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多通差分呼吸音智能穿戴式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073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18863.1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多通差分呼吸音智能穿戴式监测系统,包括穿戴式装置和移动终端,穿戴式装置具有穿戴本体、拾音模块、信号控制处理模块、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带无线遥控开关的电源模块,拾音模块由设置在穿戴本体不同位置的多个呼吸音探头组成;信号控制处理模块连接并控制各个呼吸音探头,信号控制处理模块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移动终端,电源模块通过无线遥控开关连接各个模块;移动终端具有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监测应用程序,监测应用程序无线连接并控制无线遥控开关,且通过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信号控制处理模块。本发明可非接触地连续监测病人多部位呼吸音,降低感染风险,听诊更方便准确。

    一种测定表面电荷的方法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5657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498660.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28 G01N2021/64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表面电荷的方法,用于对表面粗糙且不规则的颗粒或膜状物的表面电荷分布状态及其电荷密度作可视化定量测定,将待测物置于缓冲液中,加入与待测物表面电荷相异号电荷的荧光纳米粒子,荧光纳米粒子与待测物表面的电荷因静电吸引作用而结合,洗掉未结合到待测物表面电荷的自由荧光纳米粒子,通过将待测物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荧光成像观察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分布状态与强度,从其荧光分布状态可确定待测物表面电荷的分布状态,通过测定每一点的荧光强度可确定该点的电荷密度。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可视化检测具各种表面形态包括相当复杂粗糙且不规则表面的颗粒或膜状物的表面电荷三维分布状态,检测分辨率为数十纳米。

    一种微透镜(或微透镜阵列)成像检测板

    公开(公告)号:CN10601834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23773.X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何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41 G01N2201/06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透镜(或微透镜阵列)成像检测板,包括一块厚度为3~5毫米的透明板,板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梯形凹孔,梯形凹孔内均设有一个上部为一半球,下部为一圆柱体的柱形微透镜,柱形微透镜由PMMA有机玻璃材料与设有梯形凹孔的透明板一起通过精密注塑成型。本发明的柱形微透镜的成像特征是,当往透明板的梯形凹孔注入液体或其它介质使之浸没柱形微透镜时,在平行光照射下,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其像是外缘为一黑环的圆形图像;黑环的外半径R为柱形微透镜的半径,黑环的内半径r与浸没液体的折射率n1,柱形微透镜的折射率n2以及柱形微透镜的高度h成一种理论关系,利用它可通过监测黑环内半径r的数值,确定该液体或介质的实时折射率。

    一种正压送风半开放式净化空气头盔面罩

    公开(公告)号:CN103223214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10085122.0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侯增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压送风半开放式净化空气头盔面罩,包括头盔、面罩、动力装置、空气过滤装置以及气压与电压报警装置,其中,面罩设置在头盔的前部,面罩本体向下延伸罩于人体脸部外,面罩与人体脸部之间具有间隙;动力装置包括风机及电源;并包括静压箱,该静压箱及所述的动力装置和空气过滤装置均设置于头盔内,其中,静压箱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和出风端;头盔前缘处设有朝下的吹风口;动力装置中的风机及空气过滤装置分别设置于静压箱的中部和进风端,空气过滤装置为使用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作为滤芯的过滤器。本发明的头盔面罩同时具有防粉尘废气和防细菌病毒的功能,并且无需拖带任何外接管线设备,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呼吸畅顺舒适。

    基于磁场跟踪定位技术的电子产程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15905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110259011.8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磁场跟踪定位技术的电子产程图系统及参数测算方法,系统包括磁场跟踪定位模块、超声影像模块、胎心率和宫缩压力模块、电子产程图工作站。所述磁场跟踪定位模块包括产生磁场的磁场发生装置和磁感应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头位置和方位、宫颈扩张、胎心率和宫缩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全自动或在测量时间点上半自动生成电子产程图,使医生可以通过电子产程图,实现对分娩进程的动态监护。同时,利用全自动参数测算操作模式和半自动参数测算操作模式,通过对胎头参数和骨盆参数的监测,实现在测量时间点上预报头盆不称;通过对母亲/胎儿胎心率和宫缩压力的监测,实现多参数监护。

