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97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48692.7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14 , F24F13/22 , F24F1/0011 , F24F11/64 , F24F11/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了现有壁挂机出风口风量集中,出风直吹人的技术问题。该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其中,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且当扰流结构和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扰流结构至出风口以用于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本发明用于实现两种不同的导风效果,在不需要扰流时,扰流结构和导风板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常规的导风效果;在需要扰流柔风送风时,将扰流结构转出使得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728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8689.5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22 , F24F1/0011 , F24F13/08 , F24F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结构、导风板结构及室内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防止导风板上形成凝露的结构或方式防凝露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该防凝露结构包括引流装置,引流装置设置于导风板的出风端,引流装置与导风板配合形成有能引导部分风从其内部经过并吹向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或空调底壳的引流风道。本发明通过在导风板的出风端设置引流装置,引流装置与导风板配合形成的引流风道能引导冷风通过其内部并吹向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空调底壳,吹散上述位置附近的热空气,同时在引流风道内形成一层“冷风墙”,防止热空气附着在导风板背离出风口一面和空调底壳上形成凝露,防凝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628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54658.9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量回收方法,空调制冷节能控制方法和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冷量回收方法,收集空调在制冷模式运行下产生的冷凝水;判断空调是否满足冷风模式运行预设条件,当空调满足冷风模式运行预设条件时,关闭室外侧压缩机,利用所述空调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做为冷源对室内环境实施冷却降温。重复利用空调内机在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可以单开内机的贯流风叶,起到类似于于冷风扇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直排方式,提高了冷凝水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14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4204.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06 , F24F1/0057 , F24F1/0011 , F24F13/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口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该风口组件包括气流通道,包括通道口;导风体,设在所述通道口处;所述导风体至少包括两个方向的导风面,所有所述导风面对经过所述通道口的气流同时进行引导。通过在通道口设置带有多个导风面的导风体,能进行大角度广域进出风,解决了风速高直吹人的不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254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34577.8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圈、室外机以及空调器。该导流圈沿着气流流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使用时,如图3所示,在轴流风叶的高速转动下使得室外机内部产生负压,促使外界气流流经冷凝器后,向轴流风叶工作区域方向流去,此时,气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沿着轴流风叶中心区域进入导流圈内,另一份气流则经由间隙进入导流圈内,与此同时,该部分气流将对中心气流进行冲击以及挤压,从而有效避免轴流风叶与导流圈之间产生叶尖涡流,同时亦能够抑制轴流风叶与导流圈径向间的间隙漩涡,上述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轴流风叶噪声,最终提高轴流风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2538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0975446.1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14 , F24F1/0022 , F24F1/0033 , F24F1/0057 , F24F13/20 , F24F13/08 , F24F1/0063 , F24F13/30 , F24F13/10 , F24F11/7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轴线方向相对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根据本发明有效地增大了进风面积,能够有效提高整机的风量,加快房间的热循环和冷循环,提高空调效率,降低功耗,提高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效果;两个进风口分别设置在上下侧面能够有效实现空调器上下进风的功能,双进风口能够显著提高空调器的进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181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86016.8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明珠 , 黄鑫 , 吴俊鸿 , 李业强 , 田雅颂 , 刘江驰 , 李树云 , 李建建 , 张兴钰 , 翟振坤 , 向新贤 , 曹睿 , 张奇 , 何博 , 肖洪力 , 熊绍森 , 张守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的设定风速、空调的设定送风方式、空调所属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和/或空调所属空间中人体所处位置;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结合设定风速、设定送风方式、室内环境温度和/或空人体所处位置,通过调节空调的对旋轴流风机组件的风机旋转方向、风机开启数量、空调的出风口过滤网组件的开合状态、和/或空调的出风口导风机构的开合状态,控制空调的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量大小。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柜机的单出风口出风形式导致房间内热交换不均匀的问题,达到提升房间内热交换均匀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5798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1033401.3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14 , F24F1/0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远离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的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132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80651.7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 F24F1/0033 , F24F1/005 ,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调器及通信基站;空调器包括第一风叶组件、第二风叶组件、驱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还与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叶组件连接。驱动组件工作,一方面驱动组件会带动第一风叶组件旋转,另一方面驱动组件会带动传动组件工作,通过传动组件将旋转力传递至第二风叶组件,进而使得第二风叶组件工作;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仅需要一个驱动组件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风叶组件进行工作,减少了驱动组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8355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1162568.X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5 , F24F1/0033 , F24F13/14 , F24F1/0022 , F24F1/0073 , F24F8/108 , F24F1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空调器。所述新风装置包括:依次串联接设形成新风送风流路的第一风机段、第二进风段和第二风机段,所述第一风机段包括:第一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内的第一风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入口的风门组件;所述第二风机段包括:第二蜗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内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进风段包括:第二进风腔壳,所述第二进风腔壳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连接的第二进风腔入口和与所述第二蜗壳入口连接的第二进风腔出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