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02112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310103747.1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88 , H01M8/0271 , H01M8/04082 , H01M8/04223 , H01M8/04231 , H01M8/04302 , H01M8/04303 , H01M8/04365 , H01M8/04559 , H01M8/04753 , H01M8/0494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的工作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方法在燃料电池的发电电压降低时,进行使发电电压恢复的恢复操作,以长时间地维持高的发电电压。用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方法工作的燃料电池具有电解质、夹持所述电解质的一对电极和一对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有将燃料气体供给、排出至所述电极的一方、将含氧气体供给、排出至所述电极的另一方的气体通道,其特点在于,当燃料电池的电压低于临界电压值以下时,或者,在经由前次的电压恢复操作之后一定的时间,进行降低氧电极一侧的电位的恢复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810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02157590.8
申请日:2002-12-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19 , H01M4/0471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8 , H01M4/803 , H01M10/345 , Y02E60/124 , Y10T29/10
Abstract: 电极用芯材,由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基体材料上形成的至少一层多孔体层形成,上述基体材料由被加工成3维构造的金属箔构成,上述多孔体层具有由金属微粒扩散结合形成的均一的3维构造,上述多孔体层与上述基体材料之间是扩散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217199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02279.1
申请日:2005-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保管方法,其是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个表面内层叠催化剂电极的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保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用透湿度为0.1g/(m2·day)或以下、氧透过率为0.1ml/(m2·day·atm)或以下的柔软的高分子薄膜覆盖,在将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从所述催化剂电极突出的部分周边设置空间,在所述空间中填充有惰性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879244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580001207.X
申请日:2005-06-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从未设置状态到在设置场所设置使用期间的PEFC组的性能劣化的PEFC组的保存方法。又,提供能够充分抑制从未设置状态到在设置场所设置使用期间的PEFC组的性能劣化的PEFC组的保存处理体。本发明的PEFC组(200)的保存方法是具备具有入口和出口,经过阴极的氧化剂流路(30)和具有入口和出口,经过阳极的还原剂流路(40)的PEFC组(200)的保存方法,将未设置状态的PEFC组(200)的氧化剂流路(30)内和还原剂流路(40)内保持为比大气中氧浓度低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667858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510054129.1
申请日:2005-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75 , H01M8/04231 , H01M8/241 , H01M8/24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上层叠催化剂电极的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含体的保管方法,该保管方法在防止氧、水分和损害性能的物质流入的密闭容器中,以密封状态保管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
-
公开(公告)号:CN1487614A
公开(公告)日:2004-04-07
申请号:CN03159401.8
申请日:2003-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2/0217 , H01M2/022
Abstract: 与正、负极带状集电部(27、30)的端面熔敷的集电体(31、32)的结构是在与极板群(2)外形对应的大致长方形或椭圆形的金属平板(34)上配置有:从中央部的附近部位延伸至与长度方向的外周端的1对长度方向缺口部(37);从中央部的附近部位延伸至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外周端的1对宽度方向缺口部(38);以及从所述1对长度方向缺口部(37)和1对宽度方向缺口部(38)分别对向的1对的各自边缘部凸设于一方向的正交方向的肋状连接片(39、40)。对连接片(39、40)所述带状集电部(27、30)的交叉部进行焊接。可提供一种具有可大电流充放电的无阳极片方式的集电构造的方形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2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42154.1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835 , H01M8/04126 , H01M8/04223 , H01M8/04238 , H01M8/04664 , H01M8/04671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方法是具备被提供含有氢的燃料气体的燃料极(3)、被提供含有氧的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极(4)、被夹持于燃料极(3)与氧化剂极(4)之间的高分子电解质膜(5)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系统(1A)的运转方法,通过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系统的启动时将较氧化剂气体更高加湿了的燃料气体提供给燃料极(3),从而使燃料极(3)为较氧化剂极(4)更高加湿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63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38841.1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7 , H01M8/0239 , H01M8/0243 , H01M8/0245 ,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241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及其制造方法、膜电极组件以及燃料电池。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中,在气体扩散层的一个主面上形成了用于使反应气体流通的反应气体流路槽,并沿着该反应气体流路槽设置了增强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因结合压力引起的气体扩散层的变形,从而可提高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80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180005032.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5 ,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组件(5)和隔板(6A、6B),在隔板(6A、6B)以及气体扩散层(3A、3B)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在将重叠2次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1反应气体流路,将与电极(4A、4B)的边缘部相重叠并且与该边缘部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大于规定的长度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2反应气体流路的情况下,第2反应气体流路以在该第2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小于在第1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的方式构成,或者,不存在第2反应气体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80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05032.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5 ,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组件(5)和隔板(6A、6B),在隔板(6A、6B)以及气体扩散层(3A、3B)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在将重叠2次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1反应气体流路,将与电极(4A、4B)的边缘部相重叠并且与该边缘部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大于规定的长度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2反应气体流路的情况下,第2反应气体流路以在该第2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小于在第1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的方式构成,或者,不存在第2反应气体流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