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7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1840.X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利用和耕地精细化以及种植结构信息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遥感影像预处理、解译得到土地利用及耕地边界;S2、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土地利用、耕地分类、作物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S3、选择C5.0、CART、QUEST三种决策树算法将耕地分为水田、旱地和水浇地,并对比得出精度最高的决策树算法;S4、选择分类精度最高的决策树算法提取大春、小春的多种作物,后进行叠置处理,实现复合轮作种植结构提取。本发明可为耕地分类、种植结构提取在决策树算法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提供重要信息,同时对农业相关政策制订、出台和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60968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89719.0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频域介电谱的土壤含水率评价方法,包括:采用土壤水分反演模型获取土壤含水率:#imgabs0#。其中,#imgabs1#为体积含水率,#imgabs2#、#imgabs3#、#imgabs4#、#imgabs5#为经验参数;#imgabs6#为土壤表观介电谱特征参数。本发明通过构建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来获取土壤含水率,解决了介电常数频率依赖性问题,避免了传统的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只能在一个频率下进行土壤含水率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80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200840.7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地整治坡地梯田固水装置,包括:在梯田坑底部采用碎石泥土层掩埋T型硬质支架。所述碎石泥土层上方铺设土工布后填入种植基质,形成梯田种植坑。所述梯田坑一侧边设有沿坡地自上而下设置的排水渠,所述梯田种植坑与排水渠之间设有调节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活动挡板和固定挡板。所述升降装置与控制端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端进行排水控制分析后,通过向升降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活动挡板进行升降运动。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坡地梯田固水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固水、保水能力,且田埂安全可靠,不易发生安全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959837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1465693.6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反演的城市国土三生空间优化方法,即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表温度遥感数据,结合已有城市国土三生空间数据,构建城市各地类地表温度强度与城市平均地表温度反演的函数关系模型;并将人体感官的适宜温度区间作为优化目标,最终确定城市国土三生空间优化配置方案,用以降低城市热效应,优化国土空间热环境结构。本发明通过定量构建地表温度与城市三生空间的数学关系,从人体感官的适宜温度区间视角对城市国土三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该方法可更好地揭示城市三生空间的异质性,辨识出不同城市空间的热特征差异,为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定量化的决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8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43718.7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 中国矿业大学 , 临沧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Inventor: 张川 , 阎凯 , 许超 , 李博 , 李品荣 , 张田贵 , 湛方栋 , 黄钊 , 侯召雷 , 张耿杰 , 李效顺 , 刘淑霞 , 段青松 , 普建丹 , 李燕增 , 李媛 , 吴松 , 贺文保 , 李先培 , 李颖慧 , 李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脆弱区草林地集雨蓄水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池,蓄水池的内壁不透水,蓄水池的上部设置有承重框架,承重框架的上端设置有土工布透水层,透水层的上端铺设有种植土壤;还包括多根第一吸水棉绳,第一吸水棉绳的上端设置于种植土壤内,第一吸水棉绳的下端伸入到蓄水池的底部;还包括多根排水管,排水管的下端向下穿出承重框架,排水管的上端向上穿出种植土壤,排水管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斜向下的出水管,排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吸水棉绳,第二吸水棉绳的上端设置于对应出水管内。本发明可收集雨水和灌溉下渗水,用于缓慢持续性的自动灌溉植被,有利于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40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28851.6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观生境改善的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漂浮在目标水域上的无人自动检测船、综合水处理厂、无人机系统、分析管理装置。综合水处理厂将处理完毕的水经过多个排水通道排入目标水域不同水深的区域。所述分析管理装置包括:检测分析模块和巡检控制模块。检测分析模块接收无人机系统、无人自动检测船发回的数据,经过微观生境改善分析得到目标水域的水质调控方案。所述微观生境改善分析包括:根据水质检测数据,判断当前水体检测指标与目标指标之间的差距C,并计算得到Tn=K*eC。所述Tn为目标检测值对应的改善试剂用量,K为不同检测值对应的调整系数。本发明可以对水体的生态修复过程进行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43638.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力传送的内源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源水池一侧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对侧的进水管,设置在排水管、进水管通道垂直方向且沿竖直设置的光栅装置,设置在装置内,或远程监控系统内,或远程移动端内的分析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连通生态修复机构,并在内源水池和生态修复机构之间依次连接有淤泥分离装置。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通过遥控出水装置与内源水池连通。所述光栅装置包括:位于内源水池内且对向设置的发光矩阵板和用于接收发光矩阵板发出的矩阵光的光信号接收板。本发明可以减少非必要时的水体修复处理,并在必要时进行即时有效的修复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85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09689.9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取样的设备,包括敲击钻土管,敲击钻土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每一连接孔均螺纹连接有密封塞,敲击钻土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挤压套管,挤压套管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螺纹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压盘;还包括连接轴,从连接轴的一端向内开设有滑动腔,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连接轴的另一端向内开设有穿孔,连接轴的另一端向内切割形成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包括竖向滑槽及转向滑槽,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有挡片,活塞通过穿轴与挡片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环刀。本发明土壤取样时方法简单省时省力,较少对土壤的破坏,适用于沙地、湿地等的土壤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125441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34875.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整治的高效率土地平整装置,包括车体和设在车体前方的推土铲,车体与推土铲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推土铲高度及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推土铲左右两端的前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推土铲垂直的竖向挡土板;车体中部设有填料仓,车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与填料仓的底部连通;推土铲前侧的上方设有V形散料管,V形散料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连通,V形散料管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料孔;车体的后部设有储水仓,车体的后端设有分水管,分水管上设有多个洒水喷头,储水仓的底部设有与分水管连通的水泵。使用本发明的土地平整装置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30867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452815.6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G05B19/042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原红壤中水分渗透规律的测量方法,通过续水装置与清水的配合,通过控制器与续水装置、及时装置以及水位传感器的配合的作用,通过容水装置的作用,通过微处理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配合,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的配合,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数据分析模块以及显示器的配合,通过使用者的归纳整理,本发明在研究山原红壤中水分渗透规律实验中,可以更全面的测量出不同土层以及不同水质的渗透规律,由此可以判断不同环境中,山原红壤中水分渗透规律,同时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不同雨水中水分渗透规律,测量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