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106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417638.0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带超表面器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凹槽天线超表面层、缓冲介质层、可调介质层组和基底层,可调介质层组包括可调介质层和设于其上下表面的透明电极层;凹槽天线超表面层包括凹槽天线超表面结构,该结构包括呈周期分布的超表面天线单元,超表面天线单元中设有凹槽,使超表面天线单元的开口率大于0.7;缓冲介质层和基底层的折射率均低于可调介质层的折射率。本发明器件的反射率曲线具有极窄的带宽,反射峰半高宽在2nm以内,同时该结构中可调介质层的变化可以改变反射率曲线的共振波长,使其在可见光范围或更大范围内变化,并保持超高的效率与极窄的带宽,可应用于光谱探测与光谱检查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4115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99891.7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N5/2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相机亮度测量的非视域成像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普通相机拍摄非视域场景在漫反射面上产生的漫反射信息,拍摄时通过调节曝光时间获取相同场景下不同曝光的图像,并通过在每幅图像上选取相同位置的特征点,借助HDR原理标定相机RGB三通道的亮度响应曲线。由亮度响应曲线完成相机获取的RGB数据到场景亮度的转换,进而借助光线跟踪算法中亮度传播所使用的反射方程建立求解非视域场景图像的优化问题。本方法对于任何普通相机均具有普适性,无需昂贵的工业相机和其他复杂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8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86117.X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R眼镜亮度和色温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预设瞳孔直径范围与AR眼镜显示亮度值的对应关系;每次获取瞳孔直径后,都将AR眼镜调整到相应亮度值;根据瞳孔直径计算模型计算人眼的理论瞳孔直径Dseq;通过视场范围内的亮度信息获取的参考瞳孔直径Dseq,与同一时刻通过红外图像获取的瞳孔直径作差,用差值的大小调节AR眼镜的色温。本发明可以实现更精确地基于人眼瞳孔直径调节AR显示设备的亮度,同时根据环境光的总体色温来调节显示色温,以达到更好地显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0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95001.8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折射率分布函数的远红外非视域物体定位方法,通过热成像相机捕捉被隐藏物体发出的,由漫散射中介墙面散射的远红外辐射,结合拟合得到的漫散射面的双向折射率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构建物体辐射与相机测量值间的光传输矩阵,从而实现对物体大致位置的估计。本方法利用远红外辐射进行成像,无需使用额外照明光源,拓宽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使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514530.0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场景照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系统主要由带有广角镜头的摄像模块、嵌入式处理器及通信模块组成。通过对摄像头采集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可以获取场景中各物体表面的照度情况,继而将照度信息由通信模块发送给上位机或者其它后继处理设备。其具体步骤包括:通过摄像头采集一幅场景的彩色图像,通过识别算法确定感兴趣工作面的区域(如特定的桌面等)。继而通过高光去除算法,去除工作面区域的高光像素点,即只留下漫反射的像素点,进一步地通过摄像头多曝光融合获取图像中各像素点对应的实际亮度信息,最后根据得到的场景亮度矩阵和物体表面反射特性计算工作面上漫反射点的照度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64044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1530990.4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5B4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的教室光环境控制系统,它包括设备端、云平台和上位机监控端,所述光环境采集端由主控芯片、NB‑IOT模块、摄像头模块组成,用于获取教室整体的光环境信息,通过图像处理计算出室内各LED的亮度值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LED控制端由主控芯片、NB‑IOT模块、LED和LED恒流驱动模块组成,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对LED亮度进行控制;所述云平台作为上位机监控端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中继;所述上位机监控端用于接收采集端发送来的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转发给控制端,同时备份数据。该系统能够根据教室的应用场景和室内亮度分布实时计算调整各区域LED的亮度,给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健康适宜的室内光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031060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609334.1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9G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序混色显示器子场背光调制方案,该方案以分区背光内的区域图像内容作为复现约束条件,在合适的色彩空间范围内,通过重组各个子场的背光色彩并配合相应场内每个像素位置液晶透过率的变化完成图像复现。其中子场背光重组的调制方案是不唯一的,即在显示相同画面时,在每个分区内每一子场背光的亮度、色坐标以及各个子场间的色彩排序存在多种方案。用户根据不同的显示器属性需求可以对重组调制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可以考虑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面板液晶材料响应速度、背光驱动占空比等。该方法通过在时序混色显示器中引入分区背光的机制,增加了原有子场背光色彩调制的关联度,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时序混色显示器的视觉伪像,提高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显示器件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99988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61630.0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基于光致聚合物浓度扩散模型优化材料折射率调制度和衍射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进行预实验,记录各组分的初始浓度;记录曝光强度以及衍射效率随曝光时间的变化情况;对实验结果曲线拟合,得到聚合速率和扩散速率;设置浓度扩散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将扩散速率、聚合速率、曝光强度以及各组分初始浓度代入模型;计算最优曝光时间和最优活性粒子浓度。本发明实现了光致聚合物折射率调制和衍射效率的优化,有效减少了重复性实验的次数,且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0357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864452.8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掺杂金纳米颗粒的全息波导显示系统及其光栅制备方法,所述全息波导显示系统包括微显示器、准直透镜组、平板波导、输入耦合元件和输出耦合元件。微显示器件用于输出二维图像,二维图像经过准直透镜组准直后,通过输入耦合元件进入平板波导中,在波导中全反射一次及其以上次数后到达位于输出耦合元件,包含不同角度信息的准直光束于输出端耦合出波导,出射光束最终进入人眼形成画面,达到显示效果。本发明所述输入输出耦合元件为掺杂金纳米颗粒的体全息光栅,通过采用此光栅扩大衍射角度带宽,解决了传统全息波导显示系统视场角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461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07399.2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复用波导显示器件,由入耦合装置、出耦合装置以及波导组成,使用了彩色偏振体全息光栅作为波导的耦合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全息耦合光栅,该新型光栅利用液晶的自组装效应和各向异性有着高衍射效率,大衍射角度,可工作在较宽的波长与角度带宽,同时具有偏振选择性,结合所公开的双层波导结构,本发明应用于近眼显示应用,可实现大视场角、高透明度、高效率的彩色图像传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