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0171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86144.X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套管外绝缘电场的影响仿真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环境因素的若干个变量以及其水平值;根据所述若干个变量以及其水平值,采用正交法确定若干组工况组合;根据计算得到的伞裙的沿面路径电场强度和空气间隙路径电场强度,计算所述伞裙的沿面路径电场强度的极差和所述伞裙的空气间隙路径电场强度的极差;根据计算得到的两个电场强度的极差,计算所述变压器套管外绝缘电场的影响结果。该方法通过采用正交法对环境因素的干个变量以及其水平值进行工况组合,减少了在进行仿真研究时的仿真工况数据,简化计算过程,同时又可以得到不同环境因素相互之间对变压器套管外绝缘电场造成的影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8494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73443.X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套管伞裙参数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变压器套管的基准模型;建立修改模型组;对修改模型组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伞间距修改模型的伞裙的空气间隙路径电场强度和不同伞伸出修改模型的伞裙的沿面路径电场强度;根据不同伞间距修改模型下伞裙的空气间隙路径电场强度选取伞间距取值范围;根据不同伞伸出修改模型下伞裙的沿面路径电场强度选取伞伸出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确定变压器套管伞裙参数。本发明公开的变压器套管伞裙参数的选取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确定伞裙参数时计算过程复杂,试验成本高,试验耗时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套管伞裙参数的选取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3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50962.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9B2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9/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海地区输电线路等值盐密分布图绘制方法和系统,根据在线监测终端发送回的盐密值数据构造网格数据模型,对网格数据模型进行预处理后绘制等值线集合,并与沿海地区输电线路污秽区域进行叠加,生成等值盐密分布图,克服了传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标准中各污区等级与离岸距离直接挂钩、分级标准略显粗犷以及不能精细表达沿海区域等值盐密分布规律的不足,能有效利用多个污秽在线监测点监测到离岸较近的污秽度实际数值,准确生成沿海地区的污秽分布,为沿海地区的防污指导提供意见。
-
公开(公告)号:CN10749075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72264.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00kV变压器套管干弧距离选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设定的淋雨方式和设定的染污方式下,对500kV变压器套管进行短接试验;根据所述短接试验得到耐受电压与干弧距离的关系,并获取耐受电压与干弧距离的关系式;对500kV变压器套管试品进行最大耐受电压试验,得到所述500kV变压器套管的最大耐受电压;利用所述耐受电压与干弧距离的关系式,并根据所述耐受电压计算设定海拔地区500kV变压器套管的干弧距离推荐值。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准确地选择变压器套管的干弧距离,在淋雨状态下满足额定电压等级的外绝缘要求,可以有效防止雨闪,为500kV变压器套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0700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111352123.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M3/156 , H02M1/14 , H02M7/5387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半准Z源逆变器,属于电能变换技术领域。包括:电感L1、L2、L3,电容C1、C2,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直流电源和三相逆变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D6的阳极、电容C1的正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电感L3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以及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5的阴极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感L3的另一端以及三相逆变桥直流母线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7的阳极和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电容C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8的阴极和电容C2的负极以及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本发明较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电流谐波。
-
公开(公告)号:CN119796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122.X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元件堆叠方法和系统,涉及喷金工艺技术领域,获取待堆叠电容器的元件图像,将元件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电容器检测模型,其中,电容检测模型包括特征提取网络和检测网络,通过特征提取网络对元件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电容器特征图,采用检测网络对电容器特征图进行识别定位检测,得到待堆叠电容器图像对应的元件型号和元件坐标,控制元件型号对应的上料设备移动到元件坐标,并对待堆叠电容器进行堆叠操作。现有的电容器元件堆叠方法主要通过上料机器人夹持元件外径后码放入元件框,但由于电容器元件型号多样,导致上料机器人夹持元件堆叠方法的出错概率也逐渐增高,降低了上料机器人堆叠电容器元件适应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188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572456.1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电力设备无线充电的可调电磁超材料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需求评估方形螺旋结构的最大尺寸,确定超材料单元晶格的边长a和单元内方形螺旋线圈的最大边长b;根据实际制作工艺确定线圈导线宽度w以及匝间距s;(2)对方形螺旋结构的匝数优化设计;(3)基于有限元仿真确定谐振频率并验证负磁导率特性;(4)添加不同浓度或粒径的磁流变液;(5)评估浓度以及粒径对谐振频率的影响;(6)满足系统实际尺寸需求并实现频率漂移范围内谐振频率动态可调。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将谐振频率定位在kHz‑MHz频段,对于无线充电应用场景具有普适性;实现谐振频率动态可调,同时兼顾低频和小型化设计,提高系统结构的集成度和紧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9663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1911374355.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壳体、均流结构和流道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均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流道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进口与所述均流结构连通,所述均流结构通过所述流道结构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散热流道,所述均流结构包括至少3个依次间隔排列的扰流板,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口,当冷却介质由进口进入壳体后,通过各个通道口进行分流,以便于冷却介质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向各个散热流道,从而有利于散热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1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11371681.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16C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S1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电流瞬态值;S2设定先导放电通道的初始热半径,计算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S3计算先导通道内单位质量产生的焦耳热,获取热传导和辐射所消耗的热量,基于热量守恒计算当前时刻先导通道的平均温度;S4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电子密度的变化;S5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的正、负离子密度变化;S6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扩散半径,重复S1‑S5步骤,计算下一时刻先导放电通道的温度。本发明计算简单,精度高,效率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1915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010624479.1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F17/1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装备带电作业预期效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智能装备带电作业功能系统的技术因子,解析智能装备带电作业的功能;2、分层确定待评估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所需能力,构建评估指标体系;3、对照技术成熟度和集成成熟度等级判据,确定评估指标的技术成熟度及集成关系;4、逐层聚合计算各级指标的预期效能值;5、校正低于设定值的各级指标的预期效能值;6、构建效能‑成熟度翻译表,将智能装备带电作业预期效能值转换为整数形式的成熟度等级;7、评估各级指标预期效能;8、改进带电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决策。本发明可用于定位处于研发阶段的智能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技术性能,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升研发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