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470496U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21245224.3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保水抗旱防护系统。该系统消落带的上方为生态防护林带,消落带从低往高依次划分为草本植物恢复区、灌-草植被恢复区、乔-灌-草植被恢复区,其中生态防护林带中设置有多个储水机构、乔-灌-草植被恢复区中设置有多个集雨机构和多条保水沟,灌-草植被恢复区中设置有多条保水沟,储水机构通过管道与集雨机构连接并在集雨机构缺水时向其内补充水,集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滴灌系统;保水沟的纵截面呈上宽下窄的倒直角梯形结构,保水沟内三侧分别种植有活柳树桩和耐淹固土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收集雨水再合理重分配,促进植物的生长,防止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结构,恢复消落带的水体净化和景观效应。(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9047062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22819393.1
申请日:2022-10-23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蚌吊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笼结构及河蚌悬挂吊养系统,包括吊笼组件和重力锤,所述吊笼组件包括网兜、搭扣组件、锁扣、栅格板和吊环,所述网兜搭扣组件安装在网兜的表面上,所述锁扣安装在网兜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河蚌喂养在吊笼组件中的网兜中,同时配合上网兜上的锁扣和吊环,让一个网兜的锁扣与一个网兜的吊环进行扣合,来形成不同高度的吊笼结构,让河蚌在河水中的上、中和下发挥净化作用,显著提高河蚌的滤藻能力,促进河蚌的生长速率,达到增产增值目的的同时也能够净化水资源,并且锁扣和吊环的配合,使得安装和拆卸工作变得十分便利,提高了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323563U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20289488.4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流式复合湿地净化系统,包括布水池、潜流湿地和集水净水渠,布水池位于中心位置,潜流湿地围设于布水池外围,集水净水渠围设潜流湿地外围,潜流湿地内设有多个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隔墙,各隔墙沿潜流湿地的径向延伸,潜流湿地被分隔成多个并联的湿地处理单元。该系统采用辐流式净化方式,节约了总占地面积,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进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污水处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5592897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2188756.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用污泥脱水机,包括底座、支架和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底部的左侧连通有出泥口,所述底座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底座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筒,所述环筒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动槽,所述环形滑动槽内壁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料管,使接料管能够收集污泥,在污泥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挡料板将污泥一次性清除,解决了现有的污泥脱水机在对污泥脱水后直接将脱水的污泥排出到地面上,在收集时会有些污泥收集不尽,导致对地面造成污然并且造成污泥流出的问题,具备了方便收集污泥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3848247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173070.0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急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人工构建的产卵场,包括天然弯曲河道、调流结构、人工漫滩、人工深潭和人工沙洲,天然弯曲河道位于入湖、库河流的上游,调流结构位于天然弯曲河道的最上游,人工漫滩有多个,各人工漫滩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凸岸一侧,人工深谭有多个,各人工深谭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的凹岸一侧或者天然弯曲河道中间,人工沙洲有多个,各人工沙洲布设于天然弯曲河道中间。该产卵场解决了河流挖沙、清淤、堤坝、护岸、河道硬化等活动中造成的河流生境均质化、鱼类产卵场破坏问题,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3336895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787306.3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野外环境下的多功能采水器,包括采水容器、提拉件、过滤网和挡水板,提拉件与采水容器连接,采水容器上设有进水口,过滤网设置于进水口处,挡水板具有弹性,挡水板呈V型,挡水板位于采水容器内,挡水板的折弯处与进水口相对的两侧处连接,挡水板的面积大于进水口的面积。该采水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采样效率高,采样准确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209065541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674508.X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通。该系统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222193692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966936.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流鱼类的索饵场,包括天然河道段和生态沟渠,天然河道段一侧或两侧具有缓坡滩地,生态沟渠设置于缓坡滩地上缘,生态沟渠沿岸线延伸,生态沟渠设有一个以上的排出口,缓坡滩地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潜坝群,潜坝呈“C”型,在同一个潜坝群中,所有的潜坝开口均朝向与潜坝群距离较近的河岸,相邻两排的潜坝交错分布,天然河道段一侧或两侧的缓坡滩地上以及洲滩上均栽种有植被。该索饵场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通过设置生态沟渠,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汇集拦截河流面源污染,降低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面源污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饵料生物生产力,避免通过其他方式投入饵料生物生产力。
-
公开(公告)号:CN212232757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546610.2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K8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软体动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网,所述收集网的两端分别设有首端开口以及尾端开口,所述收集网的首端开口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与所述收集网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机构底部固定设置有铲舌,所述铲舌的一端朝背向所述收集网的方向延伸,所述收集机构上还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收集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网的尾端开口设置有收集笼,所述收集笼与所述收集网可拆卸地密闭连接。其便于安装与拆卸,可在不同流速、底质复杂的水体底部采集到体积较大的底栖软体动物,在采集的过程中使用方便、省力,稳定性好、不易侧翻,采集软体动物的效果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406767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214278.3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K6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渔获物物种多样性的渔获装置,包括捕虾网,所述捕虾网一端的内侧通过安装环固定安装有主支撑铁圈,所述捕虾网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分隔箍圈,且分隔箍圈的内部设有分隔网,所述捕虾网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两侧皆贯穿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架远离捕虾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捕鱼网铁圈,且捕鱼网铁圈的内侧绑系有捕鱼网,所述捕鱼网的外侧边编制有四组漏斗状捕鱼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捕虾网与捕鱼网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捕虾网对虾、黄鳝以及泥鳅等进行捕捉,且能够通过捕鱼网对水塘中心区域较大的鱼类进行捕捉,从而能够保证捕获更多种类的鱼类,从而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