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97425U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721708880.3

    申请日:2017-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汽车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和挡板。壳体包括顶板和侧壁,侧壁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顶板的两侧,形成向下开口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顶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轴线水平的第二通气孔,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容纳腔,并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通气孔流出,或者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进入容纳腔,并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通气孔流出。挡板设置在第一通气孔的上方,并连接在顶板上,用以遮挡通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风道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双级增焓车用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433194U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21383325.8

    申请日:2017-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级增焓车用空调系统,所述双级增焓车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包括中压补气口(12),且所述压缩机(1)为变容压缩机;室内换热器(6)、室外换热器(2)和主节流装置(3);其中在所述室内换热器(6)和所述主节流装置(3)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补气增焓组件,所述补气增焓组件产生的中压冷媒气体连通至所述中压补气口(12)中。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容积比可变的补气增焓的方式为车用空调系统提高制热量,克服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存在制热量低的缺陷,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能效、降低功耗,能够既保证压缩机低温工况下的制热能力和能效,又保证普通工况下运行时的能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

    公开(公告)号:CN205195587U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21036686.6

    申请日:2015-12-11

    Inventor: 宋泽琳 刘岩 钱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该光伏并网变换器包括:升压斩波器,与光伏阵列相连接,用于对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变换;旁路开关,与升压斩波器并联,用于在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电压阈值时旁路升压斩波器;以及变换电路,与升压斩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升压斩波器输出的电流进行直流交流转换。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伏并网变换器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02770045U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20459403.9

    申请日:2012-09-10

    Inventor: 苏东波 刘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8 Y02B30/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吸附床和与第一吸附床进行传质的第一蒸发器;第二吸附床和与第二吸附床进行传质的第二蒸发器;进口分别与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相连通的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相连通,冷凝器的底端向其顶端方向凹陷,并形成供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嵌入的凹陷部。上述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在冷凝器的底端设有供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嵌入的凹陷部,使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和冷凝器之间的布置更加紧凑,减小了双床连续式吸附式制冷系统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对双床连续式吸附式制冷系统应用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空调机组。

    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565266U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21425567.9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冷凝器风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冷凝器及第一风机。其中,第一壳体包括顶部、与顶部连接的侧部;其中,第一壳体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冷凝器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风机用于使外界空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内,并经过冷凝器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到第一壳体外。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冷凝器风道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单床吸附式空调机组及其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792676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459402.4

    申请日:2012-09-10

    Inventor: 苏东波 刘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A30/278 Y02B30/62 Y02B30/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与所述冷凝器传质连接的吸附床及与所述吸附床传质连接的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吸附床的顶部的凹槽,所述吸附床的顶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通过将吸附床的顶部置于冷凝器的底端的凹槽内,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使冷凝器与吸附床的结构紧凑,通过将吸附床的顶部置于凹槽内,使两者叠加在一起,使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结构紧凑性提高,从而缩小了占地面积,以便于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在家用空调领域的推广及使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单床吸附式空调机组。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70073U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20459428.9

    申请日:2012-09-10

    Inventor: 苏东波 刘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换热器;该蒸发式冷凝器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供制冷剂流入和流出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水槽,壳体的底壳部分向其顶壳方向凹陷,并形成供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吸附床嵌入的凹陷部;换热器的第二进口与壳体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换热器的第二出口与壳体的第一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式冷凝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配置冷却塔等相关设备;同时,吸附床可嵌入蒸发式冷凝器的壳体的凹陷部中,很明显,简化了整个吸附式制冷系统,也减少了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占地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