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注入电极的制造方法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25025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180047668.6

    申请日:2011-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3/12 H01F10/1936 H01F41/205 H01F41/30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准备多层石墨烯和作为与所述石墨烯接触的铁磁性体的、含Fe3O4的铁氧化物;和第二步骤,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之间施加以石墨烯一侧为正的电压或电流,使石墨烯的一部分或石墨烯与Fe3O4的一部分氧化、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之间形成由氧化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与Fe2O3构成的势垒层,由此形成自旋注入电极,该自旋注入电极具有石墨烯、铁氧化物和配置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的界面的势垒层,能够从铁氧化物经势垒层向石墨烯注入自旋。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能够实现对于石墨烯的高效率的自旋注入的自旋注入电极。

    自旋器件、其驱动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09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80002641.X

    申请日:201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旋器件,其包括:石墨烯;以在与石墨烯电连接的状态下夹持该石墨烯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铁磁性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离开第一铁磁性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配置有以在与石墨烯电连接的状态下夹持该石墨烯的方式配置的第三铁磁性电极和第四电极;对夹持石墨烯的第一铁磁性电极与第二电极间施加电流的电流施加机构;和电压信号检测机构,其将通过施加电流而在石墨烯中的被夹持于第三铁磁性电极和第四电极的部分产生的自旋累积信息,经由该第三铁磁性电极和该第四电极作为电压信号检测出,其中第一铁磁性电极和第三铁磁性电极配置于石墨烯的相同面上,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为非磁性电极或铁磁性电极。

    氧化碳薄膜的制造方法和具有氧化碳薄膜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0440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180047331.5

    申请日:2011-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2/23

    Abstract: 本发明的氧化碳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碳薄膜和与碳薄膜相接且含有Fe2O3的铁氧化物的第1步骤;和通过在碳薄膜与铁氧化物之间施加使碳薄膜一侧为正的电压或电流,使碳薄膜中与铁氧化物相接的部分氧化,变成由氧化碳构成的氧化部,形成具有氧化部的氧化碳薄膜的第2步骤。该制造方法是能够对以石墨烯为首的碳薄膜形成纳米级图案的方法,对形成的图案造成的损害小,与半导体工艺的亲和性高,能够作为用于制造电子装置的工艺技术的通用性应用。

    自旋注入电极的制造方法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25025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80047668.6

    申请日:2011-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3/12 H01F10/1936 H01F41/205 H01F41/30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准备多层石墨烯和作为与所述石墨烯接触的铁磁性体的、含Fe3O4的铁氧化物;和第二步骤,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之间施加以石墨烯一侧为正的电压或电流,使石墨烯的一部分或石墨烯与Fe3O4的一部分氧化、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之间形成由氧化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与Fe2O3构成的势垒层,由此形成自旋注入电极,该自旋注入电极具有石墨烯、铁氧化物和配置在石墨烯与铁氧化物的界面的势垒层,能够从铁氧化物经势垒层向石墨烯注入自旋。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能够实现对于石墨烯的高效率的自旋注入的自旋注入电极。

    声波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声波发生器的声波发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5003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905.0

    申请日:2010-06-03

    Inventor: 小田川明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2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声波发生器,其基于现有技术不能预想的基层和隔热层的组合,具有比现有技术更加优秀的输出特性。该声波发生器包括:基层;配置在上述基层上的隔热层;向上述隔热层施加热脉冲的热脉冲源,其中,上述基层由石墨或蓝宝石构成,上述隔热层由含有硅或锗的结晶性微粒子构成。热脉冲源是热脉冲发生层,该热脉冲发生层配置在上述隔热层的与上述基层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且向上述隔热层施加热脉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