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721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46326.X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8F220/24 , C08F222/38 , C10G33/04 , B01D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水疏油性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得到水包油型乳液,其中,所述油相为含有4-12个碳原子的全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有机溶液;所述水相包括水溶性乳化剂、水溶性单体、水溶性交联剂、水溶性引发剂和水,所述水溶性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酰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或苯乙烯磺/羧酸(盐)单体,所述水溶性引发剂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将所述水包油型乳液在20-90℃下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所述亲水疏油性多孔聚合物。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实现了亲水疏油性多孔聚合物的制备,且亲水层和疏油层通过共价键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09652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85147.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滴铺展时间可控的亲水-疏油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层由亲水性单体和氟代烷基单体相继在基材表面经光化学接枝聚合所得,涂层本身具有亲水底层和疏油表层的上下双层结构。当涂层暴露于空气中时,氟代烷基疏油表层使涂层呈现出疏油性;当涂层与水接触时,由于水分子与亲水底层的相互作用,导致涂层的上下双层结构发生重组或者水分子透过疏油表层潜入到亲水底层,从而使涂层表面的水滴逐渐铺展,直至完全润湿,此时涂层呈现出亲水性。该涂层表面的水滴铺展时间可通过改变氟代烷基单体接枝聚合时的用量和反应时间来进行调控,可以得到从低至几秒到高达十几分钟不等的水滴铺展时间。该涂层广泛应用于防雾、自清洁、油水分离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10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5919.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9D7/01 ,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H01M10/613 , H01M10/653 , B82Y30/00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附性水凝胶/高吸湿碳纤维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高面外导热性的针刺碳纤维毡作为基材,通过增加针刺密度提高沿面外方向上碳纤维取向度来改善针刺碳纤维毡的面外导热性。针刺碳纤维毡中平铺纤维网与厚度方向上纤维束形成的三维骨架结构有助于在吸湿过程中避免渗漏问题,吸附的水被稳定地束缚在纤维骨架内,在电池散热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粘附性水凝胶/高吸湿碳纤维毡复合材料具有高面外导热性、防泄露性和高粘附性,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在高温和超低温环境下能够保持形状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07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878877.X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变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皮层纺丝液制备,芯层相变材料乳液制备和皮芯结构相变纤维制备。所述皮层纺丝液为弹性聚合物溶液,芯层相变材料乳液中分散相为相变材料,连续相为含弹性聚合物溶液和稳定剂的溶液,将分散相加入连续相中形成稳定的乳液。分别以乳液和弹性聚合物溶液为内、外相纺丝液进行同轴湿法纺丝,置于水中浸泡,冷冻干燥后获得弹性相变纤维。本发明制得的纤维呈皮芯结构,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极高的热容量、极低的相变材料泄露率以及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实现双向温度调节,在热能储存与智能调温材料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1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6772.8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辐射降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基辐射降温织物包括柔性基材及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材表面的丝素蛋白微球层,其中所述丝素蛋白微球层中丝素蛋白微球的粒径为0.2‑2μm。上述丝素蛋白微球层通过简单的浸渍方法制备得到,丝素蛋白微球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至柔性基材表面,烘干、固化后在柔性基材表面形成丝素蛋白微球层。本发明采用具有特定粒径的丝素蛋白微球在柔性基体表面制备辐射降温层,该涂层使织物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高达0.71以上,可有效隔绝太阳辐射能量的输入,从而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此外,该生物基辐射降温织物兼具高透气、透湿性能以及断裂拉伸强度,在户外衣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16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30297.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细菌纤维素溶液或其复合溶液进行抽滤成膜并切割成条,将细菌纤维素膜条卷绕成中空柱状的同时加入发热丝,得到集发热丝一体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芯;将此复合芯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电子烟雾化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原材料成本低,加工方法简单,制备所得电子烟雾化芯为加热组件和吸液组件一体成型的雾化芯,且该雾化芯吸烟油能力强,遇水和遇烟油都不易脱散。
-
公开(公告)号:CN116315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42607.5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50/44 , H01M5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用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用纤维隔膜为静电纺PI/oPAN纳米纤维膜;PI/oPAN纳米纤维膜由交错堆叠排列的PI纤维与oPAN纤维组成,PI纤维的直径为0.45~0.55μm,oPAN纤维的直径为0.14~0.26μm;所述锂电池用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酰胺酸与聚丙烯腈进行交叉纺丝得到PAA/PAN纳米纤维膜,然后对PAA/PAN纳米纤维膜进行辊压处理,最后对辊压处理后的PAA/PAN纳米纤维膜进行加热处理制得PI/oPAN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仅需多添加一个相同的喷丝装置,无其他物质或设备的加入;PAA和PAN单体分开配置溶液,可以达到成丝最佳浓度,且组分间在成丝前无互相干扰;制得的一种锂电池用纤维隔膜,力学性能显著提升,且离子电导率优于现有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06491.3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6M15/356 , D06M15/53 , C08F283/06 , C08F230/08 , C08F2/48 , D06M101/06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氟拒油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将织物浸渍到待聚合的硅烷单体混合液中,取出后在紫外光光照下引发聚合反应制得无氟拒油涂层织物;或者对待聚合的硅烷单体混合液进行加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无氟拒油聚合溶液,将织物浸渍在无氟拒油聚合溶液中,取出后烘干制得无氟拒油涂层织物;制得的无氟拒油涂层织物对正十六烷的油接触角为138~142°,拒油性等级为7~7.5级,经历100次摩擦处理后无氟拒油涂层织物对正十六烷的接触角为122~135°,对pH为1、7和13的水滴的接触角均在150~156°范围内;本发明利用紫外光照引发或者热引发聚合反应,制备含伞状硅烷侧基的交联聚合物涂层织物,起到排斥油滴的作用,赋予涂层织物优异的拒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06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1534841.7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纤维素基多孔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纤维素基绝热材料具有闭孔结构以保证材料的低导热性,可通过乳液模板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交联剂或引发剂的有机溶液加入到纤维素水分散液中,混合后得到水包油型乳液,经交联、干燥获得具有闭孔结构的纤维素基绝热材料。该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高疏水性、力学性能良好,在保温、隔热、保冷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35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80069.4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变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乳液的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皮层成纤聚合物纺丝液的制备,内芯相变材料乳液的制备和皮芯结构调温纤维的制备。所述皮层纺丝液为聚丙烯腈和有机溶剂混合物,芯层相变材料乳液为油包油型乳液,其中有机相变材料被油相包覆,所述油相包括聚丙烯腈、有机溶剂和乳化剂,无需交联剂和催化剂即可形成稳定乳液。分别以相变乳液和聚丙烯腈纺丝液为内、外管纺丝溶液,进行同轴湿法纺丝并置于水中浸泡,冷冻干燥后获得聚丙烯腈调温纤维。本发明制得的纤维呈皮芯结构,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实现双向温度调节,在热能储存与智能调温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