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3779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64850.0
申请日:2016-12-16
IPC: E21D1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38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衬砌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所述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所述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19425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21516.1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2 , E21D11/105 ,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包括位于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排水层、过渡层和防水层,横向排水管和中央排水管等。其中,排水层包括透水喷射混凝土、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和止水条,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和止水条固定在初期支护外表面上,并对初期支护进行排水分区,透水混凝土喷射在各排水区域内。环向排水管与中心排水管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管连接,最终形成隧道排水体系。过渡层和防水层由不同级配的喷射混凝土组成,用于隧道防水。本发明利用排水管和透水喷射混凝土形成隧道立体排水通道,隧道排水效果好;隧道防排水系统与隧道结构一体化,长期服役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83572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9350.1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防冻保温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防水板、隧道二衬和防火板,所述隧道二衬和防火板之间设置有空隙,还包括充气袋,所述充气袋设置在所述空隙中。本发明还公开了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结构简单,利用密封充气袋取代传统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密封气体的导热系数约为同等厚度聚氨酯保温材料二分之一,利用密封气体的低导热性,在密封的充气袋内充满气体,将其布置于隧道二衬与防火板之间。通过调整充气袋的充填程度,可以实现同一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的同步冻结和融化。根据隧道横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地温和气温分布情况,调整充气袋的填充程度。相对于聚氨酯保温材料,采用充气袋可有效节省材料购置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31065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677175.1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振动发电的自供电型无线隧道健康监测装置,包括无线监控装置和多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为无线监控装置供电,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基座、振动杆和至少三个L型压电发电晶片,振动杆与基座垂直并分离,L型压电发电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振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基座,L型压电发电晶片均匀分布在振动杆的四周。本发明的基于振动发电的自供电型无线隧道健康监测装置利用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收集各个方向的振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利用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收集转化的电能为监测传感器提供持续的电源,成本较之于更换电池的人力成本或排设电线的建设成本较为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361501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25738.2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2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基坑的降水装置,包括井管和抽水装置,还包括高压喷射装置,所述高压喷射装置包括压缩机、输送管和喷射环,所述输送管顺着井管的外侧壁沿轴向布置,且输送管位于井管上口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所述喷射环套在井管外侧壁且与输送管连通,所述喷射环上设置有喷射孔。本发明通过对常规的降水井管结构进行改进,增加具有劈裂土体功能的高压喷射装置,通过对需要降水的目标层进行气压或水压劈裂,形成网状裂隙通道,加速低渗透性软土层的排水,增加井管降水影响半径、排水量以及排水速度,从而实现对软土地层快速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08887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7528.5
申请日:2013-01-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3B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消防管道太阳能-地源热泵蓄热加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供热管路、地源热泵换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其中地源热泵换热器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连接,各自形成隧道中部围岩的蓄热环路和取热环路,供热管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连接,各自形成隧道内消防管道的供热环路。本发明将地源热泵换热器安装在隧道中部围岩内的中空锚杆内,从而替代传统地源热泵埋管所需的地下钻孔,不占地、节省初期投资,将夏季太阳能存储于隧道围岩中,用于冬季供热,实现了太阳能跨季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8874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7360.8
申请日:2013-01-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1C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路面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蓄热加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供热管路、地源热泵换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其中地源热泵换热器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连接,各自形成隧道中部围岩的蓄热环路和取热环路,供热管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和地源热泵设备连接,各自形成隧道洞口段路面的供热环路。本发明将地源热泵换热器安装在隧道中部围岩内的中空锚杆内,从而替代传统地源热泵埋管所需的地下钻孔,不占地、节省初期投资,将夏季太阳能存储于隧道围岩中,用于冬季供热,实现了太阳能跨季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010649342.1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淤泥固化原位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压电固化土、超弹橡胶薄膜套、网状模具、局部导电塑料空心管、无线自供电激振器、自供电数据采集器、自供电数据处理器和自供电无线发射器,压电固化土与自供电数据采集器、自供电数据处理器和自供电无线发射器经局部导电塑料空心管电连接;压电固化土充入布置在网状模具中的超弹橡胶薄膜套内;无线自供电激振器布设在局部导电塑料空心管内。本发明使用了自供电激振器,与人工激振相比,既减少了人工,也保证每次的振动荷载一致;压电固化土既是传感构件,也作为能量收集装置,为整个系统供电,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效果;一体化程度高,装置被集成在局部导电塑料空心管中,便于装置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5788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50579.2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隧道的增强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围岩内热管与热交换管耦合传热的能源隧道增强换热结构,包括热管、热交换管和热泵,所述热管的一端埋入围岩内,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埋入隧道初衬内,所述热交换管与热管垂直,所述热交换管埋设于隧道初衬与防水板之间,所述热泵安装于隧道中央,所述热交换管的首、尾与热泵的前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分水管和集水管;围岩内的地温能通过所述热管源源不断地传入隧道初衬及其四周围岩;传入隧道初衬及其四周围岩的地温能再由隧道初衬与防水板之间的热交换管通过首尾连接的分水管和集水管传至热泵,经热泵提升后,得到较高质量的热能,提高了地温能的收集面积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649075.8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淤泥固化原位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由淤泥与自感知淤泥固化剂充分混合而得,所述自感知淤泥固化剂的原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压电陶瓷颗粒和导电介质;一种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合;(2)注入;(3)极化。本发明可以检测任意位置及深度的淤泥固化状态,与传统方式相比测点布置更加灵活;与传统方式相比,自感知固化土植入原场地,对场地破坏较小;本发明中,压电陶瓷既可作为增加强度的骨料,也可以作为检测实时状态的介质,可以保证自感知淤泥固化土的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