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216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64017.3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IPC: A61K33/245 , A61P1/18 , A61P35/00 , C01G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在制备防治胰腺癌产品中的应用,具体涉及医药领域。所述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为Bi2WO6‑x。所述Bi2WO6‑x的是由Bi2(NO3)3·5H2O和Na2WO6·2H2O制备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Bi2WO6‑x材料的合成方法,并首次揭示了其在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其在防治胰腺癌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5947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03653.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宁夏塞尚金河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K35/747 , A23L33/135 , A61P1/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炎症性结肠炎的菌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具有强的胃肠道消化系统的抗性及对胆盐耐受能力的副干酪乳杆菌JN‑1冻干菌粉,配合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制备得到副干酪乳杆菌JN‑1菌粉组合物。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JN‑1能够增加有益细菌的数量并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恢复肠道微生物群稳态,还可降低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本发明还添加能够被细菌发酵,形成短链脂肪酸的膳食纤维,具有抗炎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添加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肠屏障功能,提高免疫等功能的维生素,从而进一步降低IBD的发病和进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05453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39045.4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5G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发酵金针菇废弃菌渣制备生物肥料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向粉碎的金针菇废弃菌渣中分别添加菌渣质量0.2~2.0%的碳源和氮源,然后添加水分,得到含水量为30~60%的培养基;将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48~96小时后,接入硅酸盐细菌继续进行固态发酵48~96小时;发酵结束后干燥得到含水量低于12%的生物肥料。本发明产品实际使用效果突出,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提高耕地肥力,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使用后土地肥效持久,降低生产成本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99882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339539.2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金针菇酸性多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向金针菇菌丝体或子实体中,按照料液比1:2~8加入乙醇,匀浆1~5分钟,浸泡后离心取沉淀;向沉淀中,按照料液比1:4~6加入碱性溶液,在50~300MPa条件下均质1~4次,然后静置0.5~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透析,透析后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2~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离心取沉淀;将沉淀干燥后得到所述的金针菇酸性多糖。本发明具有提取得率高,无需加热提取,活性成分破坏小,操作简便,对设备无腐蚀等优点。本发明方法提取得到的金针菇酸性多糖中总糖含量约为52.3‑65.1%,蛋白含量28.1‑30.9%,糖醛酸含量6.2‑7.6%,分子量在10KDa左右,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羟基氧清除率达到85.2%。
-
公开(公告)号:CN10980527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80624.1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向固态发酵生产低蛋白小米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蛹虫草菌种,通过双向固态发酵技术降低小米蛋白质含量并产生更多功效成分。所获得小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比未加工的小米所含蛋白质少,原每100g小米中含蛋白质11.2~13.4g;发酵后的小米蛋白质含量相比原先下降了32%,且由于蛹虫草菌种发酵时产生大量的初、次级代谢产物和酶,使小米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赋予了小米多糖、氨基酸、核苷类物质以及甘露醇等丰富的功效成分,可供肾病病人食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经济价值。该技术可用于谷物加工行业,是一种极具开发研究价值的发酵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在药食用真菌改善谷物的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9113909U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21706571.7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的反应器,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包括保温装置、发酵装置、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发酵装置置于保温装置内;发酵装置包括小肠模拟管道、盲肠模拟管道、结肠模拟管道和直肠模拟管道,小肠模拟管道和结肠模拟管道为螺旋状中空管道,小肠模拟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混合池,第一混合池与进料装置通过相连接,小肠模拟管道、盲肠模拟管道和结肠模拟管道通过第二混合池相连通,结肠模拟管道与直肠模拟管道相连通;直肠模拟管道另一端与出料装置相连接。经检测表明人或动物(小鼠)的肠道菌群不仅能在系统中稳定生长,且优势菌占比和主要的代谢产物(SCFA)的浓度也与原接种物相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