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28132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210104292.4
申请日:2012-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镁锂合金低温超塑性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Li7-9%,Zn1-2%,Y0-1%,余量为Mg及杂质元素。本发明所涉及的低温超塑性镁锂合金材料由α相和β相组成,两相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为40-60%和60-40%。合金晶粒尺寸细小(<10μm)均匀,且具有非平衡态晶界。这种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由于晶粒细小,提供了更多的晶界来协调合金的变形,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同时由于变形初始阶段,结晶处于非平衡状态,在高温变形时这种非平衡状态的晶界将通过滑动向平衡状态转变,晶界的滑动抑制集中颈缩的产生,提高合金的塑性,从而表现出低温超塑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67568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82553.2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往复式挤压制备镁锂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把基体合金切割成片状合金,对片状合金进行表面清洗处理,把增强体在酒精中制成悬浊液,把悬浊液涂敷于片状合金表面,把涂有增强体的片状合金呈层叠状放置并置于油压机下进行预成型使之整体初步成为块体材料,经预成型的块体材料在挤压机中进行挤压变形获得片条状复合材料挤压件,把片条状复合材料挤压件重新切割成片状,片状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后呈层叠状放置并进行预成型,然后再进行挤压成型,获得二次挤压后的片条状复合材料挤压件,如此反复,直到获得所需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为止。本发明的方法使基体合金与增强体材料良好结合,并使增强体材料在基体合金内均匀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590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072296.8
申请日:2007-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3C18/31
Abstract: 一种制备镁锂合金钛防腐涂层的方法,利用钛的多价态特性,使其在熔盐内发生歧化反应,而产生的单质钛沉积于镁锂合金表面。实施方式是将处理炉内的AlCl3-NaCl熔盐(摩尔比为1~3)加热到150~350℃,使其液化,同时在熔盐内加入K2TiF6和金属钛,借助夹具将需制备涂层的镁锂合金材料固定在一个由电机驱动的转头上,并放入熔盐内。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处理炉内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并启动电机使镁锂合金材料在熔盐内不断旋转;反应时间为5~20小时。本发明可在较低的温度、与空气隔离、无水的环境下进行涂层制备,可有效地避免涂层制备过程中发生高温氧化及锂与水发生反应(“脱锂”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981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144339.9
申请日:2007-09-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2C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强度的镁锂合金。重量百分比组成为:Li:4-7%、Al:2-7%、Zn:0.5-2%、Ce:0.1-1.5%,余量为Mg。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强镁锂合金的优点是:在保持低密度的基础上,使锂含量降低,同时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因此可降低合金制备的成本,并且提高了镁锂合金的强度,此外,由于锂含量的降低,使得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及热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866001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10084.2
申请日:200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铝熔体表面吸氢特性研究用实验装置,用于确定金属铝熔炼时环境湿度与熔体吸氢量的关系。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包括进气管、单向阀、电热棒、热电偶、温控装置、水浴槽、密闭容器、湿度测量仪、气体分配器、坩埚和加热炉。其中,电热棒和热电偶均浸入水浴槽中,并与温控装置组成一个水温控制系统;浸入水浴槽中的盛水密闭容器的底部与进气管相连,顶部与气体分配器的进气口相连;湿度测量仪插装在密闭容器的顶部;气体分配器是一个环形构件,在管壁的上、下、内、外四个方向上均匀地加工出细小的透孔,并置于加热炉内盛有铝熔体的坩埚上方。本发明可使铝熔体处于一种湿度大范围可调的气氛中,为铝熔体吸氢特性的研究创造了方便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6094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37514.X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3K28/02 , B23K20/08 , B23K9/04 , B23K9/173 , B23K9/32 , B23K37/003 , B23K37/00 , B23K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铝异种金属双面电弧增材制造金属间化合物调控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本发明以钢‑铝爆炸焊接头为中间媒介,在钢侧进行钢合金堆焊,同时在铝侧进行铝合金堆焊;通过调整热输入和冷却速率来实现钢铝爆炸焊界面温度和应力的平衡,其中,热输入通过调整两侧堆焊焊接参数来实现,热传导通过调整钢/铝爆炸焊接头的厚度来实现,冷却速率通过一个气固混合CO2随焊激冷自动调节装置来实现。通过多方协同调控,保证界面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该温度范围适合界面Fe和Al元素的相互扩散,既避免IMC过快生长,又能促进形成一个高强度的纳米IMC扩散结合层。这样不仅优化了钢/铝界面的结构稳定性,还避免了因应力过大导致的界面开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33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39509.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各异性的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铝锂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整合金元素及含量,控制基体的第二相的析出,使主要析出相为降低各向异性的δ′相以及Al3(Er,Zr)复合相,使得到的铝锂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韧性以及低的各向异性。此外,本发明通过交叉轧制调控铝锂合金中的织构类型,消除强织构,由产生各向异性的类黄铜织构{011} 织构转变为抑制合金各向异性的黄铜R型织构{111} ,进一步降低了铝锂合金的各向异性,使合金强度IPA由单向轧制的10.1%降低到了5.5%,其延伸率IPA也由12.8%降低到了3.3%,提高了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1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08394.4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蚀高放电性能镁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镁合金领域。解决了合金化引入的强阴极第二相导致镁合金阳极放电电压降低和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首先,强阴极第二相会加大镁阳极的自腐蚀反应,增厚放电产物膜,加剧阳极侧的极化,增大扩散电位,从而降低放电电压。其次,强第二阴极相加剧了镁阳极的“负差数效应”和“块状效应”,同时强阴极第二相促进了微电偶腐蚀作用,缩短了镁阳极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稀土合金化改变第二相的成分降低微电偶腐蚀作用来解决该问题,提高镁阳极的耐腐蚀性和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8410.3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冷多面轧制制备的低密度高比强度β相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单相镁锂合金在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将所述深冷处理后的β单相镁锂合金进行多面轧制,所述多面轧制取两对平面分别承担一半的总应变量;每道次间均将块状合金浸泡于液氮中,总应变量与40%~80%常规轧制相同;经过液氮预浸泡以及道次间浸泡使合金的温度急剧下降,位错运动减缓并持续积累,较大的过冷度使晶界无法快速迁移,呈现了高位错密度,小晶粒尺寸的显微组织形态,为合金机械性能的强化提供了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的作用,最终实现了纯β相镁锂合金的室温抗压缩性能为297MPa,比强度大约为226kNm/kg。
-
公开(公告)号:CN11098313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02601.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比强度镁锂合金及制备方法,(1)熔炼与制备:所述镁锂合金的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Zn:0-3%,Er:0-3%,Li:10-20%,其余为Mg以及不可去除的杂质元素;(2)挤压:用电火花线切割去除铸锭冒口,车削加工去除铸锭表面氧化皮,在80℃-120℃下进行挤压变形加工,挤压比不小于15,将铸锭挤压成2mm-4mm的板材;(3)轧制加工:打磨去除挤压后板材表面氧化皮,然后进行冷轧,将板材厚度轧制成0.5mm-1mm,得到一种高比强度镁锂合金;本发明利用低密度镁锂合金成形性好、可加工性高的特点,将合金特性与变形工艺相结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