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材料缠绕式高温拉伸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7860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072161.1

    申请日:2017-11-03

    Abstract: 一种片状材料缠绕式高温拉伸试验夹具,它涉及一种拉伸试验夹具。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结构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试验存在无法测出拉伸过程中真实长度变化及常温拉伸试验夹具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夹具体、下夹具体和试件,上夹具体的上端和下夹具体的下端均与拉伸试验机连接,上夹具体的下端和下夹具体的上端之间通过试件连接。本发明针对建筑膜材这类片状材料的高温拉伸试验时设计出了一种尺寸合理,简易、可靠,能有效完成高温拉伸试验的夹具。主要解决了片状材料在夹持端的有效夹持和夹具尺寸匹配问题。本发明用于片状材料拉伸试验。

    便携式组合调零高精度激光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5730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38880.4

    申请日:2016-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26 G01C15/002 G02B2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和光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组合调零高精度激光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光源、准直镜、反射镜、以及反馈成像系统组成;该方法通过调整反射镜,使反射光束回到反馈成像系统像面中心,再利用反射镜上的角度偏转测量装置来得到被测物表面的角度变化;由于本发明在传统自准直角度测量系统上增加了反射镜,因此能够避免被测物反射光偏离测量系统而导致无法测量的问题,进而具有在相同工作距离下增加自准直工作范围,或在相同工作范围下增加工作距离的优势;此外,准直镜、反馈成像系统、反射镜等的具体设计,使本发明还具有小型便携、测量精度高;同时还能监测测量环境稳定性;以及快速测量的技术优势。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门限调整的联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211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10483142.9

    申请日:2012-11-23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门限调整的联合方法,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门限调整的联合方法,属无线电领域。它为了解决AMC方法当信道特性发生较大变化时,其性能会显著下降的问题。针对AMC技术在信道特性发生剧烈变化时存在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门限调整联合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为自适应系统提供最优传输策略以提高频谱效率,而且当信道特性发生剧烈变化时,可通过调整策略切换门限值方式确保此时仍能进行最优传输。该方法能够提供最优的传输策略以提高频谱效率,同时可以合理地调整门限以适应信道的变化,使通信系统更好地适应无线信道复杂的电磁环境。本发明适用于无线电通信技术上领域。

    一种基于SC-FDE系统的AMC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57510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341252.1

    申请日:2012-0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SC-FDE系统的AMC方法,涉及一种AMC调制编码方法,属无线电领域。为了解决SC-FDE系统在多径时变信道条件下,目前信息传输时要随时对信道进行性估计和更换策略而导致信道开销增加,频谱效率低的问题,结合AMC技术和SC-FDE系统理论自身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引入了策略持续时间来约束策略的使用时长和策略的切换频率,使其能够在策略切换表中搜索到与当前信道状态匹配的最优策略,只有超过当前所选最优策略的平均持续时间后,该方法才进行下一次最优传输策略的选择和切换,合理地降低了信道估计和策略切换处理频率,有效提高频谱效率,使系统吞吐量最大化。本发明适用于无线电通信技术上领域。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5978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0447.3

    申请日:2014-09-28

    Inventor: 于洋 张文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5/00

    Abstract: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存在设备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产品相对密度低于99%、产品两相界面结合困难、热处理后的性能低以及采用大挤压比制备高钨的钨铜复合材料方法在工业上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一、制复合粉末;二、制圆柱状冷压坯料;三、制高致密钨铜复合材料;四、机械加工;五、制挤压毛坯;六、制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毛坯;七、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八、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相对密度为99.5~99.8%,能够采用大挤压比制备,热处理后的力学及电性能好。

    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66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513512.3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合成方法,它涉及一种碲单质的合成方法。它要解决工艺难以实现具有单晶纳米球/多晶纳米管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可控合成的问题。方法:一、甲酰胺、亚碲酸钠和柠檬酸三钠,搅拌后放入常压微波合成仪中反应,得产物;二、产物经洗涤和干燥后即完成。本发明实现了具有单晶纳米球/多晶纳米管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可控合成,合成的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形貌均一,结晶度好,重复性好,具有独特的核壳分级结构,其纯度高达99%以上,核为单晶纳米管,管长10~15μm,管径200~300nm,管壁厚30~40nm;壳为多晶纳米球,球径80~120nm。本发明的合成工艺简单,装置简易,常压操作,反应温度低,时间短。

    形变强化钨合金高密度脉冲电流强韧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52195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331873.6

    申请日:2013-08-01

    Abstract: 形变强化钨合金高密度脉冲电流强韧化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材料成形后处理领域钨合金形变强化后综合性能的提高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形变强化钨合金高密度脉冲电流强韧化处理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提高WHA塑性的方法存在的耗时长,塑性提高后强度低,功耗大且工艺过程复杂的问题,方法:将形变强化后的钨合金加工成柱形零件,然后使零件两端与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通过调整脉冲电源输出脉冲电流的工艺参数完成强韧化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可使处理后的材料强度增加10%~25%左右,拉伸断裂行程增加50%~200%左右,设备功率降低50%以上,时间缩短50%以上,简化了工艺过程,可应用与钨合金后处理领域。

    W-Cu或Cu-Cr粉末形变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3492C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03132475.4

    申请日:2003-06-30

    Abstract: W-Cu或Cu-Cr粉末形变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Cu和Cr或W和Cu单质粉末为原料,第一步进行机械球磨制粉;第二步进行冷压制坯;第三步进行真空固相烧结,第四步为热静液挤压,采用石墨和玻璃混合物为润滑剂,石墨粉和玻璃粉体积比为8∶1.5~2.5,挤压时将润滑剂制成润滑介质套,润滑介质套的内腔与烧结坯的大小形状相同,将烧结坯放入润滑介质套中,用压头对润滑介质套和烧结坯加压,所施加的压力由0增至1000~1200MPa,然后稳定至500MPa,总挤压时间为3~5秒。它解决了传统烧结熔渗技术存在的材料的致密度低、两相结合差等问题;它还解决了目前形变复合材料制备中大变形需求,难以在工程上应用的难题。

    铜基电极粉末形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83535A

    公开(公告)日:2004-03-24

    申请号:CN03132475.4

    申请日:2003-06-30

    Abstract: 铜基电极粉末形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Cu和Cr或W和Cu单质粉末为原料,第一步进行机械球磨制粉;第二步进行冷压制坯;第三步进行真空固相烧结,第四步为热静液挤压,采用石墨和玻璃混合物为润滑剂,石墨粉和玻璃粉体积比为8∶(1.5~2.5),剂压时将润滑剂制成润滑介质套,润滑介质套的内腔与烧结坯的大小形状相同,将烧结坯放入润滑介质套中,用压头对润滑介质套和烧结坯加压,所施加的压力由0增至1000~1200MPa,然后稳定至500MPa,总挤压时间为3~5秒。它解决了传统烧结熔渗技术存在的材料的致密度低、两相结合差等问题;它还解决了目前形变复合材料制备中大变形需求,难以在工程应用的难题。

    一种绝对式水平角度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63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20687.2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一种绝对式水平角度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涉及角度测量技术领域。现有绝对角度测量方法存在的准确度低和结构复杂的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光源、光纤重锤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机械框架;所述光源发射一束空间光,耦合进入到所述光纤重锤模块中,所述光纤重锤模块将入射光的方向转换为竖直向下,并射入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中,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机械框架用于放置在待测物体的表面上,还用于悬挂所述光纤重锤模块。本发明适用于高端制造装备、测量仪器、科学试验设备等高精度安装调试过程的角度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