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399647.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燃煤机组蒸汽加热熔盐的储放热系统,所述储放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锅炉、高压缸、给液泵、第一阀门、升压泵和熔盐储放热装置,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换热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其中,锅炉的第一出汽端分别与高压缸的进汽端及第一通路的一端相连,锅炉的第一进汽端分别与给液泵的出液端及第一通路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阀门设置在锅炉第一出汽端与高压缸进汽端相连之间,第一阀门用于提高锅炉第一出汽端的出汽压力。在本申请燃煤机组蒸汽加热熔盐的储放热系统中,有效地提高第一通路内蒸汽的饱和温度或临界温度,进而在换热过程中,提高熔盐或蒸汽可实现的最高温度,改善储放热系统的热效率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28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45399.6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运行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锅炉、第一熔盐蓄热降温器、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热网加热器、发电机;锅炉的一次蒸汽输出管路与所述高压缸的一次蒸汽输入管路连通,高压缸的一次蒸汽排出管路与所述锅炉的再热蒸汽输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熔盐蓄热降温器设置在所述锅炉与高压缸间的一次蒸汽管路上;锅炉的再热蒸汽输出管路与所述中压缸的再热蒸汽输入管路连通;中压缸的再热蒸汽输出管路分别与所述低压缸的再热蒸汽输入管路连通、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再热蒸汽输入管路连通。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熔盐蓄热降温器,调节缸效,进而调节缸出力的能量分配比,实现热电解耦,进而提高了运行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51770.X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熔盐储热辅助火电机组的调频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调度模块、DCS子系统、发电机、发电机功率测量模块、储能控制子系统和熔盐储能电加热子系统;所述调度模块,用于接收电网下发的调频指令,并将所述调频指令分别发送到所述DCS子系统和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所述发电机功率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发电机的实时输出功率;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用于基于所述调频指令和发电机的实时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熔盐储能电加热子系统对应的调频需求,并基于所述调频需求控制熔盐储能电加热子系统参与调频。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利用电加热熔盐实现机组灵活调频,并通过运行优化实现机组调频收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765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83258.3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基于熔盐储能的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方法,包括:将第一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输出端与熔盐储能装置的输入端相连;将熔盐储能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输入端相连;获取第一汽轮机发电系统的第一发电成本;获取第二汽轮机发电系统的第二发电成本;获取上网电价,并将第一发电成本及第二发电成本分别与上网电价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熔盐储能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在本公开的一种基于熔盐储能的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方法中,实现根据上网电价进行第一汽轮机发电系统发电或第二汽轮机发电系统和第一汽轮机发电系统共同发电,实现火电机组调峰的同时使火电机组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99647.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燃煤机组蒸汽加热熔盐的储放热系统,所述储放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锅炉、高压缸、给液泵、第一阀门、升压泵和熔盐储放热装置,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换热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其中,锅炉的第一出汽端分别与高压缸的进汽端及第一通路的一端相连,锅炉的第一进汽端分别与给液泵的出液端及第一通路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阀门设置在锅炉第一出汽端与高压缸进汽端相连之间,第一阀门用于提高锅炉第一出汽端的出汽压力。在本申请燃煤机组蒸汽加热熔盐的储放热系统中,有效地提高第一通路内蒸汽的饱和温度或临界温度,进而在换热过程中,提高熔盐或蒸汽可实现的最高温度,改善储放热系统的热效率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43283.7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熔盐储热实现火电机组黑启动的系统及方法,火力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及背压汽轮机组的输出端与母线相连接,母线经火力发电机组高厂变与熔盐加热器的电源接口相连接,熔盐加热器的出口经熔低温罐、高温熔盐泵、高温熔盐阀与盐水换热器的管侧入口相连通,盐水换热器的管侧出口与低温罐的入口相连通,低温罐的出口与熔盐加热器的入口相连通,给水升压泵的出口经盐水换热器的壳侧及背压汽轮机组进汽控制阀与背压汽轮机组的入口相连通,该系统及方法能够辅助火电机组实现黑启动,同时能够计算得到所需背压汽轮机组的电功率、储热系统的熔盐用量及柴油发电机的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462276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1279543.8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熔盐储热系统,所述熔盐储热系统包括:熔盐循环组件、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所述熔盐循环组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高温熔盐罐、汽水换热器、低温熔盐罐和电加热器,所述汽水换热器包括给水口和供汽口。所述火电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锅炉与汽轮机相连,汽轮机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加热器相连,所述风电机组与所述电加热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盐储热系统具有就地消纳新能源,辅助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顶尖峰负荷和提高火电机组灵活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6788506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20590043.X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外置蒸汽循环式灵活工业供汽系统,中压缸的第一级抽汽口与三号高压加热器的蒸汽侧入口相连通,中压缸的第一级抽汽口与汽汽换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汽汽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与三号高压加热器的蒸汽侧入口相连通,工业升压泵的出口与三号双相变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蒸汽出口与三号双相变换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三号双相变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经再循环泵与给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三号高压加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三号双相变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汽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该系统能够对高品位蒸汽进行能量梯级利用的同时,实现高效的大流量高参数供汽。
-
公开(公告)号:CN204858732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628610.6
申请日:2015-08-19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驱动的电厂辅机变频电源系统,包括给水泵驱动汽轮机、发电机、变频母线及工频母线;所述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入汽口与电厂的主汽轮机出汽口相连通,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的驱动轴及电厂中给水泵的驱动轴相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频母线相连接,电厂中各负载的电源接口与变频母线及工频母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变频电源来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系统对电厂中负载进行供电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极强。
-
公开(公告)号:CN218001456U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21315169.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2B1/06 , F22G1/00 , F28D20/00 , F28D7/08 , F24D3/02 , F24D3/10 , F24D3/18 , F22G5/12 , F22D1/50 , F22D1/16 , F22D7/00 , F01K11/02 , F01D1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联合熔融盐储热罐供热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高温熔融盐储热罐、低温熔融盐储热罐、热网加热器和中压缸,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压缸的主蒸汽出口连通,高温熔融盐储热罐的主蒸汽旁路蒸汽入口与锅炉的主蒸汽出口连通,低温熔融盐储热罐的第三蒸汽入口与高温熔融盐储热罐的第二蒸汽出口连通,低温熔融盐储热罐的采暖蒸汽出口与热网加热器的第四蒸汽入口连通。采用主蒸汽与再热蒸汽对高、低温熔融盐储热罐蓄热,可将不同品位蒸汽分温度等级存储,并对再热旁路的高品位蒸汽进行梯级利用,实现承担工业蒸汽与采暖两项热负荷的机组热电解耦,提高了机组供热经济性与灵活性,且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