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流热流道系统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08652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1194969.2

    申请日:2016-12-22

    Inventor: 李象烈

    Abstract: 一种节流热流道系统,本发明涉及热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在热塑加工过程中,如何减少热流道能耗的一种节流热流道系统。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流热流道系统,包括型腔、型芯及电表,以及设置在型腔上的主射咀加热器、分流板发热丝、前热咀加热器、后热咀加热器,主射咀加热器、分流板发热丝、前热咀加热器、后热咀加热器与常规技术相同设置在型腔上,还包括温控器、型腔温控器、金属片及型芯温控器,电表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型腔温控器和型芯温控器电连接,型腔温控器设置在型腔上,型芯温控器设置在型芯上,金属片固定在型腔温控器上或型芯温控器上,金属片通过型腔与型芯的开合动作将两者相连接或断开。

    热流道标准化产品的辅助出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7620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77086.2

    申请日:2016-11-08

    Inventor: 李象烈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热流道标准化产品的辅助出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请求人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出图信息,并传送给服务终端,该出图信息至少包括需要出图人的信息和图纸技术要求信息。S2、服务终端接收出图信息后分配一个单号进行关联,然后传送给辅助系统出图。S3、辅助系统根据采集的技术规范信息要求出图,然后再将设计完成的图纸资料发送给请求人。本发明实现简便快速远程采集信息,系统自动出图,减少等待时间,速度快,效率高,提高标准的产品出图中的效率和正确率,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及优化资源,所需的操作简单、快捷。

    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

    公开(公告)号:CN10642680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47140.9

    申请日:2016-10-26

    Inventor: 李象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2737 B29C33/3842

    Abstract: 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本发明涉及热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塑加工过程中热流道的顶端的热咀的冷却结构的改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热流道、冷水套及热咀,热咀固设于热流道内的顶端,呈通孔状的冷水套固设于热流道内的顶端,热咀出料的一端突伸在冷水套的小孔端,在冷水套内部设有贯通的内置水路。所述的内置水路由3D打印加工而成。本发明由于将内置水路已经加工到冷水套内部去,冷却水路靠近了热咀咀尖的前端,当冷却水打开,水路经过的时候可以带走咀尖浇口处大部分热量,能有效的降低浇口前端的温度,使产品表面太阳斑发黄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解决,且由于该内部运水使用到了3D打印技术,更是将以前加工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一种可以提高模具换色清洗效率的技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306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11041.7

    申请日:2015-06-09

    Inventor: 陈飞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753

    Abstract: 一种可以提高模具换色清洗效率的技术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提高模具换色清洗效率的技术方法,具体地说,利用这种技术方法可以提高模具换色清洗效率。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清洗热流道系统流道模具换色过程中,热流道的热咀浇口处的阀针通、断动作,通过控制阀控制,并以N>3次/秒进行循环动作。在清洗热流道系统流道模具换色过程中,热流道的热咀浇口处的阀针通、断动作,通过手动触发控制阀控制,并以N>3次/秒进行循环动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保持了流道内部的高流速,所以节约了清洗时间、节省了清洗原料,在安装有针阀式热流道系统中的模具中,提高了模具换色清洗的效率,实现更快的清洗时间。

    一种冷咀及流道系统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161357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22323243.6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咀及流道系统,冷咀包括:咀头部,一端面设置有沉槽;咀杆部,设置在咀头部远离沉槽的一侧,沉槽内设置有流道孔,流道孔从沉槽内贯穿咀杆部。本申请在咀头部设置沉槽,当使用本申请的冷咀时,可在沉槽内安装弹性结构,通过弹性结构的弹力推动冷咀与模具紧密贴合,使得冷咀及模具的精度,及两者之间的装配精度的要求降低,进而使得模具及冷咀的加工成本和难度降低。

    一种热流道结构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73806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2031321.5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结构,包括分流板,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主射咀,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主射咀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连接有第一镶件;热咀,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热咀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连接有第二镶件。本申请通过设置主射咀与分流板的第一通道之间连接有第一镶件,热咀与分流板的第一通道之间连接有第二镶件,使得在更换主射咀或热咀时,直接拆卸第一镶件或第二镶件即可,很好的预防解决了,因螺牙卡死而造成主射咀或热咀无法从分流板取下的现象。

    一种可恒温热流道的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108244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0620951.3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恒温热流道的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分流板包括:通过第一安装板设置,使第一发热管内置于第一安装板及分流主板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板的设置,使第二发热管内置于第二安装板及分流主板之间。通过第一发热管及第二发热管的内置,避免了第一发热管及第二发热管裸露于空气中,使得第一发热管及第二发热管的热量不会散失的过快,从而仅需较少量的电能,既能维持分流主板的热量,从而节省了电能。

    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434907U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22799167.7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流道隔流结构包括:流道转接板,流道转接板内设有转接流道,转接流道与热咀的出胶端连通;至少一个咀尖,咀尖设于流道转接板的侧面,且咀尖的一端与转接流道连通,咀尖的另一端用于与模具型腔连通;至少一个隔流机构,隔流机构设于流道转接板的端部并与流道转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当热流道系统完成注塑并保压结束后,其转接流道内的注塑压力会减小,隔流机构恢复到原位,也即隔流机构将转接流道和咀尖的连接处关闭,从而达到封住熔融塑胶向前流动的目的,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延流现象的发生。

    一种热咀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258067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958468.1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热咀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其中,热咀结构,包括:热咀主体,热咀主体的内部设有空腔;加热棒,加热棒设于空腔内;分流凸台,分流凸台设于热咀主体的顶部并与热咀主体连接,且分流凸台凸设于热咀主体的外壁上,分流凸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分流梭孔。本实用新型其整个热咀结构部件少,且结构简单、外形小巧,并且其加工模具的方式也非常的简单,极大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将加热棒设置在热咀主体的内部,有效的保护了加热棒不受外部碰撞等因素造成损坏。由于将加热棒设置在热咀主体的内部,也即在内部加热,几乎没有温度损失,加热更加有效直接,热咀温度更加稳定,控温更准。

    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258048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21944138.9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其中,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和冷却水路机构,所述冷却水路机构设于所述缸体设置有进油管的第一侧面;其中,所述冷却水路机构包括冷却水路板、冷却水进水管以及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路板上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与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密封贴合,且所述冷却水路板与所述缸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水槽的两端部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将冷却水路板设于缸体设置有进油管的第一侧面,方便冷却水路板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且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冷却水路板的随时取下和安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