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河道隧道明挖半逆作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8977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00068.7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一种下穿河道隧道明挖半逆作施工方法,步骤1、在河底施工基坑围护墙,在围护墙的顶部设置冠梁,开挖河底土体至顶板位置;步骤2、在顶板位置浇筑隧道结构顶板,顶板与围护墙形成叠合结构;步骤3、在顶板上方施作防水层,防水层的两侧翻边至冠梁底部;步骤4、在防水层的上方铺设保护层,在保护层的上方设置防水隔离毯;步骤5、从相邻基坑开挖顶板下方土体至基坑底;步骤6、分别浇筑底板及侧墙,施工完成。解决了河道枯水期较短,要求明挖隧道施工快速恢复河道的问题;采用多道隔水防护措施,避免顶板下方土体开挖及结构浇筑期间河水渗入;围护墙与内部结构形成叠合结构,整体受力,减少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减少施工风险。

    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5142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647337.5

    申请日:2017-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E21D8/00 E21F1/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性好的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隧道结构在暗挖隧道出口端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明洞衬砌所述明洞结构具有与暗挖隧道衬砌衔接并连通的明洞衬砌衬砌、明洞衬砌与明洞衬砌顶部连通的排风竖井,以及设置于明洞衬砌两侧且沿明洞衬砌布置的边坡和设置于明洞衬砌远离暗挖隧道端且连接两侧边坡的隧道洞门墙,两侧的边坡之间依次回填形成M10浆砌片石层、土石回填层Ⅰ、黏土隔水层和土石回填层Ⅱ;排风竖井上端露出于土石回填层Ⅱ上表面,该排风竖井上端连通位于明洞衬砌上方的排风装置。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工程。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3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28004.X

    申请日:2015-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以确保上软下硬地层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将隧道分为上、下台阶进行开挖,步骤如下:a、根据地勘资料确定开挖面上软下硬地层的分界线;b、上台阶采用中隔壁法施工;c、下台阶采用预留核心土施工;d、滞后下台阶两侧导坑2~3m;e、在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表面布置土工布和EVA防水板,并浇筑仰拱二衬;f、分段拆除上台阶的中隔壁临时支护和上台阶临时仰拱,紧贴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下台阶两侧导坑初期支护浇筑路面二衬。本发明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基于激光测距的沉降量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4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371814.2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沉降量测量方法,旨在克服现有的大跨度桥梁挠度测量中连通管方法测量沉降量或者挠度,其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和反光片,激光测距仪读取反光片和激光测距仪之间的观测距离;步骤2,通过全站仪测量确定激光测距仪的激光与水平面的初始倾角为α,反光片与水平面的初始倾角为β;步骤3,经过预设时间间隔后,激光测距仪读取反光片和激光测距仪之间的观测距离,计算反光片观测距离的变化量ΔL;步骤4,根据反光片观测距离的变化量ΔL、激光测距仪与水平面的初始倾角α以及反光片与水平面的初始倾角β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获得初步沉降量d。

    一种新的软弱岩体流变本构模型的构建及参数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77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412106.2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软弱岩体流变本构模型的构建及参数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弹性体、粘性体、粘弹性体和黏塑性体进行串联,建立一种新的软弱岩体的流变本构模型;开展软弱岩体试样的压缩蠕变试验,获取试验数据,绘制流变试验曲线,基于试验数据及软弱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进行模型参数的识别。本发明可以描述现场软弱岩体的逐渐劣化弹性变形、衰减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全阶段变形特征,且可通过参数识别方法获取试验软弱岩体的蠕变参数,对于现场软弱岩体,且存在全阶段蠕变特征的工程软岩,该模型可更准确地描述其流变特征,基于该模型的软岩工程长期变形分析更加准确有效。

    用于地基加固的波形微型桩结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40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85429.5

    申请日:2022-08-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波形微型桩结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波形微型桩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定位放线,桩基就位;钻设形成微型桩桩孔;将旋喷机具的喷头置于桩孔内微型桩桩底设计高程位置;采用高压旋喷注浆工艺在钻孔内形成桩体,桩体由下而上由扩大体和均匀圆柱体交替组成,扩大体直径大于均匀圆柱体直径,成桩时通过控制高压旋喷压力和/或喷头提升速度使桩体的各段形成均匀圆柱体或扩大体;注浆完成后在桩体内竖直插入钢筋;在桩体顶部放置模具并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帽。本发明适用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