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06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51847.5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运输装置,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改善远距离、大运量和高效率等一系列需求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力和物力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料斗、若干标准螺旋输送管、若干串联接头和出料口。本发明运输装置由若干标准单元组装而成,使输送设备更加小型化和简易化,便于设备安装、拆卸和运输,且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且运输装置的传输动力采用了分散布置形式,使其动力输出更加稳定和高效,也使传输装置能够实现更长距离的运输,同时,输送的物料通过封闭管道运输,可避免运输物料意外洒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另外,密封运输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刺激性气味等,具有更高的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69605.X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路面弹坑快速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修复方法包括:清理路面弹坑周围的碎块,利用无人机成像获取路面弹坑的形状、尺寸、底面深度及体积;预制符合路面弹坑规格的路面弹坑快速修复装置;根据伸缩杆在弹坑内的分布情况,在弹坑的底部进行钻孔,形成多个插孔,将伸缩杆底部的紧固件插入对应的插孔中且通过紧固件将伸缩杆在弹坑的底部进行安装固定,通过调平装置使盖板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向弹坑内注满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盖板的上表面及盖板周围的路面上铺设薄层修复材料。利用本发明的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将弹坑进行填补,完成破坏区域的快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552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82610.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海地区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基于两侧紧邻居住或商业用地的市政道路,包括从路中心到所述居住或商业用地呈镜像依次排列且连接设置的机动车道、机非隔离绿化带、非机动车道、生态树池、人行道、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所述机非隔离绿化带的下方设置有伸入地下的预沉设施;所述预沉设施与所述生态树池的两侧均沿市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有开口路缘石。本发明能够结合周边地块性质,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在不影响市政道路正常使用的同时,对道路及绿化区域的雨水积水等进行全净化全收集,大大提高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有利于填海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6819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97135.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缆机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包括:根据角度编码器及RTK定位设备采用融合定位算法对缆机主副塔、缆机承重小车进行定位;基于承重小车定位数据、角度编码器、惯导设备及UWB定位设备,采用融合定位算法对吊钩进行融合定位;根据吊钩定位数据及UWB定位设备测量值,利用融合定位算法对吊罐进行高精度定位。本发明通过融合定位方法对缆机各工作部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可有效降低缆机运行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258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13842.X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强 , 陈亚军 , 曾乾礼 , 朱岳钢 , 唐茂刚 , 夏勇 , 何周 , 赵凯 , 鄢勇 , 刘肖军 , 赵恒 , 齐问坛 , 许后磊 , 黄祖传 , 李海鹏 , 张礼兵 , 刘利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的运输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对车辆的混凝土装载操作,获取混凝土的实时配比信息,匹配混凝土的最长运输时间;传输最长运输时间至运输混凝土的车辆,最长运输时间开始以倒计时速率进行减少;在最长运输时间的剩余时长内,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混凝土的实时温度并获取当前的实时温度与上一个实时温度的差值,并判断差值是否大于等于零;若是,则根据第一预设比例减少剩余时长;判断剩余时长是否达到预设预警时长,若是,则生成预警信号并发送至外部接收端。本发明根据混凝土的实时温度调整剩余时长,方便用户优化路线、速度,避免混凝土浇筑完成前已初凝,保证混凝土的良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069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78437.7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基于BIM的道路软基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BIM的道路软基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将道路软基BIM模型进行分类和规则切割,基于“类型-空间”模型编码实现施工项到对应BIM模型的关联,建立当日施工完成量到对应模型块的映射关系,完成施工模型块的进度信息自动填充,实现软基BIM模型与施工进度的准确关联、形象进度的可视化展示,以及历史施工过程的动态回溯模拟。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施工进度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BIM模型与业务的一体化管控,为项目建设管理方提供了更加直观立体和精细化的进度管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7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63517.2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顶进装置包括张拉驱动源、反力台架及台架移动机构。反力台架开设有贯穿左右两侧的钢束安装孔,多个钢束安装孔均匀圆周阵列布置,钢束安装孔内穿插有钢束,钢束的一端穿过张拉驱动源并设置有自锁锚头,钢束的另一端与顶管工作井侧壁的预埋锚头固定连接,钢束安装孔与相对应的所述预埋锚头同轴布置。该发明将传统顶管顶进转化为张拉,由液压张拉千斤顶替代传统液压千斤顶进行顶管施工,一方面可减小顶管工作井尺寸,节约施工占地,减小施工影响,在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网改造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其次将顶进转化为张拉,顶管工作中工作井由后背受力转化为前墙受力,从受力角度来说更有利于工作井的结构安全,节约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69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632898.9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持水防冲刷功能的干热河谷地区公路结构,包括从下向上设置的路堤路基、基层及面层,路堤路基两坡面均设置有防冲刷持水层,路堤的路基与防冲刷持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渗透管,面层的两边均设置有储水沟,储水沟设置有多个漏水口,储水沟的下端设置有补水沟,渗透管的上端与补水沟的下端连通;补水沟的下端连通有多个升降滑槽,升降滑槽的一侧壁为蒸发调节层;升降滑槽内放置有吸水膨胀袋,升降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位于吸水膨胀袋上端的升降滑板,储水沟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升降滑板的上端设置有堵水轴。本发明在路堤坡面设置有防冲刷持水层,并且能够自动补水,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及抗雨水冲刷能力,维持公路的结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1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2711.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10/06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植被信息配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植被配置的滑坡涌浪衰减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滑坡涌浪物理模型,根据基础特征确定植被配置范围;根据植被配置范围计算出洪水位置以及常水位确定植被配置的高程区域;确定植被配置各高程区域的植被种类;将滑坡涌浪物理模型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数据集;计算数据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到标准数据集;构建植被配置模型,将标准数据集输入至植被配置模型中,对滑坡涌浪进行模拟,得出植被对涌浪影响机制;将植被对涌浪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多种植被配置方案。系统包含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及植被配置模块。本发明提供高水位保护,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和浅层斜坡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0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19249.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在生态敏感区建设桥梁结构时容易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毁坏的技术问题。桥梁结构包括基础体系、主架体系、支撑体系和桥面体系;其中,基础体系包括若干钢管桩和螺旋叶片;主架体系包括若干纵梁和横梁;支撑体系包括若干墩柱和盖梁;桥面体系用于供车辆和人通行。本申请通过螺旋叶片与土体之间的扭矩作用和各体系的装配式安装方式,在保证桥梁结构承载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仅通过小型机械设备和人工进场即可完成桥梁结构的施工成型,降低了施工过程对现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了低干扰建造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