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6247.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8/21 , G06F18/24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轨‑桥系统行车安全评价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构建桥梁的不同损伤工况组合,并模拟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行车过程以得到对应的力学响应序列;基于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力学响应序列利用TOPSIS评价算法评价打分,以打分结果为模型输入,以损伤工况组合为标签,构建样本数据集;利用样本数据集对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桥梁损伤预测模型;获取列车实际工况下经过轨道‑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序列,并对其评价打分;将实际工况的打分结果输入桥梁损伤预测模型中,得到桥梁的实际损伤工况组合。本发明能实现长期服役下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656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86242.1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IPC: G06F18/2433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F18/23213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时序异常分类的深度聚类方法,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步骤1,获取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桥梁的样本时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步骤2,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自编码模块;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样本时序数据输入编码器进行二阶段自编码训练;步骤4,提取特征信息和k l散度损失函数训练聚类器;步骤5,联合二阶段自编码训练的损失函数和k l散度损失函数得到融合损失函数,并据此再次训练编码器,并将训练好的编码器和训练好的聚类器形成分类模型;步骤6,采集目标桥梁上多个传感器对应的目标时序数据输入分类模型,得到分类结果。通过本发明的方案,提高了分类精准度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32754.X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探测用三维目标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三维立体结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三维立体结构框架上的第一导线回路、第二导线回路和第三导线回路;所述第一导线回路、第二导线回路和第三导线回路所处平面分别两两正交且中心点重合;所述三维立体结构框架内部具有中间腔体,所述中间腔体用于填充不同电导率或不同磁导率的介质体;所述第一导线回路、第二导线回路和第三导线回路分别用于缠绕预设匝数的线圈,以模拟填充在中间腔体不同电导率的介质体;所述第一导线回路、第二导线回路和第三导线回路均连接有相应的回路接口,各回路接口用于外接电子元件或短接。本发明旨在简化获取三维目标体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9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1475.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车和设置在所检测车上的地震勘探仪与车载定位系统:检测车包括车本体和位于车本体一侧的震源组件、与震源组件同侧的第一接收传感器、不同侧的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震源组件的接地耦合点位于轨道板外侧的底座板上,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均连接有对应的传感器脚轮,各传感器脚轮均在底座板表面运行;检测车根据车载定位系统确定的路线运行;地震勘探仪用于接收震源组件在预设震源点激发地震波时发出的同步信号,以及接收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处理反馈。本发明旨在提升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39407.9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V3/1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勘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法探测可收纳收发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一个发射回线和多个接收线圈,电磁法仪器的发射系统端口连接发射回线,电磁法仪器的多路信号采集端分别连接多个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处的发射回线线段与接收线圈固定,以形成收发一体的独立收发单元;还包括与接收线圈对应数量的伸缩杆,每个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设有一个收发单元,每个伸缩杆另一端均活动设置在收纳台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采用一发多收的模式,一次激励可以获得没有收发线圈互感的多个方位纯异常响应信号,根据电磁法仪器的多路信号采集端记录电磁响应信号解译隐蔽电性结构存在位置、大小和电学性质,提升了电磁法探测效率与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84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50367.0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移动式垂向震动信号采集系统,包括门框形支架、刚性承载板、至少一对同规格的传感器和平衡架,平衡架悬空安装在门框形支架内且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对触地滚轮,每个触地滚轮的滚轮轴一端与触地滚轮中心的第一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另一端匹配从吊臂上的第二滚动轴承穿出后与平衡架固定连接,刚性承载板由吊臂悬挂安装在平衡架的下方,上下两传感器关于水平承载板反向对称布置,两传感器输出经过反相串联或并联后送入地震信号采集仪器,形成差动式组合传感器,在提高1倍灵敏度的同时,能够抑制沿承载板板面方向横向震动干扰波,通过吊臂结构转换,使用双轴承递进传递,避免了触地滚轮触地摩擦产生的剪切力直接传递给承载板。
-
公开(公告)号:CN117775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0088.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展翼式高铁轨道板病害检测车,涉及高铁轨道板病害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车包括车体、伸展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伸展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车体运动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侧,两组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车体两侧的所述伸展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车体运动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所述升降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本发明能够扩大单次轨道板病害检测范围、便于在营在建轨道板检测使用且检测高效智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952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38575.6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2D5/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桩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长螺旋桩机在提钻过程中使提钻速度保持与成桩速度同步的成桩质量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的所需硬件组成包括动力头弯管处的混凝土压力传感器、变频器、卷扬机驱动电机、编码器、电源、主控制器、显示器;混凝土压力传感器、编码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和转速信号传入主控制器内,经主控制器计算,得到电机的转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传入矢量变频器内,变频器驱动电机旋转;通过基于编码器的位置、转速反馈信号可控制电机转速,从而控制提钻速度和成桩高度的变化,使提钻速度适应钻杆内恒定压力的要求,保持桩的连续稳定灌注。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78832.2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移动式地震探测系统及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探测车和与所述探测车同步运行的至少一套传感器投放装置;各套传感器投放装置包括传感器、水平控制组件和带动传感器竖直方向运行的竖向作动器,所述竖向作动器、水平控制组件还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水平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竖向作动器与探测车同步运行,以使传感器触地并与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述探测车内设置有震源装置和地震数据采集仪,各传感器、震源装置和地震数据采集仪之间互相电信号连接。本发明旨在实现探测车不停车连续作业,在保证数据采集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44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13779.3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S19/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NSS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GNSS天线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前一个历元的载体位姿,利用INS递推出当前历元载体位姿,建立以姿态为变量、流动站天线间形成的双差载波观测为输入的模糊度函数,搜索最优姿态和次优姿态;基于最优和次优姿态确定流动站天线间形成的双差模糊度的两组解,计算对应的残差,通过最优解的残差显著小于次优解的残差,检验模糊度是否固定成功;将流动站间形成的双差模糊度的最优解作为约束代入基准站与流动站间形成的双差载波观测方程,减少模糊度数量,再利用LAMBDA方法确定最终的模糊度参数得到最终位姿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存在精度较低、效率慢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