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7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48692.7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了现有壁挂机出风口风量集中,出风直吹人的技术问题。该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其中,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且当扰流结构和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扰流结构至出风口以用于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本发明用于实现两种不同的导风效果,在不需要扰流时,扰流结构和导风板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常规的导风效果;在需要扰流柔风送风时,将扰流结构转出使得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

    防凝露结构、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公开(公告)号:CN112728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8689.5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结构、导风板结构及室内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防止导风板上形成凝露的结构或方式防凝露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该防凝露结构包括引流装置,引流装置设置于导风板的出风端,引流装置与导风板配合形成有能引导部分风从其内部经过并吹向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或空调底壳的引流风道。本发明通过在导风板的出风端设置引流装置,引流装置与导风板配合形成的引流风道能引导冷风通过其内部并吹向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空调底壳,吹散上述位置附近的热空气,同时在引流风道内形成一层“冷风墙”,防止热空气附着在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空调底壳上形成凝露,防凝露效果好。

    一种导流圈、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254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34577.8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圈、室外机以及空调器。该导流圈沿着气流流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使用时,如图3所示,在轴流风叶的高速转动下使得室外机内部产生负压,促使外界气流流经冷凝器后,向轴流风叶工作区域方向流去,此时,气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沿着轴流风叶中心区域进入导流圈内,另一份气流则经由间隙进入导流圈内,与此同时,该部分气流将对中心气流进行冲击以及挤压,从而有效避免轴流风叶与导流圈之间产生叶尖涡流,同时亦能够抑制轴流风叶与导流圈径向间的间隙漩涡,上述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轴流风叶噪声,最终提高轴流风叶性能。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75798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1033401.3

    申请日:2021-0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远离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的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一种空调器及通信基站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132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80651.7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调器及通信基站;空调器包括第一风叶组件、第二风叶组件、驱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还与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叶组件连接。驱动组件工作,一方面驱动组件会带动第一风叶组件旋转,另一方面驱动组件会带动传动组件工作,通过传动组件将旋转力传递至第二风叶组件,进而使得第二风叶组件工作;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仅需要一个驱动组件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风叶组件进行工作,减少了驱动组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