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118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25994.9
申请日:2010-07-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7/00
Abstract: 矿井断裂构造延迟突水模拟预测评价方法包括:(1)提出考虑应力应变重分布导致水文地质参数变化条件下延迟突水发生机理与孕育过程和断裂构造水力性质因采掘工程作用而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分析方法。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理论,分析在采掘工程扰动下,断裂带物质的应力、应变、渗透性能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循环过程和其水力性质转化的成因机理。(2)根据岩体力学参数与水力学参数的耦合规律,提出一种变参数条件下流变-渗流耦合的模拟评价方法。所述的变参数条件下的流变-渗流耦合模拟评价方法,是根据岩体力学参数与水力学参数的耦合规律,将断裂带物质视为流变材料,以变参数条件下岩体流变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变参数流变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185352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65597.7
申请日:2010-04-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空间信息质量检测与分析模型及其建模方法,通过多源数据分析模块、误差检测模块、误差分析与校正模块、质量评估模块、质量标准模块等模块在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进行逻辑不一致性分析、数据不完整性分析、数据不确定性分析、误差检测、误差分析与误差校正等处理,并通过质量评估模块评价所建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可靠度是否符合实际及应用需求,并在上述处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模块。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能够提高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61114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016150.0
申请日:2009-06-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nventor: 武强
Abstract: 在研究区地质条件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与规律等分析认识基础上,首先分析确定研究区与煤层小构造分布发育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再构建基于环套原理的ANN预测预报模型,最后研发矿井小构造预测预报信息系统。提出了矿井小构造预测预报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首次将环套理论与ANN耦合技术引入到矿井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测预报中;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定量评价预测可望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足够精度;利用煤巷掘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大量且廉价的与小构造分布发育密切相关的煤层信息,费用低廉但极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小构造分布发育特征和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27551.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 鄂尔多斯市国能神东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害与沉降同步治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煤层至地表之间的岩层进行勘探,确定所述岩层的基础数据;其中,所述岩层包括关键层;响应于所述基础数据满足设定条件,以钻井位置为基础,在所述地表设置多个监测孔;其中,所述多个监测孔的孔底位于所述岩层中的所述关键层远离所述地表的一侧;响应于对所述煤层进行开采,间隔设定时间对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监测孔进行注水压力监测;其中,所述设定范围根据所述煤层的开采位置确定;响应于任一监测孔进行所述注水压力监测的压力变化满足第一要求,对所述任一监测孔进行注浆,直至所述任一监测孔的注浆压力达到第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50728.3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IPC: E21C41/18 , E21D11/10 , E21B47/113 , E02D19/12 ,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包括;在矿区的采煤治理区由含水层至采空区进行物探,获得空间内各个位置的第一视电阻率,选取空间内第一视电阻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阻率的位置组成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在采煤治理区的至少两个监测井进行水流流向测试,获得每个监测井的第一流向拟合函数,选取两个第一流向拟合函数计算对应两个监测井的第一流向交点;当第一流向交点位于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以内时,则对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进行注浆操作。本申请提供的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及相关设备,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准确实现注浆保水,成本低,有效减少浅表水资源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46769.0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浆液扩散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罐体,包括上顶盖、下顶盖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下顶盖之间的收纳柱,所述收纳柱构造为空心柱体,以在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下顶盖之间形成收纳腔,所述上顶盖的中心部位安装有注浆管,所述上顶盖上还安装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观察管环绕所述注浆管设置,所述注浆管与所述观察管均与所述收纳腔连通,所述观察管位于所述收纳腔外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帽;注浆机构和驱动机构协同作业,用于将浆液注入至收纳腔内。如此,通过可视化浆液扩散模拟装置,能够精确预测浆液扩散过程,优化注浆工艺参数,实现更高效、可靠的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032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579008.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采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机械扩孔破煤模块包括: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扩孔掏槽钻头;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扩孔掏槽钻头依次连接,对采煤钻孔中的煤层进行旋切扩孔掏槽作业;气举反循环提升模块利用空压机将煤气水混合物通过双壁钻杆的内管通道运输至煤气水分离模块;磨料射流水力破煤模块包括压裂车、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射流工具串,其依次连接对煤层进行开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机械扩孔和水力耦合采煤能够有效避免井下开采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或突水水害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又因地面配套设施的可移动性,能够良好的适应多种煤层赋存状态,且通过水射流破煤能够有效防止爆炸,提高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52445.6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热开采系统的回灌压力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抽灌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确定第一控制方程、第一初始条件以及第一边界条件;对第一控制方程、第一初始条件以及第一边界条件分别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第二控制方程、第二初始条件以及第二边界条件;进而,得到回灌井在拉普拉斯域上的降深解析解;将回灌井在拉普拉斯域上的降深解析解转换为回灌井在拉普拉斯域上的压力解析解,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回灌井在时域上的压力解析解。本申请通过建立抽灌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得回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精确分析废弃矿井在地热能开发过程中的回灌压力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4023.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巷道充注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施工得到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所述第一钻孔用于注填骨料;所述第二钻孔用于注填速凝剂;所述第一钻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钻孔位于巷道的下游,所述第二钻孔位于所述巷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二钻孔中注入速凝剂;在第一时间后,向所述第一钻孔中注入骨料,以使所述速凝剂与所述骨料在孔底的巷道中混合成型,得到第一充填区。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通过结合巷道的倾角实现了双液浆孔底混合,解决了巷道注浆浆液大量流失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15269.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F18/2431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煤矿水害高风险事件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水害征兆信息;分别对每个水害征兆信息执行第一分析操作,响应于确定所述水害征兆信息属于预定水害征兆,确定存在煤矿水害高风险事件;响应于确定所述水害征兆信息不属于所述预定水害征兆,基于全部水害征兆信息执行第二分析操作,响应于确定全部水害征兆信息中存在满足预定水害发生条件的水害征兆信息,确定存在煤矿水害高风险事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水害征兆信息的危险性判断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增强了水害征兆信息的指向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