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运输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06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51847.5

    申请日:2024-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运输装置,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改善远距离、大运量和高效率等一系列需求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力和物力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料斗、若干标准螺旋输送管、若干串联接头和出料口。本发明运输装置由若干标准单元组装而成,使输送设备更加小型化和简易化,便于设备安装、拆卸和运输,且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且运输装置的传输动力采用了分散布置形式,使其动力输出更加稳定和高效,也使传输装置能够实现更长距离的运输,同时,输送的物料通过封闭管道运输,可避免运输物料意外洒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另外,密封运输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刺激性气味等,具有更高的环保性。

    一种路面弹坑快速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6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69605.X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路面弹坑快速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修复方法包括:清理路面弹坑周围的碎块,利用无人机成像获取路面弹坑的形状、尺寸、底面深度及体积;预制符合路面弹坑规格的路面弹坑快速修复装置;根据伸缩杆在弹坑内的分布情况,在弹坑的底部进行钻孔,形成多个插孔,将伸缩杆底部的紧固件插入对应的插孔中且通过紧固件将伸缩杆在弹坑的底部进行安装固定,通过调平装置使盖板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向弹坑内注满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盖板的上表面及盖板周围的路面上铺设薄层修复材料。利用本发明的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将弹坑进行填补,完成破坏区域的快速修复。

    一种填海地区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2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82610.5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海地区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基于两侧紧邻居住或商业用地的市政道路,包括从路中心到所述居住或商业用地呈镜像依次排列且连接设置的机动车道、机非隔离绿化带、非机动车道、生态树池、人行道、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所述机非隔离绿化带的下方设置有伸入地下的预沉设施;所述预沉设施与所述生态树池的两侧均沿市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有开口路缘石。本发明能够结合周边地块性质,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在不影响市政道路正常使用的同时,对道路及绿化区域的雨水积水等进行全净化全收集,大大提高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有利于填海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

    基于BIM的道路软基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69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78437.7

    申请日:2020-04-10

    Abstract: 基于BIM的道路软基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BIM的道路软基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将道路软基BIM模型进行分类和规则切割,基于“类型-空间”模型编码实现施工项到对应BIM模型的关联,建立当日施工完成量到对应模型块的映射关系,完成施工模型块的进度信息自动填充,实现软基BIM模型与施工进度的准确关联、形象进度的可视化展示,以及历史施工过程的动态回溯模拟。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施工进度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BIM模型与业务的一体化管控,为项目建设管理方提供了更加直观立体和精细化的进度管理方法。

    一种顶管顶进装置及方法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597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63517.2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顶进装置包括张拉驱动源、反力台架及台架移动机构。反力台架开设有贯穿左右两侧的钢束安装孔,多个钢束安装孔均匀圆周阵列布置,钢束安装孔内穿插有钢束,钢束的一端穿过张拉驱动源并设置有自锁锚头,钢束的另一端与顶管工作井侧壁的预埋锚头固定连接,钢束安装孔与相对应的所述预埋锚头同轴布置。该发明将传统顶管顶进转化为张拉,由液压张拉千斤顶替代传统液压千斤顶进行顶管施工,一方面可减小顶管工作井尺寸,节约施工占地,减小施工影响,在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网改造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其次将顶进转化为张拉,顶管工作中工作井由后背受力转化为前墙受力,从受力角度来说更有利于工作井的结构安全,节约工程投资。

    一种基于生态植被配置的滑坡涌浪衰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71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2711.8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植被信息配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植被配置的滑坡涌浪衰减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滑坡涌浪物理模型,根据基础特征确定植被配置范围;根据植被配置范围计算出洪水位置以及常水位确定植被配置的高程区域;确定植被配置各高程区域的植被种类;将滑坡涌浪物理模型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数据集;计算数据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到标准数据集;构建植被配置模型,将标准数据集输入至植被配置模型中,对滑坡涌浪进行模拟,得出植被对涌浪影响机制;将植被对涌浪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多种植被配置方案。系统包含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及植被配置模块。本发明提供高水位保护,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和浅层斜坡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