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枢纽式全互通立体交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66914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2867.6

    申请日:2012-09-17

    Inventor: 袁胜强

    Abstract: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的全互通立体交叉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层为地面道路,第二层为两条左转定向匝道和两条右转定向匝道,第三层为第一条快速主线,第三、四层间为两条迂回左转匝道和两条右转定向匝道,第四层为第二条快速主线;两条快速主线间的左转交通由两条定向和两条迂回匝道完成,右转交通由四条定向匝道完成,每组左转和右转交通合并成一个进(出)匝道进(出)主线,转弯模式统一,便于识别。本发明技术标准高、立交形态优美、节约土地,尤其适用于两条快速主线间设置枢纽型互通立交。

    生化反应池中低浓度溶解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32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92496.4

    申请日:2013-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生化反应池中低浓度溶解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涉及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的溶氧仪在低浓度下测量误差大;控制系统仪表较多,设备成本及维护负担大的问题。系统:电连接的监测单元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曝气设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其送风口通过供风管路与生化反应池连通;设于供风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计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监测单元包括溶解氧测定仪、液位计和温度计。方法:一,预设目标低浓度溶解氧值和溶解氧调整值;二,增大供风量使浓度在正常测量范围;三,计算当前时刻的理论需氧量;四,计算目标低浓度溶解氧下的供风量;五,供风;六,在溶解氧浓度调整值允许误差范围内则继续供风,否则返回重新调整供风量。

    一种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0636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13262.6

    申请日:2013-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包括:设置于填埋场上的多个集气站、输气主管、抽排风机以及填埋气集中处理装置,每个集气站均包括多个集气井和一输气干管,每个集气井依次通过一输气支管和输气干管连接到输气主管,输气主管通过抽排风机与所述填埋气集中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每个输气干管上还设置一干管流量控制阀。采用本发明的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填埋气收集系统的各集气井的输气干管间压力不平衡以及填埋气抽排流量差异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填埋场填埋气的有序管理与合理开发,并降低对填埋区周边环境的污染。

    净水厂清水池溢流口
    4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853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10190077.0

    申请日:2012-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厂清水池溢流口,它主要包括与清水池连接的溢流井,其特征在于在溢流井内设置溢流堰,清水池与溢流井之间设置溢流开孔;溢流井侧面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百叶窗,在溢流堰上方设置有防虫钢丝网,该百叶窗的内外侧均设置有防虫钢丝网。该溢流口通过溢流开孔和溢流堰以及百叶窗巧妙的将清水溢流和防止被污染结合为一个可以实现双重功能要求的单体。该发明较之钢制喇叭口、钢管、钢吊架等,更加简洁紧凑、实用又节约投资,在满足水厂(或泵站)溢流功能要求的同时,避免了清水受污染的危险,非常适合水厂(或泵站)溢流使用。

    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488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0516.0

    申请日:2012-04-24

    Inventor: 张剑英 曾源 宋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结构体系,包括承台,承台上设置有墩身,所述墩身与承台设有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该墩身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节段组成,预制钢筋混凝土节段内预留预应力孔道,预应力钢筋穿设于预应力孔道内,预应力钢筋的一端与位于承台的锚固端连接,预应力钢筋的另一端与位于墩身顶部的锚固端连接。本发明能有效减小现场焊接及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量,有益于质量控制,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影响,符合环保节能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主题,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好。

    一种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3343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52087.X

    申请日:2013-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涉及道路以及与所述道路相邻的绿化带,所述系统至少包括集水系统、与所述集水系统相连通的盲沟灌溉网络以及与所述集水系统相连通的排水系统;所述集水系统包括沿道路侧缘设置的落水箅子以及位于落水箅子下方的集水井;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雨水井以及与雨水井相连的市政雨水管道,所述雨水井与集水井之间设置有一溢流槛隔墙,所述溢流槛隔墙顶部构成溢水口限界;所述盲沟灌溉网络位于绿化带中,由若干盲沟纵、横交错构成网格状,以均匀灌溉所覆盖的所述绿化带。本发明的优点是,可高效利用雨水,具有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三大功能;适用于各种纵坡和断面的道路;施工便利,造价合理。

    一种进行单型号水泵节能运行调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636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007210.4

    申请日:2012-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行单型号水泵节能运行调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读取水泵参数数据;B、读取实时运行工况数据;C、计算水泵流量-扬程关系式和流量-功率关系式;D、计算运行工况下水泵流量,并确定最少的运行水泵数量;E、方案组合筛选;F、计算可行方案的运行能耗并排序。本发明在给定的工况下,根据水泵的流量、扬程、能耗等参数,以及最大工作水泵数量、变频水泵数量、水泵运行范围的最小流量、最大流量等边界条件,对所有能满足运行工况的水泵运行组合方案进行枚举,并对适应水泵运行范围的方案进行筛选,再对可行的方案进行能耗分析,得到能耗最低的水泵组合运行方案,从而解决水泵经济运行的问题,对水泵的运行调度起指导作用。

    一种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597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007208.7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钱文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结构,该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包括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内设有内插型钢,该型钢水泥土搅拌桩设有顶圈梁和钢围檩,其特征在于在顶圈梁和钢围檩处设置支撑箱,该支撑箱通过钢绞线与缀板连接,该缀板与两个相邻内插型钢焊接。本发明用支撑箱代替支撑或锚杆,通过钢绞线将支撑箱与缀板连接起来,从而将水、土压力间接传至内插型钢。本方案优点在于:增大基坑内的施工作业空间,不仅减少从而大大节约内支撑的工程量,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

    一种综合管廊转向节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9508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07318.5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转向节点结构,所述综合管廊转向节点结构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以将该综合管廊转向节点结构分隔为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各舱内分别布置有连通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的楼梯,位于所述下层结构腔内的各竖向隔墙上布置有防火门。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水平中板将人员转换的路线与管线走向分开,上层结构腔方便管线沿主线正常敷设运行,下层结构腔增加了部分空间用于堆放工具,方便工程检修,降低工程造价;同时通过在下层结构腔内的各竖向隔墙上设置防火门,以达到在满足人员在各舱间转换的同时使得各防火分区完全独立,提高安全性;并且通过在下层结构腔的底板上设置集水井以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给管线带来的损坏。

    一种用于沉砂池的排渣装置及其排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2203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457358.3

    申请日:201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沉砂池的排渣装置及排渣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沉砂池的排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沉砂池内设置桁车式刮渣机,该桁车式刮渣机下部设刮渣板,沉砂池内设有排渣渠,排渣渠与沉砂池之间设有倾斜的刮渣坡,排渣渠内设置螺旋输送压榨机,螺旋输送压榨机的输出端与排渣管连接,桁车式刮渣机的刮板将液面浮渣刮过刮渣坡,渣水流回到沉砂池中,浮渣掉落至排渣渠的螺旋输送压榨机内,经螺旋输送压榨机压榨后输送至排渣管排出。本发明不受风力、水位波动的影响,除渣不带走大量污水,并可以避免浮渣堆积在排渣渠的情况,本身土建结构较简单,施工、运行管理方便,并可用于对现有排渣装置的改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