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910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1618.1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矸石粉煤灰浆体表观粘度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包括:底座;盛浆桶,所述盛浆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端面上;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盛浆桶左侧的部分所述底座的顶端面上;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旋转测试组件,所述旋转测试组件的顶端驱动连接于所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端,所述旋转测试组件的底端伸入至所述盛浆桶内腔中。本发明装置测试方便,成本低,可以测试矸石粒级达到5~20mm的矸石粉煤灰浆体表观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00033.5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水平煤层巷式胶结充填开采方法,涉及采煤工艺技术领域。包括:采用走向长壁工作面方向间隔支巷出煤、分步充填,在掘进下一支巷出煤的同时完成上一支巷的充填;在一条或多条支巷开采完毕后,在第一支管道上连接第一高压软管,第一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第二支管道、连接第二高压软管,第二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三通管与第一高压软管、四通管上接口与第二高压软管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在支巷两端设置挡浆模板;开启主阀和调节阀,启动充填泵,通过第一高压软管和第二高压软管从上、下向采空区中注浆,当支巷内充填高度达到80%后,两端软管同时灌浆至充满。便于保证接顶密实性和提高充填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740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15097.2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玉米芯生物质炭基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干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筛分,然后置于管式马弗炉中,在密封限氧、250℃~400℃温度下,恒温热解2~4小时,炉内密闭自然冷却,取出后即密封干燥保存,制得玉米芯生物质炭,然后取玉米芯生物质炭于搅拌反应器中,搅拌加入苛性钠和尿素的混合溶液100mL,室温反应10~15min;加入1.6~2.4ml丙烯腈,室温反应3~6小时,过滤,所得滤渣干燥至恒重,获得改性玉米芯生物质炭基重金属吸附材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易行,利用的原料为废弃玉米芯,生产成本低廉,对重金属Cd、Pb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91263.X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入河重金属生态削减的陆生植物搭配方法,属于矿区重金属生态削减领域。本发明通过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按照最优比例栽种于滨岸土地上,乔木为樟树,灌木为夹竹桃和南天竺,草本植物为圆果雀稗、席草、大叶绞股蓝和薇菜,来解决因矿石开采、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渣和废水对矿区周边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本发明能够降低滨岸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地表径流所造成的重金属迁移起到有效的生态削减作用;同时富集Cd、Cr、Pb、As、V五种重金属;有多种常绿植物,保证各个季节均有一定的生态削减效果;植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按照最优比例搭配能够提升对重金属的生态削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9253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19629.2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水体和底泥的水生植物固定装置,属于环境保护中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沉水植物固定框、两个漂浮框、尼龙网、生态浮盘、滑轨、连接绳和植物生长基质,利用框体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纳入同一系统,框体间用连接绳连接,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两个漂浮框体分别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沉水框体连接沉水植物生长基质,种植沉水植物修复水体和底泥,沉水植物生长基质内掺杂微生物,促进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实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本发明通过合理搭配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实现了植物种类和空间结构上的优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水质,同时修复水体和底泥,使修复更加彻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884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10035537.2
申请日:2012-02-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工业园区混合工业污水处理领域,旨在解决难降解工业污水难处理、难达标排放的问题,涉及一套能够高效处理难降解工业污水的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①将预处理后废水引入A/O工艺处理,进行一级生化处理;②再将一级生化出水送入二段水解酸化A2,进一步水解酸化,降解在一级好氧处理难以降解的有机质;③A2出水经沉淀池后送入BAF深度处理,进行生物脱氮,并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质;④设计采用BAF出水再经活性炭吸附罐处理,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本工艺适用于工业园区各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混合工业污水,该工艺能耗低,净化效率高,可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及回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88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5537.2
申请日:2012-02-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工业园区混合工业污水处理领域,旨在解决难降解工业污水难处理、难达标排放的问题,涉及到一套能够高效处理难降解工业污水的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①将预处理后废水引入A/O工艺处理,进行一级生化处理;②再将一级生化出水送入二段水解酸化A2,进一步水解酸化,降解在一级好氧处理难以降解的有机质;③A2出水经沉淀池后送入BAF深度处理,进行生物脱氮,并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质。④设计采用BAF出水再经活性炭吸附罐处理,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本工艺适用于工业园区各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混合工业污水,该工艺能耗低,净化效率高,可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及回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161518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105290.2
申请日:2011-04-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循环串联吸附反应器,属于环境工程领域。该反应器包括布水器(1)、吸收室(2)、水泵一(3)、水泵二(4)等四部分;布水器(1)在吸收室上方,使进水均匀流下,充分利用滤料的吸附容量;吸收室(2)上半部分是滤料和水的反应部分,下半部分实现水和滤料的分离;泵(3)用来控制流量,泵(4)将第四级的出水打到第一级。本发明实现了滤料的高效利用,设备本身具有占地面积小,所用滤料吸附效率高,能实现滤料的高效循环利用,并能节省大量电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321906C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510130782.1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2F1/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电解法处理DSD酸氧化废水的方法,属于染料工业废水治理的技术领域。利用以NaCl、Na2SO4或水中原有盐分做导电介质,对染料废水通电电解,阳极产生O2或Cl2,阴极产生H2,新生态氧或NaClO的氧化作用及H2的还原作用破坏了染料分子结构而脱色。工艺为:调节电解池的极板高度为25~35cm,调节电解电流为30~50A;将稀释后的废水导入电解槽,使得废水进入电解槽中的位置在极板高度的4~8cm处;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5~3.5h,出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达到了除盐和脱色的目的,使得经过电解槽的DSD酸氧化废水在排放时各项指标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887973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610089132.1
申请日:2006-08-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上海信润实业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5
Abstract: 一种利用组装改性集成技术制备功能型白色颜料的方法,属于无机材料领域,特别涉及用一种组装改性集成技术制作的可作为白色颜料的材料。该方法将15%-25%的白色粉体立德粉与75%-85%、粒度-43微米的重质碳酸钙或硅灰石或高岭土或硫酸钡混合,再加入0.2%-0.8%的分散剂和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制成内核材料,以未经后处理的金红石型或锐钛型钛白粉作为膜材料,加入到改进型剥片机中进行组装改性,制备成新材料浆体直接干燥,制备成白色颜料。利用本方法制备的新型白色颜料工艺简单,产品制造成本低,物理使用性能与金红石型(或锐钛型)钛白粉相同,且分散性好,可代替钛白粉用于塑料、造纸、涂料等领域,起到改善应用产品性能和降低应用产品成本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