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冷水机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45996U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21476160.9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凝器、冷却塔和储油箱,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塔连通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串联至所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式冷水机组,通过在储油箱中设置换热盘管,能够直接利用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不损耗压缩后的液态冷媒,直接通过冷却塔将润滑油的热量散掉,有效提高机组性能。

    冷媒提纯装置及空调系统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46474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1871860.2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媒提纯装置及空调系统。冷媒提纯装置包括储液机构和分离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媒提纯装置及空调系统,通过设置储液机构和分离机构,能够将蒸发器内的部分冷媒和油的混合物引出,并利用压力压入分离机构内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冷媒和润滑油的分离,与此同时,利用热源对分离机构进行加热,使进入分离机构的冷媒气化,从而增加冷媒和润滑油的分离效果,并且利用液态冷媒的气化对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冷却空调系统的润滑油的目的,而且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回流至蒸发器或闪发器9内,能够保证空调系统内的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冷媒的纯度提高,从而增加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翻转式止回阀、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7500552U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21539145.4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止回阀、压缩机及空调设备。所述的止回阀包括阀体、阀板。一转轴由阀板的外缘侧面偏心穿过并将该阀板铰接于阀体中,转轴一侧的面积小的阀板,其重量大于转轴另一侧的面积大的阀板的重量;当在重力的作用,阀板平面绕转轴向面积小的阀板一侧转动,转到垂直阀体的轴线位置而被限定不动时,该阀板封闭阀体;当在外力作用下,阀板反向转动开启阀体时,阀板开启的角度不大于900。所述的止回阀依靠自身重力就能复位封闭。降低了机组因气体流向不能使用重力复位型止回阀的局限性,便于整机结构布置和机组开发。还取消了弹簧等易损件,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供液管组件、供油装置及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12776226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965890.7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液管组件、供油装置及冷水机组,所述供液管组件包括:供液管,所述供液管内具有流道;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所述供液管上,所述缓冲结构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缓冲腔用于减缓所述流道内的液体流速。本实用新型的供液组件通过设置具有缓冲腔的缓冲结构,使供液管内的液体进入缓冲腔后可以将流速降低,利用降低液体流速,减少液体与管壁间的相对摩擦,而且在较大的缓冲腔内为紊乱的液体流层提供一段缓冲区域,将流层稳定,降低一部分噪声及震动,同时形成大容积的缓冲腔,利用低流速的稳态液体吸收一部分振动,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分离效率高的提纯装置及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12362529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1897970.3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的提纯装置及空调机组。提纯装置包括:壳体、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内的制冷剂与所述壳体内的待提纯气体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效率高的提纯装置及空调机组,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路上设置翅片,增加提纯装置内部的冷却效果,从而增加对待提纯气体的分离效果,同时将壳体内部分为多个分离提纯区使待冷凝气体进行多级分离,进一步分离出纯度极高、几乎不含有气态冷媒的不冷凝气态,最终可直接排放至大气,而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管路回收至离心机组系统中,循环利用,并且设置挡液板和分离网,避免液态冷媒被不凝气体携带而造成浪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机接线盒组件、电机组件和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10958010U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22221017.0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接线盒组件、电机组件和冷水机组,电机接线盒组件包括:电机接线盒(1)和电机接线柱(2),电机接线柱(2)一端插入电机接线盒(1)中、另一端穿出电机接线盒(1)外,且电机接线盒组件还包括涡流发热部件(3)、涡流发热部件(3)与电机接线柱(2)连接,且涡流发热部件(3)与电机接线柱(2)电连接、以在电机接线柱(2)通电时涡流发热部件(3)能够产生热量。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在电机接线柱通电时涡流发热部件产生热量,防止凝露产生,避免漏电、触电隐患,且不需增加额外外部电源,不需增加额外功耗,利用电机接线柱本身的通电电量传递给涡流发热部件便能驱动涡流发热部件发热,耗能较低,可靠性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止回阀和空调系统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14701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20067486.9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回阀和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回阀为一种先导式止回阀结构,其包括具有第一主阀口和第二主阀口的主阀腔、设置在主阀腔内的主阀芯、先导阀腔和设置在先导阀腔中并将先导阀腔分隔为第一先导腔和第二先导腔的先导阀芯,其中,先导阀芯可以根据第一先导腔和第二先导腔的压力差来控制主阀芯是否复位。由于无需再基于弹簧或者阀板自身重力来实现阀板的复位,因此,工作可靠性较高,且对气流流向无特定要求,适用范围较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止回阀和压缩机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40564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22114462.2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止回阀和压缩机。止回阀具有使流体通过的打开状态和阻止流体通过的关闭状态,止回阀包括:筒体,具有用于流体流通的中空通道;固定叶片,固定在筒体上且覆盖中空通道的部分区域;旋转叶片,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中空通道内,旋转轴线沿筒体的延伸方向或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成锐角地设置,旋转叶片面对上游的表面设置为从上游来的流体能够推动旋转叶片向与固定叶片重合部分增多的方向旋转以使止回阀处于打开状态,在关闭状态,旋转叶片与固定叶片封闭中空通道;回位装置,与旋转叶片连接,用于给旋转叶片提供趋于向关闭状态运动的力。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结构更加紧凑。(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空调系统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71115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094458.8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还包括油箱、油分离器、第一引射器,所述第一引射器具有第一引射口、第二引射口、第三引射口,所述油箱的油箱平衡管与所述第二引射口连通,所述油箱的油箱冷却管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压缩机具有的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引射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具有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引射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具有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具有的吸气管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所述油分离器的冷媒与油分的分离效率,进而提升所述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

    油分离器、空调系统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50231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3092516.3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分离器、空调系统,其中的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壳体内设有第一气流引导件,第一气流引导件包括相互同轴设置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一筒壁处于第二筒壁的径向外侧,且第一筒壁的第一端与第二筒壁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环板连接,第二筒壁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环板与壳体的侧立壁连接,第一筒壁的第二端与第二环板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环状间隙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气流引导件能够极大地增大第一进气口中的冷媒流动路径长度,从而使第一进气口中的冷媒能够沿着第一气流引导件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与第一气流引导件的壁体接触形成油分的分离析出,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