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共体天线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0749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95996.1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系统共体天线,包括反射板以及均安装于所述反射板上智能天线阵列和基站天线阵列;智能天线阵列位于所述反射板下端,其包括多个智能天线子阵列,每个智能天线子阵列由多个智能天线阵元组成;基站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基站天线阵元和第二基站天线阵元,并且多个第一基站天线阵元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上端,第二基站天线阵元嵌入多个智能天线阵元的间隙内,且将相邻两个智能天线子阵列的多个智能天线阵元围设于其内。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天线阵元将多个智能天线阵元围在其内,充分利用了智能天线阵列的间隙,在不增大反射板尺寸情况下增加基站天线阵元的个数,进而提高天线增益的目的,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

    天线及其反射板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1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600512.4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及其反射板,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底板、两个分设于所述底板纵长方向两侧的侧板,以及沿底板纵向设于底板上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包括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包括两个具有间距并均沿底板纵向设置且沿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的侧向部,以及设于两个侧向部上端的横向部,所述横向部相对底板的高度和沿底板横向的长度均与设有该反射板的天线的波宽相关。本发明提供的反射板中,通过隔板主体可有效减小天线阵列间的边界效应和耦合强度,避免波宽畸变的产生,且通过调整隔板主体中的横向部相对底板的高度和沿底板横向的长度,可对应调整设有该反射板的天线的波宽,提高天线网络的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辐射单元、天线及基站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7924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80639.X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单元、天线及基站,所述辐射单元包括极化正交设置的两对辐射臂,所述辐射臂自极化中心沿极化方向依次设有内弦线与外弦线,内弦线与外弦线相连接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外弦线的中部设有箭端线,所述箭端线自所述外弦线的中部向远离所述极化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本发明的辐射单元通过控制辐射臂上的箭端线的长度以拓展辐射单元的带宽,扩大辐射单元的应用场景,且通过在辐射臂上设置相连接的内弦线与外弦线可有效的改善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提升辐射单元的性能。

    基站天线
    49.
    发明公开
    基站天线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031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739229.8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包括辐射单元,底部设置有馈电端口,馈电端口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反射板,至少部分馈电端口穿过反射板;移相器,包括腔体和移相电路,内导体与移相电路电连接;中转部件,分别与外导体和腔体可拆卸连接以将外导体与腔体连接接地。本公开提供的基站天线中,通过设置中转部件,使外导体与移相器的腔体可通过中转部件实现电连接,实现了外导体与腔体连接接地,避免了对辐射单元和移相器进行电镀工艺处理以及焊接连接,内导体直接与移相电路连接,整体可以实现免线缆高效率的馈电,有利于实现环保、简化馈电网络布局并降低装配难度,并且可以灵活适用于辐射单元和移相器之间的安装。

    天线组件及天线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99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85767.9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及天线,所述天线组件包括:振子安装座,包括基座与固定在基座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自由端形成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形成馈电插接槽,所述馈电插接槽通过走线通道连通至所述基座之外;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包括底座和支承在底座上的辐射臂,所述底座具有电连接至所述辐射臂的插接脚,所述插接脚插置于所述馈电插接槽中;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包括底座和支承在底座上的辐射臂,所述底座套入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基座相固定,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口径。第一振子通过振子安装座安装于第二振子中,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