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鞍形线圈的方法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143C

    公开(公告)日:2002-04-17

    申请号:CN96122635.8

    申请日:1996-10-10

    Abstract: 为获得具有许多线匝、适应不同曲面、廉价且长期尺寸稳定之各种不同尺寸的鞍形线圈,将第1与第2绝缘清漆涂层涂复于预制导线上,第2涂层具有比第1涂层软化点还要低的烘烤温度;首先将导线缠绕于柔性塑料制成在烘烤温度下尺寸稳定的预制线圈模子上成平板线圈;然后将此线圈连同模子一起套装于相应的型模曲面上,成尺寸尚不稳定之鞍形线圈;向该线圈通电流至第2涂层粘结或至少烘烤熔化;切断电流,第2涂层固化;所形成的尺寸稳定的鞍形线圈连同模子即可用于预定之目的。

    外嵌入式线圈绕线器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667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093471.6

    申请日:2018-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41/098 H01F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嵌入式线圈绕线器,包括外径小于铁心槽内径的绕线模圆盘,绕线模圆盘为圆筒状结构,绕线模圆盘内壁同轴设置有米字形绕线模支架,米字形绕线模支架的中心开设有通过长方形驱动杆连接绕线旋转设备的长方形孔,用于穿过通过长方形驱动杆连接绕线旋转设备;所述绕线模圆盘与铁心槽内之间设置有对绕线过程中的导线进行限位的可调限位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主要应用于电力设备铁心外嵌入式线圈的绕制作业中,可以在铁心外槽内直接绕制线圈,无需分割和拼装线槽,无需人工排线,绕制后的线圈导线具有张力,线圈紧实、不易松动;在保证绕制线圈水平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采用旋转设备来辅助绕线,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旋转电机的电枢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08470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510239384.7

    申请日:2015-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38 H01F41/122 H02K3/34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不使漆浸渍在线圈端处就能容易地将配置于线圈端的相间绝缘纸固定,能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并能降低制造成本。电枢绕组通过将多个分布卷绕的线圈安装于电枢铁心而构成,这些分布卷绕的线圈分别通过将绝缘覆盖后的导体线弯曲成型制作而成,线圈端通过在径向上排列n层(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线圈端部列而构成,其中,所述线圈端部列通过将所述线圈的线圈端部在周向上排成一列而构成,相间绝缘件具有带状的绝缘片材以及绝缘的缓冲件,其中,所述绝缘片材以插入到所述线圈端部内而沿周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线圈端部列,所述缓冲件形成在所述绝缘片材的一个面上,在内部产生气泡群以固定到所述线圈端部列。

    一种高耐压变压器绕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85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610727217.1

    申请日:2016-08-25

    Inventor: 孔庆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41/06 H01F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压变压器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在第一层紧密绕制到剩余n匝的空间,n为层间绝缘胶带缠绕层数;S2.将绝缘胶带黏贴于变压器槽上,绝缘胶带与漆包线一起绕制剩余n匝;S3.层间绝缘胶带绕完之后,手工绕制变压器槽两边的挡墙;S4.重复S1步骤,以此类推,直到绕完所有匝数,并用铁氟龙导管将漆包线引出到变压器脚上固定。在步骤S3中,挡墙高度等于漆包线直径。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爬电距离小的问题,层间耐压及匝间耐压可以达到上万伏,生产工艺简单,加工速度快,降低成本。

    电子部件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290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80012303.8

    申请日:2015-07-03

    Inventor: 米田昌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得到高Q值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电感器,由多个电感导体层和通孔导体构成且呈螺旋状;第一外部电极,设置于绝缘体层的外边缘相连而构成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第二端面,其中,多个电感导体层包括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感导体层、以及与第一电感导体层在层叠方向的另一方向侧相邻的第二电感导体层,连接第一电感导体层和第二电感导体层的通孔导体设置于比第二外部电极靠第一外部电极的附近,并且在从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俯视时,不与第一外部电极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