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37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515516.4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海洋行船避礁无线预警系统,包括在海面上的暗礁或者岛礁上设置微型波浪能收集器件、电能存储和管理电路,无线发射模块、行船终端;所述微型波浪能收集器件通过电能存储和管理电路连接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微型波浪能收集器件用于收集海绵波浪能并转化为电能,转化的电能输出到电能存储和管理电路,随后对器件输出的电能整流、变压后,向无线发射模块输出稳定的、可供电子元件使用的3V‑5V低压直流电,供给无线发射模块工作并向行船上的终端发射电磁信号。本发明基于微型波浪能收集发电机为供电基础,在行船目视盲区的暗礁或者岛礁附近海域,可实现对行船航行交通风险的全天候实时预警,保证船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航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93409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911312328.6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王勇
IPC: A01K3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禽类饮水管下料装置及其下料方法。现有的饮水管加工设备需要有工作人员持续取下完成加工的饮水管,自动化程度较低。本发明一种禽类饮水管下料装置,包括机架、m个下料机构和m‑1个推出机构。m个下料机构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任意两个下料机构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推出机构。下料机构包括两个单侧下料组件。单侧下料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基座、下料升降架、下料支撑杆组和过渡滑道。推出机构包括两个单侧外推组件。单侧外推组件包括外推板和外推驱动组件。本发明能够稳定地接收加工完成的禽类饮水管,并将其进行暂时存放,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在每根饮水管加工完成后立即取下,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886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63396.7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无线物联网通信与感知的频率快速恢复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在短PN下频偏估计精度较差、估计范围与精度难以兼顾、复杂度高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对QPSK复基带前导序列依次进行粗频偏估计和粗频偏补偿;利用粗频偏补偿后的复基带前导序列进行细频偏估计;利用粗频偏估计值和细频偏估计值计算总估计值;利用总估计值对信号数据部分进行频偏补偿得到恢复后的信号。本发明在频偏估计时采用粗估计、细估计两轮估计提高了短PN的频偏估计精度,通过对两轮估计采取不同的估计间隔保证了最大频率估计范围,通过采用相位判决与旋转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非线性运算结构,降低了频率恢复的复杂度,可用于高速、低时延物联网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72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0573718.X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802部队 , 南湖实验室
IPC: H03H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阶数、中心频率和带宽可重构的有源滤波芯片,控制信号从差分输入端口port1输入,经过对称的第一可控外部耦合单元后进入第一谐振腔的输入端口,第一谐振腔通过磁耦合将能量耦合到第二谐振腔,第二谐振腔通过对称的可控级间耦合单元将能量耦合到第三谐振腔,第三谐振腔通过磁耦合将能量耦合到第四谐振腔,第四谐振腔通过对称的第二可控外部耦合单元将能量耦合到第四谐振腔;本发明采用差分输入输出的形式,整个滤波器由四个谐振腔组成,并利用变压器实现,减小了耦合器件,节约了芯片面积,并通过可控负阻补偿单元NR1改善谐振腔Q值,改善滤波电路的插损、噪声系数等关键指标,并采用三组阵列形式的补偿单元,提高了补偿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45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87225.8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DWN中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组播路由方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自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来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采用多个智能体协作构建从源节点到所有目的节点的组播路径,通过南向接口向路径中的交换机下发流表,从而实现组播路由。另外,利用SDWN监控全局网络链路状态信息的特点,来实现管理无线网络并获取其全局拓扑和链路状态信息,使智能体能够根据动态网络的状态信息变化来智能的调整组播路由。
-
公开(公告)号:CN1139383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411267.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41/0668 , H04L41/12 , G06N3/126 , G06F1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故障节点修复方法,首先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实时监控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实时网络状态信息用于后续进行路径计算;然后,使用多属性决策对空闲节点集进行筛选得到新生节点;使用基于平均带宽感知的路径排序算法对存活节点集进行筛选得到提供节点;接着,使用Dijkstra算法得到新生节点与提供节点之间的k条初始路径k‑path;最后,利用k‑path作为初始化编码的个体元素带入混合遗传算法,求取系统中的最优修复树,构建具有最优修复性能的全局最优修复拓扑。本发明针对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节点属性异构的特征,通过多属性决策、Dijkstra算法与混合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降低修复流量及修复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1136954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0150980.9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10/28 , G06V20/70 , G06V10/40 , G06V10/74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48 , G06N3/08 , G06T7/00 ,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掩码卷积神经网络的植物叶片病害识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识别植物叶片病害准确率低的问题。其方案是:对原数据集进行增强和扩充,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语义分割得到相应的掩码集;在该模型的全卷积层和掩码分支之间增加病害特征筛选模块,将训练集和掩码集输入到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目标分类和目标检测的结果;将目标分类结果中属于病害叶片的特征图作为掩码分支的输入,多次迭代后得到训练后的模型;将测试集输入该模型,对叶片进行目标分类和目标检测,并对属于病害类别的叶片进行分割。本发明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升了叶片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可用于农业种植中植物病害叶片识别和分割。
-
公开(公告)号:CN1161552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01467.4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包括射频输入级、本振输入级、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和中频输出级。通过改变混频器开关管偏置电压,实现有源混频器在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与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之间的异构,进而实现低频频段的直通模式和高频频段的混频模式的切换。通过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宽带匹配设计,扩展了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的工作带宽;在本振输入级采用单端转差分放大器电路设计,简化了差分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降低了对本振信号的功率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简化系统设计的同时,实现了混频频段内4.3~6.3dB的转换增益与直通频段内6.5~10dB的增益,减轻了后续链路的设计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8533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462460.0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滤波网络的三频带单刀多掷射频开关,属于射频开关技术领域。该开关提出一种全新结构,将单刀多掷开关的工作带宽分为三个频带,每条支路对应一个频带,再结合可重构的滤波网络,通过开关晶体管切换不同频带工作时接入滤波网络的元件,使的开关的不同支路分别工作在低通、带通和高通三个频段时,每条支路在其工作频带内实现较好的隔离度和较低的插入损耗,同时带宽可达DC‑18GHz。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911097920.9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三色视觉的图像融合颜色增强方法。本发明步骤如下:(1)为对待进行图像融合的两幅图像,将两幅图像转换至Lu′v′颜色空间,并将(u′,v′)转换为极坐标(R,θ);(2)分别利用原图像的R和增强二色图像的θ和得到融合图像的(R,θ);(3)将(R,θ)反转换为(u′,v′),再通过给定方法转换得到L′,从而得到融合图像L′;(4)再变换到sRGB颜色空间将融合后的增强图像进行显示。本发明将已有颜色增强方法在三色视觉不友好的情况下,利用二色增强图像和三色原始图像进行图像融合以实现颜色增强,在基本不改变二色视角下的图像外观的前提下,改善三色视觉的图像视觉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