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碳化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216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61589.X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碳化钨(WC)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将SiO2纳米粒子经表面氨基修饰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其表面包覆盐酸多巴胺及磷钨酸,以形成SiO2@PTA/DA,再将其经高温煅烧,氟化氢铵处理去除SiO2后,得到尺寸均一的中空碳化钨纳米粒子,将所得中空WC纳米粒子进行表面透明质酸(HA)修饰,可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肿瘤细胞的功能。本发明合成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及可控性强,同时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并克服了传统碳化钨纳米材料高温合成过程中易团聚烧结的问题,所得透明质酸修饰的中空碳化钨纳米粒子可作为良好的纳米载体有效搭载成像及药物小分子等,有望在肿瘤靶向治疗及生物传感、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基于适配体荧光传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12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59408.8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陈宪 徐礼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适配体荧光传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通过将适配体与荧光信号策略相结合,开发了一种简单并且选择性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本发明通过将适配体与荧光信号策略相结合,将修饰有BHQ-2和cy5的特异性探针发卡结构DNA和单链DNA适配体混合杂交,在混合液加入菌体后,细菌会和单链DNA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将单链DNA和发卡结构DNA分开,发卡结构重新恢复,cy5的荧光再一次被淬灭。本发明将DNA适配体、活菌、荧光信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检测活菌的体系,这种检测方法不仅简单、快速、灵敏、对设备要求低、可应用到活菌的在线监测上。

    一种基于发卡结构变换的放大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77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7066.8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陈宪 许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发卡结构变换的放大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扩增均相反应液A液、扩增均相反应液B液、发卡DNA序列;所述扩增均相反应液A液,包括:目标miRNA序列、Nt.BstNBI缓冲液、RNA酶抑制剂、dNTP、模板DNA序列;所述扩增均相反应液B液,包括:去离子水、切口核酸内切酶Nt.BstNBI缓冲液、Vent(exo-)DNA聚合酶、ThermoPol缓冲液。本发明扩增出的大量靶标适体与发卡结合,仅通过发卡的结构反转,即可实现对信号的放大与衰减。操作简单、快捷。

    基于靶标催化的无酶无标记双尾杂交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62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35491.5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陈宪 刘耀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靶标催化的无酶无标记双尾杂交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杂交链式反应(HCR)是检测低浓度miRNA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的HCR仍然受到诸多问题影响,如有限的扩增效率,复杂的设计等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靶标催化的无酶和无标记双尾杂交链反应(DtHCR),用于生物样品中miRNA-21的超灵敏检测。该方法包含两个部分:靶目标催化发卡组装,形成双尾杂交的主干部分,然后辅助探针杂交形成支链部分。该方法包含两步信号放大过程,能够由单个靶标引发组装大量双尾杂交链,从而提供定位活细胞中单个靶分子的潜力。

    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3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41575.2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所用的载体为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并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化。氨基化之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过氧化物酶的吸附量提高,对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固定化之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应用于污水中苯酚化合物的处理。

    一种药用产品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9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72317.4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药用产品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组装系统包括输送系统,沿所述循环输送系统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的组件上料系统、芯材上料与组装系统、检测系统和后续处理系统,其中,循环治具包括安装在固定组件上的第一组件模具、第二组件模具和循环载具,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固定立板和固定背板,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安装在镜像设置的固定立板和固定背板之间的轨道杆上,第一组件模具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循环载具与所述固定背板连接。组装方法利用组装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实现从原料上料到成品出料的全自动化操作,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并确保生产过程的洁净度,满足药品生产的高标准要求。

    一种集成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微流体细胞培养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0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98218.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微流体细胞培养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通过模块化微流控芯片和先进的监控算法,实现了细胞培养过程的高效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对细胞行为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调节培养条件,确保细胞生长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允许对单细胞或微球进行精确操控,优化了高通量筛选过程。此外,系统支持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更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平台。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功能的集成,使得细胞培养更加便捷、可控,显著提高了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本发明系统的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减少了资源消耗,展现了在细胞培养技术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种用于检测路易体病标志物的Cas12a-DNAzyme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625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456485.5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陈宪 文俊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路易体病标志物的Cas12a‑DNAzyme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以下组分:DNAzyme和Locker杂交链D‑L溶液;sub‑1和sub‑2杂交链sub1‑2溶液;发夹H溶液;含LbCas12a、crRNA 1μM和ssDNA‑FQ的报告器溶液;和目标物溶液。该传感器通过核酸适配体与目标α‑syn寡聚体的特异性结合,将非核酸的蛋白目标转换为核酸检测,然后利用基于DNAzyme的步行器和Cas12a的结合,两次放大检测信号,实现了血清中α‑syn寡聚体的灵敏检测。

    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活细胞内肿瘤相关mRNA的DNA四棱锥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083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294095.4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陈宪 文俊梅 陈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活细胞内肿瘤相关mRNA的DNA四棱锥的制备方法,该DNA四棱锥由两条捕获探针和四条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支撑探针经两步退火反应自组装而成。当目标不存在时,支撑探针的刚性双链使DNA四棱锥保持张开的三维立体结构;而当目标存在时,目标链引发链置换反应,捕获探针离开并捕获目标。与此同时,DNA四棱锥底边单链则自动折叠形成更稳定的发夹结构,带动DNA四棱锥的整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标记在DNA四棱锥的底边两端的Cy3和Cy5随着折叠过程而靠近,直至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这项工作提出了可视化检测细胞中特异性mRNA的另一个维度,也可以为其他许多生物分子的检测开辟新的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