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155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89577.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3/30 , C02F3/00 , C02F1/00 , C02F1/72 , B09C1/00 , B09C1/08 , B09C1/10 , C02F103/06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分层修复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修复井、注射组件和调节电机;修复井侧壁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注射孔,注射组件用于将外部修复药剂通过不同高度的注射孔注入不同深度的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中,调节电机用于带动注射组件在修复井内部上下移动;本发明的修复设备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能够在修复井内部上下移动的注射组件,便于将修复药剂分层注入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中,不仅提高了修复药剂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扩散效率,而且能够根据污染场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调整修复药剂的注射量,改善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的科学性,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8808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643315.1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00 , G01N33/18 , C02F1/00 , C02F1/28 , C02F1/40 , C02F1/02 , C02F103/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控地下水中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扩散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设置在污染羽扩散路径上的阻隔幕墙机构;阻隔幕墙机构包括多个阻隔模块和多个分散模块,阻隔模块包括阻隔模块外壳,阻隔模块外壳内固定有界面过滤容纳壳和中间拦滤容纳壳;界面过滤容纳壳内填充有界面过滤滤芯,中间拦滤容纳壳内填充有中间拦滤滤芯;分散模块包括分散模块外壳,分散模块外壳内设有污染监测机构;利用多个阻隔模块和多个分散模块组成的阻隔幕墙机构对污染羽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将污染物拦截吸附在界面过滤滤芯和中间拦滤滤芯中,有效阻隔污染物继续向下游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8767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49578.0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7/22 , B01J23/08 , B01J35/61 , B01J35/50 , B01J35/39 , B01J37/10 , C02F1/30 , C02F101/36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二维氧化铟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主要方案为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复合型二维氧化铟基催化剂,得到的成品催化剂为In2O3/Mxene催化剂,该In2O3/Mxene催化剂的催化结构包括Mxene组元,和均匀负载在Mxene组元表面的In2O3组元构成的Schottky肖特基异质结,因此本发明设计的In2O3/Mxene催化剂能够通过调整微观形貌,使得该催化剂中In2O3的导带电子能够加速向Mxene表面转移,进而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设计的In2O3/MXene催化剂,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催化活性组元为空穴h+,而非·OH,因此解决了·OH对PFASs降解效率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5410.0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E21B21/12 , E21B21/06 , E21B21/01 , E21B41/00 , G08C17/02 , B01D29/03 , C02F1/00 , H02J7/35 , C02F103/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二次污染的地下水建井装置,属于地下水污染技术领域,包括钻井装置、泥浆收集装置、输泥管、污水管,所述泥浆收集装置固定连接在井口上方,所述钻井装置安装在泥浆收集装置的上方,所述泥浆收集装置的右侧通过所述输泥管道固定连通有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浆收集装置通过所述污水管固定连通有VOCs监测净化装置,本装置在建井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地下水涌出对地面的污染,通过收集壳体对地下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避免污水对地面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本装置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区域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净化,在钻孔的过程中需要外部电源供能,当钻孔结束后,通过本装置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长期供能,对地下水中VOCs进行长期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930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253603.1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生物炭粉末;S2、氧化改性;S3、活化催化;并可以将制备出的混合改性生物炭应用于镉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混合改性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位点多且易与金属离子牢固结合的特点,且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对环境友好无害,可以有效实现对镉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0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31546.4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与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气象与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对野外气候进行检测的风温信息采集单元以及用于对野外水体进行检测的水质检测单元,所述风温信息采集单元、水质检测单元均设于壳体上;本发明装置采用便携式壳体结构使得风温信息采集单元和水质检测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方便同时对野外气候和水体进行检测;采用动力模块可以将搭载模块按压弹出,便于在野外待检测水中移动检测,采集多个数值后传输至控制器,可以扩大水质检测的取样范围,避免工作人员涉险取样;利用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保证了检测探头的清洁度,加强检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538044.9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勘探用地下水水位监测及采样组合平台,涉及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主控制箱,位于主控制箱一侧的分控制箱,位于分控制箱下方延伸至地表以下的主井筒,以及位于主井筒底部且延伸至地下水内底部的监测井筒。本发明通过监测井筒的设置能够同步完成对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以及地下水水样的定期采集,解决了水位传感器长时间直接暴露在地下水流域中易损坏的问题,通过位于监测井筒内部的伺服电机以及螺纹套筒、螺纹杆的配合使用能够采集不同时刻的地下水水样,采样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74157.1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地块清挖建渣冲洗的系统及冲洗方法,属于污染建渣处置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冲洗处理单元、沉淀池单元、污水处理单元、集水池单元以及加药池单元;通过冲洗处理单元对破碎筛分后的各种尺寸规格的建渣分级输送并进行多角度冲洗,方便对不同尺寸规格的建渣有针对性的冲洗修复处置再利用,以及提高冲洗水的回收利用率;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实现污染地块清挖建渣附着污染土壤颗粒的快速和充分冲洗,系统设计合理、处置能力和效果较好,可一定程度实现冲洗水的循环节约利用,有效减少建渣对地块的污染影响及其安全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26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0220772.0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气样品采集的便携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稳固机构、钻探机构以及采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固定设有上下贯通圆台形的支撑台;所述稳固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顶部边缘处的稳固机构壳体;整个装置能够进行快捷的拆卸和装配,方便搬运和携带,具有较强的场景适应性,能够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土壤气的采集工作,在采集土壤气时整个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拼接式的采集管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精准的采集所需位置的土壤气样本,自主启闭式的采集杆尖端能够有效避免堵塞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1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03231.0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5F17/20 , C05F17/50 , C05F17/70 , C05G3/60 , C05G3/80 , A01B79/02 , A01C1/00 , A01G22/00 , A01G22/15 , A01K67/033 , B09C1/08 ,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尾矿的生物协同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生物协同修复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0‑30份生物质碎屑、25‑30份堆肥物、10‑15份生物炭粉、3.1‑5.4份螯合剂、6‑10.9份硅酸盐、5‑7份复合肥,本发明所制备的生物协同修复剂相比于传统的物理修复,其所需人力物力更少,修复效果更好,修复完后还有利于污染尾矿土壤的自然生态恢复,相比单纯化学修复,其修复效率更高,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相比单纯生物修复,修复效果更好,且植物生长更快,重金属元素富集效应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