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边坡的玄武岩纤维与聚乙烯醇联合抗冲刷防护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2460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172502.2

    申请日:2014-04-25

    Abstract: 粉土边坡的玄武岩纤维与聚乙烯醇联合抗冲刷防护施工方法,涉及岩土工程边坡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采用粉土、玄武岩纤维、改性聚乙烯醇混合土的三层成层坡面抗冲刷防护层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其中表层防护层:普通喷播或客土喷播植草层(0.5~2cm);中层防护层:粉土、玄武岩短纤维(6mm~20mm)、含植物营养液的改性聚乙烯醇的混合层(2~5cm);底层防护层:粉土、玄武岩长纤维(20mm~30mm)的混合层(5~15cm)。本发明融合植草、加筋、固化剂多种抗冲刷技术手段,主要针对粉土边坡在降雨侵蚀条件下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具有符合低碳绿色环保、施工便捷、造价低廉、兼顾增稳、抗冲刷、绿化一体化的优势特点。

    一种既有输电杆塔结构承载力检测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0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79648.0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输电杆塔结构承载力检测估计方法,包括:获取固有振型的模态参量与既有输电杆塔结构的模态参数;基于固有振型和模态参量与既有输电杆塔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输电杆塔结构局部损伤位置;基于输电杆塔结构局部损伤位置获得屈曲模态分析模型;基于屈曲模态分析模型分别进行初始设计条件与实际损伤条件下输电杆塔屈曲模态分析,获得屈曲模态极限承载力;基于屈曲模态极限承载力评估既有输电杆塔结构承载力。本发明以实测杆塔结构振动模态变化来揭示输电杆塔承载力衰减影响,以杆塔结构屈曲模态应变能来间接评估承载力的衰减,避开了应力与变形等局部性指标局限性以及常规承载力计算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依据地表沉降遥感监测的地下深层变形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63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1635.2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据地表沉降遥感监测的地下深层变形估计方法,将采空区地层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松散带基础上,根据每个层带的采空变形机制以及横向变形扩散以及变形体胀性,建立每个层带的层内变形与层间变形传递公式,实现了采空区地层最终永久变形逐层叠加法。根据采空沉降变形由深层变形向地表变形逐层传递,分别提出了不同分期地表变形与地下深层变形之间关系式,最后再依据采空区地层最终永久变形值,提出基于地表变形遥感监测的不同分期内地下任意深度地层变形估计方法。上述发明将解决采空活跃期煤炭采空变形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评估中围岩变形荷载无法依据实测来估计的问题。

    一种模拟水泥稳定碎石现场压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73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5886.1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水泥稳定碎石现场压实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机构,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设置有防堵塞机构,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进料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通过抖动杆既可以将不同尺寸的水泥碎石进行充分的搅拌,还可以通过配合第二弹簧使用来防止进料筒发生堵塞,同时可以实现边落料边搅拌,既可以使得不同水泥碎石之间搅拌得更加充分,还能避免一次性加入所有的水泥碎石,造成搅拌不充分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第二电机瞬时负载过大导致第二电机使用寿命降低甚至直接损坏。

    一种CO2分解和加氢反应耦合的一体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333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410886.1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分解和加氢反应耦合的一体式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管、外介质管;金属棒内电极从聚四氟乙烯管端头插入中心轴贯穿孔并从管的端尾露出放电端,同轴套接的外介质管外表面缠绕与之对应的金属外电极,从而形成第一介质阻挡放电区域;聚四氟乙烯管端头的外侧缠绕金属内电极与外介质管的外侧缠绕金属外电极,形成第二介质阻挡放电区域;氢气能够进入第二介质阻挡放电区域中;待处理的气体先通过聚四氟乙烯管通气贯穿孔输入第一介质阻挡放电区域后生成的氧气通过透氧膜输出,非氧气部分的气体传输至第二介质阻挡放电区域与氢气混合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由出气口输出。本发明采用两段式等离子体反应结构,能够制备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一种旋转齿状电极放电协同非均相催化剂液化生物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72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443239.0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齿状电极放电协同非均相催化剂液化生物质装置,设置两个相同的空心管电极,每个电极下端相同的位置固定有多片三角形齿片,每个三角形齿片的上下方都设有泡沫结构型催化剂,催化剂由载体和活性成分组成,催化剂固定在空心管上。反应腔体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紧密连接的密封法兰、绝缘盖和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进气口,每根空心管底部设有出气孔,每根空心管上端和设置在绝缘盖上固定的电机连接,电机驱动电极旋转以增加扰动,提高溶剂传热传质能力,同时在齿状电极处通气,减小放电难度,并且在电极处设置泡沫结构型催化剂,以产生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效应,实现快速高效生物质液化,提升液化产物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