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14987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99732.1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三维漏磁成像缺陷量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周向漏磁信号特征作为评价进行缺陷宽度量化,以获取缺陷宽度量化公式;通过径向漏磁信号特征作为评价进行缺陷长度量化,以获取缺陷长度量化公式;通过轴向漏磁信号特征和径向漏磁信号特征作为综合评价进行缺陷深度量化,以获取缺陷深度量化公式;获取被检测部件的轴向、径向和周向的离散三维漏磁检测数据,并且进行过滤以提取缺陷漏磁信号特征值,以及将特征值代入量化公式,以获取缺陷的尺寸和分布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综合多种漏磁信号特征共同评价,不但辨识度高、计算准确、简单易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对各种不规则缺陷的识别能力和量化精度,提高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1734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73677.7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92 , G01R33/02 , G06F17/5018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芯电力电缆表面磁场极值点场强解析方法,属于电磁测量中的电流测量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采用位于三电缆芯中心位置的线电流模拟三相电流分布;采用安培环路定理确定相电流对电缆表面磁场极值点磁场分布的贡献;采用局部坐标和向量合成法,确定磁场极值点与电缆表面相切的磁场分量以及与电缆表面垂直的磁场分量。本发明是建立了三芯电缆表面磁场与三相电流之间的解析物理模型,给出了电缆表面磁场极值点磁场计算的解析表达式;由该解析模型,可通过监测电缆表面磁场的变化,确定电缆相电流的大小变化,理论上可通过所建立的物理联系,融合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三芯电缆相电流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44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46807.8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发射角度范围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包括:开口圆环状导磁合金带;多个开口金属环,多个开口金属环设在开口圆环合金带且同心设置;旋转滑块,旋转滑块可旋转地设在开口圆环状导磁合金带上且旋转滑块的旋转轴线穿过多个开口金属环的共同圆心,旋转滑块上设有多个弧形凹槽和随旋转滑块运动的若干导线,多个开口金属环分别配合在多个弧形凹槽内且每个导线与相邻两个开口金属环接触;调控组件,调控组件与旋转滑块相连以控制旋转滑块旋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提高了信噪比与定位精度,且可以准确定位待检测板材结构缺陷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81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36920.X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清华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变结构双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造粗、细尺度状态向量;采用母线模型对细尺度融合周期内的PMU和RTU节点量测量进行细尺度数据融合,构建细尺度融合量测方程;根据不同情况给定细尺度状态向量的初值;进行细尺度状态估计;直至粗尺度融合周期开始时刻到来构建粗尺度融合量测方程;给定粗尺度状态向量初值进行粗尺度状态估计,将粗尺度状态估计结果上送至调度中心,供调度员使用。本发明可以高效地、充分地利用变电站内来自RTU、PMU的多源数据,将量测量中的坏数据进行辨识和剔除,显著提高变电站状态估计的抗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57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22902.7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输入式数字化标准电能表及检定系统和量值溯源系统,其中双输入式数字化标准电能表,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装置、微处理器、协议编码器、电光转换器和内嵌式数字化标准电能表;模拟量输入端连接到采样装置,数字量输入端连接到内嵌式数字化标准电能表,数字量输出端连接到电光转换器,脉冲输出端连接到内嵌式数字化标准电能表。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增加了数字量输入端,能够搭建基于模拟式检定方法的数字化电能表检定系统和基于数字式检定方法的数字化电能表检定系统,以满足不同检定环境的现实需求,便于使用。2、能够进行量值溯源,以符合国家相关的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9963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60761.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7/8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82
Abstract: 一种全数字化高精度三维漏磁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的三轴磁场传感器,三轴磁场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和FPGA的输入连接,FPGA的输出和主控芯片的输入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和USB接口连接,USB接口通过外部线缆,将数据发送出去,三轴磁场传感器的数目可以根据被检测对象的大小进行调整,实现对不同检测精度要求的良好适应,FPGA具有丰富的IO接口,起到数据整理与发送的中继作用,可以满足多路数据的并行接入,主控芯片采用USB方式发送数据,传输速度高,不易受干扰,本发明具有空间精确度高且多路采集同步进行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精度高、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2317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255258.8
申请日:2010-08-16
IPC: G01V1/36
Abstract: 一种基于亚像素匹配的拖缆动态采集影响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计算机输入所需参数;2、逐条测线进行校正:将该测线的数据抽成Y个共偏移距道集g;叠加得到叠加剖面m;对每个共偏移距道集g横向上作道内插,时间方向上作线性插值,求叠加剖面m中每个数据集中附近数据的最大互相关,并将其存为一个数据集d;再对d进行中值滤波;3、处理完所有共偏移距道集后,将数据抽成共成像点道集保存,即完成拖缆动态采集影响的消除。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在共偏移距道集上进行匹配,从而在亚像素范围内校正数据,克服拖缆漂移带来的影响,能够使共成像点道集上的同相轴更平直,远近道的数据一致性更好,并扩展叠加剖面有效频带的范围,提高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7715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910000857.2
申请日:2009-01-19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带平衡绕组大电流互感器抗电磁干扰能力的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模拟邻相通电母线在本相大电流互感器铁心中产生的杂散磁场,从而可等效测试出本相大电流互感器工作在现场条件下的误差和温升。实施该等效方法时,在大电流互感器上缠绕两段做反极性串连且匝数相等的所谓等效绕组,通过控制它们的安匝数和缠绕角度,可以模拟来自一个方向的邻相通电母线产生的杂散磁场。并且,采用正交的两组“等安匝双绕组”,可以模拟来自按任意位置排列的多相通电母线产生的杂散磁场。本发明解决了此前带平衡绕组大电流互感器抗电磁干扰能力一直无法有效测试和检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216460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810055891.5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7/83
Abstract: 一种基于交直流复合磁化的漏磁检测内外壁缺陷的识别方法,用于判断缺陷在被测材料的内壁还是外壁,属于无损检测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三个基本步骤:1)利用交直流复合磁化方法对材料进行漏磁检测;2)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漏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求出缺陷部分交流漏磁信号的频率分量的大小;3)给定交流频率分量的阀值,通过比较检测的漏磁信号中的交流频率分量和阀值的大小,来判断缺陷在被测材料的内壁还是外壁。利用本发明可以在一次漏磁检测中方便的同时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进行内外壁识别,有利于漏磁检测后对缺陷量化工作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917002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2571.X
申请日:2010-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特高压电网联络线运行状态的电压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检测特高压联络线的投运状态,若特高压联络线未投运,则按照默认电压限制进行二级电压控制;若特高压联络线处于投运状态,当特高压电网联络线处于某一状态空间时,特高压系统将自动产生一套特高压控制母线的电压限值;若特高压电网联络线所处状态空间没有变化,则不对特高压控制母线的电压限值作更改;若特高压电网联络线的运行状态移动至了新的状态空间,并且特高压控制系统检测到了这一变化,则特高压控制系统自动产生新的特高压控制母线的电压限值;该方法对已有的AVC系统中的二级电压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实现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经济性控制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