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材料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825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6342.6

    申请日:2012-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材料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碳材料和二水二氯化锡及二水柠檬酸钠为原料,经混合搅拌、水热合成、固液分离、清洗和干燥后,制备出形貌可控的碳材料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以水为溶剂,生产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便于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碳材料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器件,也可适用于催化剂载体、信息材料等领域。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039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103703.6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化学电源技术领域。本发明材料是负极材料与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复合物;本发明方法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负极材料的表面上原位生长出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本发明工艺简单、节能降耗、生产成本低,制备出的负极复合材料是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直接树立在负极材料的表面上,两者构造成海胆式结构,并且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在负极材料表面上具有优良的分布均匀性、浓密程度以及结晶度;性能上具有高导电率、高容量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等特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器件,也可适用于催化剂载体、吸附材料、导电导热等材料。

    纳米氧化钛介孔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5834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095101.7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钛介孔薄膜的方法,属于纳米氧化钛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微乳液中添加分散剂,将微乳液中作为微型反应池的胶团(或反胶团)先进行分散,再让反应物在其中反应,制得的纳米颗粒为单个胶团(或反胶团)完整球形而易堆积成介孔薄膜,再经干燥、煅烧而成。因采用本发明制得的纳米氧化钛介孔薄膜具有颗粒为高度分散的纳米粒子,且孔隙分布均匀、成膜性能好;可重复涂膜而不开裂、不剥落,厚度可达140μm以上;大大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故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巨大比表面积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气敏传感器等功能器件中。

    一种石墨烯纳米带纸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84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008821.X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纳米带纸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碳纳米管作为原料,先经化学氧化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纳米带悬浮液,然后经抽滤、干燥制得石墨烯纳米带薄膜,最后在保护气氛下烧结制得石墨烯纳米带纸产品。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等特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产品具有质量轻,比表面积大,柔性好点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纸,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产品可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催化剂载体、纳米电子器件、信息材料等领域,作为柔性材料特别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器件。

    一种氮原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8895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563806.7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氮原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卷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原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卷的制备方法,以双层石墨烯或多层石墨烯为原料,将石墨烯分散液与氮源饱和溶液混合,经微波加热、离心分离和干燥,制备出氮原子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卷。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够降低生产能耗,无“三废”排放,有利于环保,便于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纳米卷结构完整,外径介于10-200nm,长度为0.1-10um,氮的掺杂量为0.3-15.0%等特点。

    一种高度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7075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92068.9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液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将碳纳米管加入到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搅拌进行物理化学反应,然后将混合液中的固体残余物加入无水乙醇与水的混合液中,在超临界状态下对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剥离与分散,最后得到高度分散的石墨烯碳纳米带液。本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制备出的石墨烯纳米带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导电性强,可以广泛用作电池、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材料,也可用作导电导热、吸附、催化剂载体、涂料等应用领域。

    一种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2484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10296089.7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二氧化钛纳米溶胶;以氯金酸为原料、以硫醇为表面活性剂、以四辛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剂,在巯基羧酸和硼氢化钠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改性金纳米溶胶;将所述改性金纳米溶胶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溶胶分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混合,得到用金纳米溶胶改性的二氧化钛溶胶;将所述用金纳米溶胶改性的二氧化钛溶胶滴加到阳极氧化铝膜表面,并进行真空抽滤,干燥,将复合的阳极氧化铝膜煅烧,去除所述阳极氧化铝膜,洗涤、离心分离后,得到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纳米管。所述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纳米管结构新颖稳定,比表面积高,纳米粒子活性优越,较易回收并重复使用。

    一种石墨烯纳米带纸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845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410008821.X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纳米带纸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碳纳米管作为原料,先经化学氧化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纳米带悬浮液,然后经抽滤、干燥制得石墨烯纳米带薄膜,最后在保护气氛下烧结制得石墨烯纳米带纸产品。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等特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产品具有质量轻,比表面积大,柔性好点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纸,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产品可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催化剂载体、纳米电子器件、信息材料等领域等领域,作为柔性材料特别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器件。

    一种氮化铝钛介质层低辐射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82586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47572.8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氮化铝钛介质层低辐射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属于功能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一种氮化铝钛介质层低辐射薄膜,其膜层结构从衬底基片往上依次为:内层氮化铝钛介质层、银层、外层氮化铝钛介质层。该膜层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辐射率低,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节能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行业,降低玻璃热损,减少调控室温的能耗。

    一种二氧化锡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443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7996.6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锡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涉及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微球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以五水四氯化锡为原料,以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经混合搅拌、水热合成、固液分离、清洗和干燥后,制备出二氧化锡多孔微球功能材料产品。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易于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产品,结构均一,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能达87.4m2/g等显著效果。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制备二氧化锡多孔微球功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器件,也可适用于催化剂载体、气敏元件、储氢材料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