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268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610014222.8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和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农药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生物碱化合物,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化学名为二氢水仙克拉辛‑4‑O‑α‑L‑阿拉伯糖苷(dihydronarciclasine‑4‑O‑α‑L‑arabinopyranoside)。其特征在于:以石蒜科植物为原料,甲醇、乙醇或含水醇类提取,过滤、浓缩至小体积,用水分散后经大孔树脂柱层析,收集30%醇洗脱部位,再经反复柱层析,柱层析填料为硅胶或反相硅胶,即得新生物碱。所述石蒜科植物为葱莲,石蒜,长筒石蒜和忽地笑。该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抗菌效果显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杀菌剂复配,制成复配杀菌农药。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80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67387.4
申请日:2020-10-06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以续随子的种子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化合物大戟因子L2b(Euphorbia factor L2b),其骨架属于续随子烷型(lathyrane)二萜,该化合物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可为抗白血病药物筛选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9707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98454.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01N43/9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类对植物病原卵菌具有抑菌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R1为OCH3,R2为OCH2CH(OGlc)C(CH3)2OH;或R1为OCH2CH(OGlc)C(CH3)2OH,R2为OCH3。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可用于加工成防治卵菌病害的农药制剂。通式I。
-
公开(公告)号:CN1098333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206778.6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A61K36/76 , A61K1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中分离类脂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提取物为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本发明是以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为原料通过石油醚冷浸、渗漉、减压浓缩得到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本发明通过优化最适宜的工艺及参数条件,使产品中有效成分植物街醇、维生素E的得率及含量高,明确了植物街醇和维生素E的含量总和不低于20%;整个工艺过程稳定、分离效率高、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可分离制备得到高纯度的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植物街醇维生素E。
-
公开(公告)号:CN10827289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211410.9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A61K36/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脱脂后再提取得到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杨树皮脱脂后再用70-85%醇提取,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得到酚酸类化合物集中的活性部位。本发明的提取工艺及方法获得的杨树皮有效酚酸类成分得率及纯度高,主要活性成分白杨素、高良姜素、山柰酚之和不少于15%。化合物白杨素、高良姜素、山柰酚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105454237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987768.7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双吲哚甲烷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尤其在抗菌核病、灰霉病、纹枯病、叶斑病、恶苗病和稻瘟病等方面的应用。其化合物结构由下列通式(Ⅰ)表示。该类双吲哚甲烷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扩展了双吲哚甲烷化合物的用途,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53949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16006.5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71/14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硫杂吴茱萸次碱化合物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吴茱萸次碱为原料进行结构修饰,获得一类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低毒的硫杂吴茱萸次碱衍生物,尤其对人乳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正常人体细胞,如人肺成纤维细胞毒性较小。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及其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65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87444.4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续随子毛状根稳定遗传转化的方法,属于植物组培技术和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可大量获得能稳定遗传表达植物表达载体上携带的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毛状根。该方法主要包括外植体的预培养、转化发根农杆菌、侵染液制备、发根农杆菌侵染与共培养、毛状根诱导培养、阳性毛状根的筛选鉴定及液体培养。应用本发明方法可建立大戟属药用植物续随子的遗传转化体系,具有较高转化效率,可实现目的基因在毛状根中的稳定表达,获得生长迅速、状态稳定良好的转基因毛状根,为续随子基因功能研究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其大戟二萜等天然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24163.4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含小白菊内酯和瑞特西宁的杀菌组合物及用途,属于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包含小白菊内酯和瑞特西宁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细菌病害的用途。所述杀菌组合物包含小白菊内酯和瑞特西宁,其中,小白菊内酯和瑞特西宁的质量比为1:6或1:9。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与有效成分单独使用相比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减少用药量,降低使用成本,并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519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297444.1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大戟因子L3(Euphorbia Factor L3)在制备防治植物卵菌病害农药制剂中的新用途。本发明中的大戟因子L3是从药用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卵菌具有抑菌活性,可与辅料结合制备成防治卵菌病害的农药制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