437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729161.9

    申请日:2015-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H01M10/04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浸润电芯的设备和方法,该电芯为软包锂电池电芯,该设备包括:第一连通件,其一端连接到第一气压调节装置;与第一连通件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的腔体,腔体内能够容置电芯,第一气压调节装置对腔体内增压和减压;第二连通件,其一端连接到第二气压调节装置,电芯的气囊与第二连通件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第二气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二连通件对电芯内增压和减压,密封件,其将电芯的气囊的开口部分密封以在腔体内使电芯的内部与外部相隔离。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腔体内使电芯的内部与外部相隔离,因此可以形成较理想的压强差,增强了电芯内部的类毛细现象并加速了气泡破裂,从而提高了电解液浸润效率。

    一种高塑性导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686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298380.1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一种高塑性导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Zn0.5~3.0wt%,Zr0.2~0.6wt%,Ca0.2~1.0wt%,Mn0.1~0.5wt%,其余为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导热镁合金解决了现有镁合金导热系数和塑性低,无法同时兼顾高导热性和高塑性的问题。该导热镁合金导热系数(大于120W/(m*K))和室温塑性(伸长率约15~25%)都比较高,并且具有一定强度水平,且成本相对低廉。该合金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LED照明产品的散热系统结构材料以及医疗、福祉和户外运动器械的结构材料。

    低成本高强高韧高导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534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781245.2

    申请日:201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强高韧高导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低成本高强高韧高导热变形镁合金,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0.5~3%Zn、0.1~0.5%Ca、0.1~0.5%La、0.1~0.4%Mn,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镁合金铸锭;(2)制备挤压坯料;(3)挤压变形;经挤压变形处理后得到低成本高强高韧高导热变形镁合金材。本发明制备所得的镁合金材的热导率为125~140W.(m.K)-1,抗拉强度为330MPa~360 MPa,屈服强度为310MPa~330MPa,延伸率为15%~35%。

    一种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381598C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410099080.7

    申请日:2004-12-27

    Abstract: 一种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35~0.060%、Si 2.5~3.5%、Mn 0.08~1.8%、S 0.005~0.010%、Als 0.015~0.035%、N 0.0050~0.0090%、Sn 0.01~0.15%、P 0.010~0.030%、Cu 0.05~0.12%、余Fe。其生产方法包括:a.冶炼;b.热轧,铸坯加热到1100~1200℃,开轧温度小于1200℃,终轧温度850℃以上,卷取温度650℃以下;c.常化,热轧板进行1050~1180℃(1~20秒)和850~950℃(30~200秒)的常化退火,并快速冷却;d.冷轧,用一次或带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方法轧到成品板厚度;e.渗氮、脱碳,涂布以MgO为主要成分的高温退火隔离剂;高温退火及热平整退火。

    一种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83812C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310108198.7

    申请日:2003-10-27

    Abstract: 一种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钢水以2~3m/min的拉速连铸形成连铸板坯,厚度为80~170mm;b)热轧,板坯加热,加热温度为1250℃~1300℃,再经热轧形成1.5~4.5mm的钢板;c)热轧钢板再经过酸洗及两次冷轧,两次冷轧之间进行一次脱碳退火处理,第二次冷轧后直接在钢带进行表面处理,然后进行二次再结晶退火制得取向硅钢板。本发明的轧制线长度短,终轧温度保证能力提高,能极大地改善硅钢的磁性;且,板坯的拉速设置合理,可以降低取向硅钢的板坯再加热温度,从而极大地降低取向硅钢的生产难度及成本;板坯比薄板坯连铸连轧厚,拉速也相应慢,可以生产高表面等级要求的产品,产能也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