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26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74303.5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江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2 , E02D5/80 , E01D19/14 , E02D33/0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式锚碇结构地基体系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锚碇地基岩土体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将重力式锚碇简化为长方体结构,确定锚碇结构尺寸参数;确定锚碇重量、重心位置、IP点位置、主缆入射角;确定锚碇‑地基V‑M‑H破坏面方程;确定锚碇‑地基外力荷载路径方程;计算锚碇极限缆力荷载;计算重力式锚碇‑地基体系稳定安全系数;由锚碇极限缆力荷载及设计确定的运营工况缆力荷载,对荷载路径积分,求得LPD安全系数;能正确考虑锚碇周围地基岩土体对锚碇‑地基承载能力的贡献,全面反映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锚碇几何尺寸、缆力荷载路径对锚碇‑地基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适用于重力式锚碇设计和稳定性验算。
-
公开(公告)号:CN10739300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11999.7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T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岩石块体系统建模方法,步骤是:A、输入表征岩体工程模型边界、确定与随机结构面几何参数的三角形,建立三角形面、边、点之间的拓扑访问关系;B、计算空间内所有面的交线;C、采用递归算法进行线段共面识别;D、计算空间中所有线段的交点;E、识别空间中所有面上的闭合回路;F、分析闭合回路之间的包含关系;G、更新空间中面、边、点的拓扑访问关系;H、删除空间中的孤立多边形面,生成非孤立多边形面的双胞面;J、通过几何拓扑分析识别空间中所有三维岩石块体,并分析块体之间的包含关系。通过对岩体结构面网络的点、线、面、体的几何拓扑相关分析实现了三维复杂块体系统的全空间识别,操作简便,分析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41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0279836.X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体循环剪切渗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加载系统,垂直加载系统,剪切盒,渗透水压加载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所述的水平加载系统包括左边水平加载系统和右边水平加载系统;所述垂直加载系统设置于上剪切盒上方,包括滚轴排、传力板、竖向位移传感器、垂直荷载传感器及垂直方向千斤顶,所述剪切盒包括下剪切盒及位于下剪切盒上方的上剪切盒;所述渗透水压加载系统包括水压压力泵、量杯、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所述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含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本发明还公开对应试验方法;通过左、右水平加载系统,可以实现土石混合体的循环加载,可实现的试验种类较多,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215898.5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定量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岩石结构面切割成试样;采用激光扫描仪对结构面进行扫描,获取其数字高程分布图;计算或直接从激光扫描仪上获取扫描的取样间距d;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标准差σ;通过沿垂直x轴分别取N条长度为L毫米的切线(N≥3),对于每一条切线分别计算结构面数字高程分布的相关距离τ;通过得到的取样间距、标准差、相关距离定量计算三维结构面粗糙度的评价指标仅需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评价和比较结构面的粗糙度,避免了繁琐的测量和计算,为三维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183374.1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 G06F30/10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诱发边坡地质灾害场景模拟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倾斜摄影数据重构边坡场景的三维模型,获得地表等高线数据;处理地表等高线控制点,建立边坡的边界模型;在边界模型范围内生成用边坡岩土体质点集合,实现边坡场景模拟;采用物质点法进行自重作用力下的地应力平衡分析;分析边坡场地的历史降雨量数据,得到降雨强度、持时和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在边坡岩土体区域上方随机生成水质点实现降雨场景模拟;采用双相物质点法,分时间步计算入渗条件下边坡岩土体的应力渗流耦合响应,实现降雨诱发边坡地质灾害演化全过程分析;充分考虑了降雨在边坡岩土体的入渗以及地表径流过程;具有操作简便、技术先进、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69611.4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震荷载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快速确定地震荷载等效形式的方法。包括根据地震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正速度和负速度,获取地震速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段;根据地震最大正速度和最大负速度、以及岩样物理力学参数,得到地震荷载的最大正荷载和最大负荷载;根据地震速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段,计算地震荷载的平均变化速率;以三角形波为基础波型对地震波进行等效处理,同时基于地震荷载的最大正荷载和最大负荷载、地震荷载的平均变化速率,获取地震荷载的等效形式。本发明给出了快速确定地震荷载等效形式的方法,将地震荷载简化成变幅循环荷载,以三角形波为基础波型对地震波进行等效处理,使得等效的地震载荷更加准确,实现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197749.X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室内及现场物性试验获得边坡内部土石混合体的基本物性指标;借助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组成土石混合体的基质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基于提出的土石混合体非线性强度准则方程,计算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利用非线性强度准则反算土石混合体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考虑含水率变化对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效应,采用修正公式计算劣化后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本发明合理反映了降雨作用下土石混合体内部因含水率增加导致性能劣化的过程;实现了给定含石量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计算,具有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95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473007.5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B15/06 , G01C11/36 , G06F30/20 , G06T17/0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坡稳定状态分析的北斗GNSS监测系统布设方法,包括:通过倾斜摄影,建立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并划分典型二维剖面,建立二维分析模型;获取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二维分析模型在极端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获取危险滑动面;以获取的滑面为参考依据,将滑坡前缘剪出口和后缘拉裂带投影至三维地质模型的对应位置,形成从滑坡后缘至前缘的一条危险滑面投影线,布置北斗GNSS监测仪器形成监测区域;选定不同的剖面线,重复上述步骤,在不同位置布设北斗GNSS监测仪器,形成多个监测区域,本发明实现监测网络布设;实现对场地内的360°无死角检测,适用性较强;将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监测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5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64870.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江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含水率的碎石土切线变形模量的确定方法,包括:配制若干组不同含水状态的碎石土试样,并测定各组碎石土含水率ω;确定每组含水率碎石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确定不同含水率的各组碎石土试样的材料常数K、n和破坏比Rf;通过数据拟合确定c、K、n、Rf与含水率ω的函数关系式和系数,如果有参数与含水率无明显关系,则该参数取不同含水率的各组碎石土试样的参数平均值;计算求得某一含水率条件下的碎石土切线变形模量;相较于现有的方法,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较适用于受环境水影响的建筑、交通、水利等岩土工程与防灾减灾技术领域的碎石土地层稳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3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2261.4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崩塌、滑坡复合型灾害演化过程的模拟装置,包括高位坍塌体托盘、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堆积槽、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及摄像观测系统;所述高位坍塌体托盘上端面设置挡板,挡板外侧设有多个坍塌块体,高位坍塌体托盘下端面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所述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斜面块且覆盖有用于模拟实际坡面的土工布并设置多个测速传感器,每块斜面块下端面设置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全角度旋转斜面组合结构上设置有土堆状的堆积滑坡体,所述堆积槽的外侧设置有支撑装置;还公开对应模拟方法,能模拟高山峡谷地区高位崩塌体启动后对坡面堆积体存在的铲刮效应,裹挟堆积体下滑最终入江堆积的全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