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38311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891650.9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J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024 , F16J15/0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种密封结构以及密封方法。通过调整在比紧固部靠框体的内部侧配置的密封件的反作用力,来防止框体的破损。在比将外壳(12)与罩(14)紧固的紧固部(40)靠框体(10)的内部侧配置密封件(16)。此时,使配置于紧固部(40)的附近的密封件(16)的压缩方向的反作用力小于配置于紧固部(40)的附近以外的密封件(16)的压缩方向的反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5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319745.8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系统、电力传输方法及具备该动力系统的输送设备,该动力系统具备由内燃机的驱动力驱动的发电机,能够适当地进行特性彼此不同的两个蓄电装置的充电或者放电。动力系统(1)的控制装置(8)具有执行发电控制处理的功能和执行供电控制处理的功能,在所述发电控制处理中,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7),以便将发电机(4)的发电电力至少对第二蓄电装置(6)进行充电,在所述供电控制处理中,在第二蓄电装置(6)的充电率降低至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7),以便在规定期间内,仅使用第一蓄电装置(5)作为向促动器(3)供电用的蓄电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0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663601.X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68 , B60L3/0038 , B60L58/20 , B60L2210/10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 Y02T10/7216 , B60L5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进行蓄电器的充放电也能保证与该蓄电器的充放电相关的控制的成立性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具备:第1蓄电器;与第1蓄电器相比能量重量密度优异且输出重量密度较差的第2蓄电器;对第1蓄电器的输出电压升压并进行电力分配控制的升压部;和通过来自第1蓄电器与所述第2蓄电器中的至少一方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动机。在第1、第2蓄电器的电压的二维坐标上,表示第1、第2蓄电器的电压的关系的电压点属于充分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区域内:第2蓄电器的电压为电动机的耐压界限值以下;第2蓄电器的电压为升压部以最大升压率将第1蓄电器的电压升压后的值以下;第2蓄电器的电压为升压部以最小升压率将第1蓄电器的电压升压后的值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032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645128.2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13 , B60L50/90 , B60L58/21 , H02J7/0065 , B60L58/20 , B60L58/13 , B60L58/19 , B60L2240/5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具备特性不同的2个蓄电器的系统的优势并且系统的稳定性高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具备:第1蓄电器;与第1蓄电器相比,能量重量密度优异且输出重量密度较差的第2蓄电器;对第1蓄电器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部;通过从第1蓄电器以及所述第2蓄电器当中的至少一方得到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动机;以及连接在第1蓄电器与升压部之间的电气部件。升压部具有对第1蓄电器与电动机或第2蓄电器之间的电流路径进行开闭的开关元件。第2蓄电器的电压比电气部件的动作保证电压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4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236449.7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20/20 , H01M2/1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蓄电单体膨胀而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吸收该尺寸的变化,且能够良好地确保蓄电模块与安装板的固定状态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具备蓄电模块(16)和与所述蓄电模块(16)连接的安装板(18)。在安装板(18)上设有位移吸收部(46a、46b),该位移吸收部(46a、46b)沿着与蓄电单体(22)的层叠方向交叉的单体侧面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层叠方向的载荷而发生变形,来吸收该层叠方向的位移。位移吸收部(46a、46b)设置在比螺纹孔(36a、36b)靠层叠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599579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673712.4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B60R16/0215 , H01M2/107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线束组装作业效率的车辆用蓄电池单元。车辆用蓄电池单元(20)至少具备一个蓄电池对(21),在该蓄电池对(21)中,分别具有蓄电池连接器(24A)的两个蓄电池(22)隔着空间(G)而对置配置,在空间(G)中将线束(60)以收容于线束支架(40)的状态配置,该线束(60)具有与蓄电池连接器(24A)连接的两个线束连接器(24B),线束支架(40)以使两个线束连接器(24B)的连接部(24a)朝向与两个蓄电池(22)的配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对线束(60)进行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926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580065290.0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568 ,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67 , B60L50/64 , B60L58/26 , B60K1/04 , B60K11/04 , B60K11/02 , H02J7/00
Abstract: 车辆用电源装置(1)具有多个电池模块(31~33)、收纳电池模块(31~33)的壳体(50)、以及具有散热器(101)、冷却泵(102)及电池模块冷却部(131~133)的冷却回路(100),壳体(50)配置在地板(3)的下方。在冷却回路(100)中,多个电池模块冷却部(131~133)并联地配置,在多个电池模块冷却部(131~133)的上游侧设置的分支部(108)以及在多个电池模块冷却部(131~133)的下游侧设置的合流部(109)被设置在壳体(50)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57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710319676.0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由内燃机的驱动力驱动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力而使特性彼此不同的两个蓄电装置的充电率适当地恢复的动力系统、电力传输方法及具备该动力系统的输送设备。动力系统(1)的控制装置(8)具有执行发电控制处理的功能和执行充电控制处理的功能,在发电控制处理中,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7),以便将发电机(4)的发电电力至少对第二蓄电装置(6)进行充电,在充电控制处理中,在第一蓄电装置(5)的充电率小于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7),以便进行从第二蓄电装置(6)向第一蓄电装置(5)的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961135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11050698.3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两个蓄电装置向电负载供给尽可能多的能量而提高该能量的利用效率的电力供给系统、输送设备及电力传输方法。电力供给系统(1)的控制装置(5)在第一蓄电装置(2)的剩余容量小于第1a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从第一蓄电装置(2)及第二蓄电装置(3)中的至少包括第一蓄电装置(2)的一方或双方的蓄电装置向电负载(100)的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4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236449.7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蓄电单体膨胀而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吸收该尺寸的变化,且能够良好地确保蓄电模块与安装板的固定状态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具备蓄电模块(16)和与所述蓄电模块(16)连接的安装板(18)。在安装板(18)上设有位移吸收部(46a、46b),该位移吸收部(46a、46b)沿着与蓄电单体(22)的层叠方向交叉的单体侧面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层叠方向的载荷而发生变形,来吸收该层叠方向的位移。位移吸收部(46a、46b)设置在比螺纹孔(36a、36b)靠层叠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