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式喉口调节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82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45450.4

    申请日:2015-03-30

    Inventor: 苗瑞 米雷雨 王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弹簧式喉口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轴、旋转板、伸缩杆、控制体、弹簧、移动体、连接管,旋转轴镶嵌在涡轮前的排气管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第一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压力协调控制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910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47436.8

    申请日:2015-03-30

    Inventor: 苗瑞 米雷雨 王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压力协调控制装置,包括旋转轴、旋转板、伸缩杆、控制体、弹簧、移动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旋转轴镶嵌在涡轮前的排气管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左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下方腔体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涡轮、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压力对比调节系统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9108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44617.5

    申请日:2015-03-30

    Inventor: 苗瑞 王宁 米雷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压力对比调节系统,包括旋转轴、旋转板、伸缩杆、控制体、弹簧、移动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旋转轴镶嵌在涡轮前的排气管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左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涡轮、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氧化铜针锥微纳双级阵列结构材料和制备方法、电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5154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4783.7

    申请日:2013-0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化铜针锥微纳双级阵列结构材料和制备方法、电极装置。本发明的氧化铜针锥微纳双级阵列结构材料,包括微米级针锥和纳米级针锥,所述微米级针锥生长在铜片表面,所述纳米级针锥生长在所述微米级针锥表面,所述铜片表面、所述微米级针锥表面和所述纳米级针锥表面覆盖有氧化铜,所述氧化铜的表面覆盖有全氟磺酸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氧化铜针锥微纳双级阵列结构材料具有类似于铂的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该材料作为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时,不仅具有很高催化活性,而且成功避免了催化剂中毒现象,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一种基于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变压器油位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483170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095554.9

    申请日:2016-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变压器油位监测系统,包括:第一光学成像装置,其设于变压器的油枕附近;第二光学成像装置;光纤传像束,其具有位于第一光学成像装置这一侧的输入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光学成像装置这一侧的输出端面;红外探测器,其设于第二光学成像装置附近;控制装置,其与所述红外探测器连接;其中,第一光学成像装置将油枕红外辐射能量场映射到光纤传像束的输入端面,光纤传像束将所述油枕红外辐射能量场从输入端面传输到输出端面,所述第二光学成像装置将所述输出端面的油枕红外辐射能量场耦合进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将油枕红外辐射能量场转换为与之对应的光信息,并传输至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一种医用缝合线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285906U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22234300.4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免打结可吸收医用缝合线及非闭环缝合结构,所述医用缝合线包括线体,所述线体一端设有固定尾,另一端用于连接缝合针,所述线体上均布若干倒刺,所述倒刺的头部朝向均与线体的行针方向相反所述医用缝合线为改良的带有倒刺的可吸收缝合线,在原有倒刺缝合线的基础上安装了固定尾,可代替线结将缝合线一端固定于表皮,既保证了切口闭合的强度,又避免了打结,缩短了切口缝合时间,此缝合线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