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铵钨青铜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311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0168754.3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铵钨青铜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钨酸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量铵盐或氮的氢化物,超声分散均匀;(2)将分散液转移至反应釜中,然后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溶剂热反应;(3)反应结束,待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数次,经真空干燥得到铵钨青铜纳米棒。本发明的铵钨青铜纳米棒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得到的铵钨青铜纳米棒直径为15~30nm,长度为70~300nm。

    从米糠粗甾醇中分离三萜醇和甾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582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725895.8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从米糠粗甾醇中分离三萜醇和甾醇的方法,涉及米糠粗甾醇。1)将米糠粗甾醇与醇、碱混合得混合液A,皂化反应后得到皂化液B;2)将皂化液B进行蒸发,蒸发浓缩后加入水,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有机溶剂层得萃取液;3)将萃取液加入酸,中和pH值后水洗、旋干,回收有机溶剂层得到不皂化物C;4)将步骤3)所得不皂化物C上硅胶柱过柱分离,用流动相洗脱,收集洗脱液,通过薄层检测,合并甾醇洗脱液以及三萜醇洗脱液,旋干即得所述甾醇和三萜醇。可直接从废弃物米糠粗甾醇中分离得到甾醇和三萜醇,实现废物利用,避免米糠粗甾醇固废对环境的污染;工艺步骤少,可实现工厂化,操作条件温和,溶剂毒性低,产品收率高,产品纯度高达99%。

    一种铵钨青铜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3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68754.3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铵钨青铜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钨酸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量铵盐或氮的氢化物,超声分散均匀;(2)将分散液转移至反应釜中,然后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溶剂热反应;(3)反应结束,待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数次,经真空干燥得到铵钨青铜纳米棒。本发明的铵钨青铜纳米棒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得到的铵钨青铜纳米棒直径为15~30nm,长度为70~300nm。

    一类以二茚并双噻吩为核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464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74347.X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以二茚并双噻吩为核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构造基于二茚并噻吩并[2,3-b]噻吩六环为中心给电子单元,引入π电子连接单元和末端拉电子单元,形成A-Q-D-Q-A型结构的有机受体材料,其结构图如下所示:该制备方法以强给电子基团并二噻吩为核,通过偶联反应引入苯环和芳烃侧链,在酸性环境下关环,再引入芳香结构的桥单元,最后加成端基拉电子基团;这类分子可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受体材料,与聚合物给体能量带隙更加匹配,在可见-近红外区光吸收较强,与给体材料光吸收互补,满足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需求;同时,这类分子可用于构造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

    一种碳纳米管的非破坏性分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8491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623518.9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2/174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的非破坏性分散方法,涉及碳纳米管。在低温浴条件下冷凝氨气得到液氨,在磁力搅拌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碳纳米管,搅拌后加入碱金属,得到碳纳米管分散原液;在碳纳米管分散原液中加入分散剂,分散后,撤去低温浴,升温挥发液氨后即得稳定的碳纳米管分散液。碳纳米管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一维纳米材料,但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分子量,而且管与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范德华作用力,往往团聚或相互缠绕在一起而很难分散在一般的溶剂中,严重影响实际应用。现有碳纳米管分散方法有共价修饰法和非共价修饰法,前者将碳晶格由sp2杂化变为sp3杂化,后者需大功率超声或球磨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碳纳米管表面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性能的发挥。

    多氯代多环芳烃的电加热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367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231097.1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多氯代多环芳烃的电加热合成方法,涉及多氯代多环芳烃。在玻璃反应器中装入发热源载体;在玻璃反应器中装入反应液;将装好反应液的玻璃反应器放入不锈钢腔体中,接上电极,封闭反应腔体;开启机械泵,对反应腔体进行抽真空;向已经抽真空的反应腔体内充入He气,再抽真空,如此反复2~3次,用He气对腔体内痕量的残留气体进行置换,置换完毕后关闭反应腔体与机械泵之间的真空泵;向反应装置中充入He气;接上外电极,打开电源;待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向反应腔体中引入气体至常压;收集反应物,即得到诸多多氯代多环芳烃产物。通过用钨丝作为发热源,在5A的低电流下发生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可观,可重现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