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2516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86287.2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消落带时空特异性改善水库水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消落带反坡梯田整地;(2)植物栽种;(3)植物收获与利用:对试验区的桑、马唐、牛鞭草、鬼针草、狗牙根进行人工收割用作青饲料喂养牲畜,所有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均可收割用于沼气池发酵。本发明利用缓坡消落带土地的生产潜力,筛选种植适合消落带环境的经济植物,植物生长可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再通过植物的收获利用,降低土壤污染负荷,同时避免植物死亡或茎叶腐烂对水体造成二次累积性污染;在消落带淹没时,在水土界面发生生源要素转化,减轻土壤氮、磷及其他污染物释放对水体的污染,或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其他污染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2650266U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20934901.9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库岸物理现状和水位变化确定滑轨长度,人工鱼巢平台具有浮体结构和配重结构,可以保障鱼巢随水位变动实现自主同步升降。该人工鱼巢采用滑环与滑轨设计,对库岸陡峭复杂的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保障鱼巢随库区水位变动进行大范围移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9047062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22819393.1
申请日:2022-10-23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蚌吊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笼结构及河蚌悬挂吊养系统,包括吊笼组件和重力锤,所述吊笼组件包括网兜、搭扣组件、锁扣、栅格板和吊环,所述网兜搭扣组件安装在网兜的表面上,所述锁扣安装在网兜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河蚌喂养在吊笼组件中的网兜中,同时配合上网兜上的锁扣和吊环,让一个网兜的锁扣与一个网兜的吊环进行扣合,来形成不同高度的吊笼结构,让河蚌在河水中的上、中和下发挥净化作用,显著提高河蚌的滤藻能力,促进河蚌的生长速率,达到增产增值目的的同时也能够净化水资源,并且锁扣和吊环的配合,使得安装和拆卸工作变得十分便利,提高了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5592897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2188756.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用污泥脱水机,包括底座、支架和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底部的左侧连通有出泥口,所述底座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底座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筒,所述环筒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动槽,所述环形滑动槽内壁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料管,使接料管能够收集污泥,在污泥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挡料板将污泥一次性清除,解决了现有的污泥脱水机在对污泥脱水后直接将脱水的污泥排出到地面上,在收集时会有些污泥收集不尽,导致对地面造成污然并且造成污泥流出的问题,具备了方便收集污泥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0221634U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20834933.9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华中农业大学
IPC: G01N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现场采集底栖生物的清洗装置,包括封筛盖、钢圈、筛兜、伸缩杆,封筛盖设于所述钢圈上方、并与钢圈的外侧扣紧;伸缩杆通过连接件与钢圈连接;筛兜一端通过闭合拉链闭合、另一端设有开口,筛兜开口端与钢圈连接。伸缩杆包括连接头、至少一个单节杆、手柄,连接头一端与钢圈连接、其另一端与单节杆螺纹连接,单节杆另一端与手柄螺纹连接,连接头为直形连接头或者钩形连接头。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便,可减小采样的劳动强度,可拆卸折叠,便于携带,既可以用来清洗底栖生物,又适合河流等浅水水体底栖生物的采集,是一款适合用于野外水生生物监测的采样工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65541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674508.X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通。该系统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221729436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20283391.1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K6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流性鱼卵的野外采集装置,包括集卵箱、引流网、牵引组件和拦截杆,引流网呈锥形,引流网包括引流网衣和入口支撑框,引流网衣入口端通过可拆卸地的方式安装于入口支撑框上,引流网的出口端与集卵箱连通,拦截杆呈曲形,拦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入口支撑框上,牵引组件包括多根牵引绳,多根牵引绳的一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入口支撑框连接,多根牵引绳的另一端合为一体后再延伸,拦截杆位于多根牵引绳合围形成的空间外。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各部件便于拆卸且易于组装,携带方便,且可拦截漂浮物,提高了网衣的使用寿命,防止鱼卵被扎破和方便收集鱼卵。
-
公开(公告)号:CN213848270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797693.5
申请日:2020-11-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式人工鱼巢,涉及到养殖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浮动架和第二浮动架,第二浮动架有两个并间隔设置,每个第二浮动架包括浮动管、三通接头和直角接头;浮动管有多个,多个浮动管通过三通接头首尾相接形成一字结构的直通管,直角接头分别设置在直通管的首尾端;第一浮动架设置在两个第二浮动架之间且第一浮动架为多个菱形支架组成,每个菱形支架的四个侧边上均设有粘附基质;菱形支架上有一对菱角上分别设置有外凸的凸起;凸起分别插入到对应的三通接头和直角接头中以形成所述人工鱼巢;在鱼巢的内部设置棱形支架,不仅可以减缓流速对人工鱼巢的冲击,适应复杂的水体环境,而且造型美观,可形成水上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213152966U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21801438.7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D4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落带植物种子捕获装置,包括种子收集网、支架、高度调节组件和撑网组件,种子收集网上设有用于收集植物种子的收集口,支架底部固定于消落带地面上,高度调节组件安装于支架上,种子收集网通过撑网组件与高度调节组件连接,种子收集网的通过撑网组件撑开。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兼顾了消落带周期性水淹‑出露特点,适用于在消落带收获植物种子。
-
公开(公告)号:CN210470496U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21245224.3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保水抗旱防护系统。该系统消落带的上方为生态防护林带,消落带从低往高依次划分为草本植物恢复区、灌-草植被恢复区、乔-灌-草植被恢复区,其中生态防护林带中设置有多个储水机构、乔-灌-草植被恢复区中设置有多个集雨机构和多条保水沟,灌-草植被恢复区中设置有多条保水沟,储水机构通过管道与集雨机构连接并在集雨机构缺水时向其内补充水,集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滴灌系统;保水沟的纵截面呈上宽下窄的倒直角梯形结构,保水沟内三侧分别种植有活柳树桩和耐淹固土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收集雨水再合理重分配,促进植物的生长,防止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结构,恢复消落带的水体净化和景观效应。(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