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顺序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282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9365.4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顺序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提取焊接构件的典型结构单元,并按接头类型对典型结构单元中的接头进行分类;对不同接头类型的接头,分别建立对应的模型;分别在无位移边界条件和有位移边界条件下,基于各个不同接头类型的接头模型,进行焊接变形模拟;将无位移边界条件下焊接变形量最小的一类接头作为优先接头,有位移边界条件下焊接变形量最小的一类接头作为次优先接头。本发明提供的焊接顺序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通过选择无位移边界条件下焊接变形量最小的接头作为优先接头,次优先选择有位移边界条件下焊接变形量最小的接头,以优化焊接顺序。

    一种高强韧高抗疲劳性能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679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32226.4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高抗疲劳性能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铝合金的基体中包括两种及以上的纳米尺寸相,其元素组成包含Al、Si、Cu、Mg元素中的Al与其他任意一种及多种元素,以及Sn、Ag、Zn、In、Hf中的一种及多种;合金中同时包括两种及以上的亚微米尺寸相,其元素成分包括Al、Fe、Mn、Cr、V、Zr、Ti、Mo元素中的Al与其他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Cu、Ni、Y、Er、Nb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制备方法包括对铝合金铸锭进行非等温+等温固溶及时效处理,本发明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实现了纳米尺寸相和亚微米尺寸强化相的数量密度和尺寸调控,提高了合金的强韧性及抗疲劳强度。

    高锌铝合金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和高强铝合金板的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75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190786.7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锌铝合金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和高强铝合金板的焊接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Al使用熔炼炉加热至770℃~780℃,待其充分熔化之后降温至710~720℃,再依次加入Al‑Si合金、Al‑Cu合金、Al‑Fe合金、Al‑Mn合金和Al‑Ti‑B合金,待完全熔化之后依次加入Zn、Mg;2)待所有原材料充分熔化之后,进行精炼、除渣,静置,等待熔体温度稳定到690~720℃,将熔体浇注到水冷铜模中凝固;3)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锌铝合金加热至500‑540℃,保温,然后对锌铝合金在400‑440℃之间进行软化退火,再通过热挤压方式制备高锌铝合金焊丝。该高强铝合金板的焊接方法,提高了室温下α‑Al中的锌元素固溶含量,通过固溶强化有效解决焊缝软化问题。

    一种铝合金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210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249136.7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所述铝合金导电材料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Ca3~11wt%,Nb0.05~0.1%,Nd0.05~0.1%,B0.05~0.1%,Ag0.05~0.1%,余量为杂质和Al,该铝合金的组织中共晶强化相Al4Ca的体积分数为7~25%,共晶Al4Ca相为细小的纤维状形貌,单个纤维的直径为0.1~2μm。本发明铝合金制备时按预设方式添加各成分后对铝合金进行熔炼、精炼并铸锭处理,得到所述铝合金导电材料。本发明铝合金导电材料能有效实现Al‑Ca合金组织调控,使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较高的导电性。

    恒温挤压工艺窗口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1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640838.2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挤压工艺窗口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获取挤压出口温度随影响因子的第一变化曲线;基于第一变化曲线,对各影响因子作用下挤压出口温度变化率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筛选使挤压出口温度变化率最大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第一变量与第二变量;基于预设场景条件,获取第一变量与第二变量作用下,挤压出口温度的第二变化曲线;基于第二变化曲线,获取第一变量与第二变量对出口最高温度的影响规律等高线图以及第一变量、第二变量对挤压出口温度波动的影响规律等高线图,基于等高线图,获取对应恒温挤压工艺窗口。本发明提供的恒温挤压工艺窗口预测方法,极大降低试错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