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录波采样延时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7170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105135.3

    申请日:2009-01-19

    Inventor: 张东来 邢浩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录波采样延时检测系统,包括电网信号输出装置,与电网信号输出装置相连的电压/电流变换器,以及与电压/电流变换器相连的电力录波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力录波采样延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网信号输入至电压/电流变换器;电压/电流变换器输出电网信号至电力录波装置;电力录波装置同时检测电网信号经过该电力录波装置中各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信号和经过该电压/电流变换器的输出信号,测量并记录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本发明能够精确测量电网信号进入电力录波装置之后的采样延时,从而精确地修正采样数据时标的精度,尤其是故障时刻的时标,从采集数据本身实现高精度的故障测距。

    无光耦隔离的数字DC/DC反激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5479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067015.4

    申请日:2008-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光耦隔离的数字DC/DC反激变换器及控制方法。所述无光耦隔离的数字DC/DC反激变换器包括:数字控制单元、原边开关单元、输入母线单元、隔离变压单元、副边整流单元、隔离驱动单元、储能滤波单元和负载,本发明通过在隔离变压单元中增加反馈绕组对输出电压取样,而不用光耦进行反馈,解决了光耦电流传输比随温度发生非线性漂移而带来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副边整流单元采用MOSFET管代替整流二极管,提高了反激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并采用数字技术实现闭环控制,克服了模拟控制回路元器件老化和温漂引起环路不稳定、控制器参数和输出电压不易调节等问题,具有可靠性高、设计灵活等优点。

    带放电通路的隔离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7156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7014.X

    申请日:2008-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放电通路的隔离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隔离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或驱动单元、驱动变压器单元和副边自举电路,副边自举电路包括自举电容;隔离驱动电路还包括为自举电容放电的放电回路,放电回路与自举二极管并联,放电回路中包括开关,其控制通过辅助绕组进行。隔离驱动电路控制方法为:隔离驱动电路的驱动脉冲为高电平时,自举电容放电回路关闭,隔离驱动电路输出高电平;隔离驱动电路的驱动脉冲为低电平时,自举电容放电回路打开,隔离驱动电路输出的低电平为零。本发明技术保证了占空比变化较大的时候驱动电路仍能正常工作。辅助绕组线圈和辅助开关可以给副边的自举电容提供快速放电通路,避免了需要关断的功率开关管误导通。

    液压支架直线位移传感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1112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65805.9

    申请日:200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直线位移传感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直线位移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励磁机构、位移传感器检测本体,该励磁机构包括挤磁水平励磁单元和防水平漏磁垂直挤磁单元;该位移传感器检测本体包括恒流源电路、干簧管检测电路和信号滤波电路,本发明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是将位移量转变为电阻值变化,电阻值的变化是应用干簧管在一定的磁场强度下导通的原理实现,恒流源驱动电流在负载电阻上产生压降,通过检测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使位移量与检测电压成线性关系以进行检测。本发明直线位移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与测量精度高,通过采用有源阻容低通网络,提高了本发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抗震性能。

    铁磁性细长构件无损检测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8653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810480039.6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磁性细长构件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无损检测主体和感应线圈,所述铁磁性细长构件无损检测装置还包括线圈安装骨架,所述线圈安装骨架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凸起部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铁磁性细长构件无损检测方法,采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磁性细长构件无损检测装置进行金属截面积损失无损检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设线圈安装骨架和非导磁绕线骨架,将感应线圈绕制在非导磁绕线骨架上,线圈安装骨架为缺陷磁通提供特定路径,可有效提高感应线圈用于LMA检测信号的信噪比,且感应线圈结构简单,绕制以及安装方便。

    一种模拟数字混合式多相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6817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619654.0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拟数字混合式多相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器,由峰值电流控制芯片与传统boost变换器构成电压源模块,再利用多相交错并联的结构显著减少输入输出的电流纹波。各个模块统一由数字控制芯片DSP控制,模拟、数字部分通过差分电路进行连接并且消除共模噪声。本发明采用了模拟数字混合的控制,数字化使变换器具备了实现复杂控制算法的能力,另外能够实时通信,动态改变模块数量,实现多重保护;模拟峰值电流的检测精度高,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另外采用模块化电源设计,其结构已经高度集成化。相对而言,工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工作性能明显优于其它纯模拟系统或纯数字系统。

    一种钢丝绳外层损伤漏磁检测定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0127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710369431.9

    申请日:2017-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丝绳外层损伤漏磁检测定量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钢丝绳的条件,建立数值计算参数;S2.将数值计算参数代入磁偶极子模型函数计算漏磁场矢量理论值;S3.计算检测方向信号的信号特征,获得波形的峰峰值和峰峰宽作为检测信号特征量;S4.采用数值模拟建立特征量的样本,训练RBF神经网络;S5.制作实际损伤样本,检测出其真实漏磁信号,计算真实信号的峰峰值和峰峰宽;S6.根据实际损伤样本尺寸,计算理论漏磁信号的特征值;S7.建立数值模拟计算信号特征和实际样本信号特征的映射关系;S8.通过S7中的映射关系将检测的实际损伤的信号特征转化为数值模拟计算的信号特征;S9.将S8中计算的模拟信号特征代入S4中训练的定量计算神经网络,计算损伤的信息。

    一种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29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27381.7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太阳电池阵的光照条件进行枚举,采用加权功率总和和加权功率波动两个指标来对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的输出电性能进行评价;S2、用双行数码对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进行数字化编码;S3、利用遗传算法对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进行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的优化方法能在不增加额外元件、不需要改变控制算法的情况下,提升部分遮挡条件下航天电源系统太阳电池阵输出能力、减少输出波动;(2)本发明中使用双目标遗传算法对太阳电池阵布片方案进行优化,并能定量对比不同的布片方案,深度探索各种可能解并最终输出一组优化解。

    一种DC/DC变换器的电压差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7468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510580070.3

    申请日:2015-09-11

    Inventor: 张东来 曲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种DC/DC变换器的电压差控制方法,包括个主变换器模块、至少个从变换器模块、输出负载、输出电压环和输出均压环,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变换器模块和从变换器模块相连接,所述输出负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变换器模块和从变换器模块相连接;所述输出电压环通过对参考电压和输出负载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进而输出电压环补偿电压;所述输出均压环通过对主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和从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进而输出均压环补偿电压。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主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和从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相等,进而同时达到输入端均压的效果,省去了常规的输入均压环,简化了遥测电路与反馈电路的复杂性。

    单一线圈电磁谐振检测金属管道损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3720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201283.0

    申请日:2015-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一线圈电磁谐振检测金属管道损伤的方法,将检测线圈和电容并联构成LC谐振电路,通过检测线圈电感值的变化来定性和定量分析管道损伤的类型、位置、深度和宽度。本发明的方法对于非铁磁性金属管道仍然有效,保证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检测线圈可以采用非接触式检测,可以适用于粉尘、污垢、油污等恶劣环境;检测系统以单一线圈为传感器,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克服目前金属管道损伤检测中,检测系统结构复杂、数据处理过程繁琐,对轴向裂缝检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