    一种测定微球或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997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110095957.5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岳粮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微球或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浸没在折射率比其较小的介质中的微球在平行光照射下成像,测定微球像的半径R及其中心亮圆的半径r两者比值,在已知介质折射率情况下准确测定微球折射率,而在已知微球折射率情况下准确测定介质的折射率;所述微球为光学透明的微小球体;所述介质为光学透明物质。本发明方法简便,操作容易。仅需拍摄下微球的图像并测出微球像中心亮圆的半径r及微球半径R的比值,便可利用方程(A)得到有关折射率。本方法可用于测定混合流体空间不同点的折射率或浓度或温度变化、相变临界点的折射率或浓度分布的动态变化、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与浓度或温度的变化等。

    对染色体进行处理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407807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0810219234.X

    申请日:2008-11-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染色体进行加工处理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包括用微束光切割染色体和用微束光转运切割后的染色体或其片段的步骤,用微束光对切割后的染色体或片段进行焊接的步骤,进一步还可包括将焊接后的染色体或片段转入受体细胞的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像常规方法那样为每一次切割或连接设计专门的酶,对染色体的处理和其他操作在无任何机械性接触下进行,可最大限度地保持所处理和转运的染色体的既有状态与结构。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修复;或除去有缺陷的染色体;或是构造出新型结构的染色体,从而使有关病变物种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或获得品质优良的新物种。

    一种测定微球或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997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095957.5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岳粮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微球或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浸没在折射率比其较小的介质中的微球在平行光照射下成像,测定微球像的半径R及其中心亮圆的半径r两者比值,在已知介质折射率情况下准确测定微球折射率,而在已知微球折射率情况下准确测定介质的折射率;所述微球为光学透明的微小球体;所述介质为光学透明物质。本发明方法简便,操作容易。仅需拍摄下微球的图像并测出微球像中心亮圆的半径r及微球半径R的比值,便可利用方程(A)得到有关折射率。本方法可用于测定混合流体空间不同点的折射率或浓度或温度变化、相变临界点的折射率或浓度分布的动态变化、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与浓度或温度的变化等。

    激光与红外光组合针灸治疗仪

    公开(公告)号:CN101919783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48206.8

    申请日:2010-08-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刘国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与红外光组合针灸治疗仪,包括控制主机和输出治疗灯头;所述控制主机包括电源电路、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激光控制及驱动电路和红外光控制及反馈电路;所述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电路产生信号直接控制红外线管的输出,并产生信号通过激光控制与驱动电路控制激光器的输出;所述红外光控制及反馈电路根据红外光照射时引起的皮肤温升反馈控制红外光输出;所述输出治疗灯头内部,由最内侧至输出端口间依次安装有激光管组件、带孔隔热层与红外管组件;灯头的输出端设置透红外玻璃盖,透红外玻璃盖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本发明同时具备激光光针与红外热灸的功能,两者既可同时使用,又可分别单独使用,可适用于进行各种穴位或者疾患部位的照射治疗。

    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角膜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0309C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02115316.7

    申请日:2002-05-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黄耀熊 李沁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角膜,包括如下组分:壳聚糖0.5%~3%、胶原0.5%~3%、透明质酸0.1%~0.5%、水93.5%~98.8%,以上比例为重量百分比;为助于刺激自体生长因子富集速度,也可先在材料上整合角膜生长因子;一种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角膜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直接将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角膜移植入人眼。本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角膜具有与人眼角膜相似的特性,与眼组织的相容性好,适合成型加工,制作过程简单,并易于长期保存和长途输运,社会与经济效益较好;本人工角膜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可靠,作用效果较好,还为其它生物诱导型活性人工组织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