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膜和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017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4504.2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并且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保持透明性的膜的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偏二氟乙烯树脂,其中,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偏二氟乙烯树脂的总和100质量%,分别含有35~45质量%(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65~55质量%偏二氟乙烯树脂,该(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300,000,树脂组合物所含的至少一种树脂含有碱金属,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全部树脂和碱金属的总量100质量份,碱金属的含量为50ppm以下。

    层叠体、柔性电子器件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22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80069503.5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体,是至少具有基材层和无机薄膜层的层叠体,所述基材层至少包含挠曲性基材,在从该层叠体的无机薄膜层侧的表面沿厚度方向使用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测定而得的深度剖析中,将Si‑、C‑及O2‑的离子强度分别设为ISi、IC及IO2,在C‑的离子强度曲线中,将基材层侧的离子强度值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为5%以内的区域A1的平均离子强度设为ICA1,将相对于该区域A1在无机薄膜层表面侧且最接近该区域A1的、显示ICA1的0.5倍以下的离子强度的深度设为A2,将相对于A2在无机薄膜层表面侧且最接近A2的、显示极小值的深度设为A3,在C‑的离子强度的一次微分曲线中,将相对于A3在无机薄膜层表面侧且最接近A3的、微分值为0以上的深度设为B,将相对于A3在基材层侧且最接近A3的、显示微分分布值的极大值d(IC)max的深度设为C,将相对于C在基材层侧且最接近C的、微分值的绝对值为d(IC)max的0.01倍以下的深度设为D,则IO2/ISi的分布曲线在深度B与深度D之间的区域BD中具有至少1个极大值(IO2/ISi)maxBD。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9468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580054264.8

    申请日:2015-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层叠膜和粘接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在该层叠膜的一面形成该粘接层的工序,该层叠膜是至少层叠基材和薄膜层而成的层叠膜,上述薄膜层至少含有硅,形成该粘接层的工序包括:一边将该层叠膜带状地连续的层叠膜卷料在长度方向输送,一边以对上述层叠膜卷料在该长度方向施加每单位截面积为大于等于0.5N/mm2且小于50N/mm2的张力的状态,在该层叠膜卷料的层叠有该薄膜层的面形成该粘接层。

    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43701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0378403.3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简便且容易地制造透明性优异的树脂层叠体的方法。该方法是制造至少具有中间层(A)以及分别存在于该中间层(A)的两侧的热塑性树脂层(B)和(C)的树脂层叠体的方法,该中间层(A)由树脂组合物(a)形成,该热塑性树脂层(B)和(C)分别由热塑性树脂(b)和(c)形成,该方法包括将至少由熔融的树脂组合物(a)、热塑性树脂(b)和(c)形成的熔融树脂层叠体从模头排出并进行冷却的工序,基于该树脂组合物(a)所含的全部树脂,该树脂组合物(a)含有10~9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和90~10质量%的偏氟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300000,在该工序中,从排出温度到100℃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为2.5℃/秒以上。

    带透明粘合剂的树脂层叠体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5389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9054.2

    申请日:2017-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高温高湿具有耐久性的带有透明粘合剂的树脂层叠体。带透明粘合剂的树脂层叠体,其具有树脂层叠体(A)、和存在于该树脂层叠体(A)的至少一个表面的透明粘合剂(B),所述树脂层叠体(A)至少包含中间层、和分别存在于该中间层的两面的热塑性树脂层,其中,以中间层中包含的全部树脂成分为基准,上述树脂层叠体(A)的中间层包含35~4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及65~55质量%的偏二氟乙烯树脂,该(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300,000,以中间层中包含的全部树脂成分为基准,上述中间层中的碱金属的含量为50ppm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