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513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50828.2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方法及采样装置,被动采样装置,包括前夹持板、后夹持板和有机污染物吸附相,所述前夹持板的板面和后夹持板的板面都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有机污染物吸附相夹持在前夹持板、后夹持板之间,前夹持板和后夹持板采用可拆连接的连接形式。由于设计了一种被动采样装置,由针状改成了片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实验测试数据的精度;本发明采用新的推算形式,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本发明采样技术建立的推算土壤中水气两相对吸附相上有机污染物浓度贡献比例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推算出土壤中水相和气相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态浓度。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指导更有效对污染土壤的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53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51600.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态污染物释放模拟系统及其污染物收集方法,包括空气过滤装置、颗粒态污染物释放模拟燃烧箱和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包括碰撞式颗粒物采样器和真空泵;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聚酯氨泡沫,玻璃纤维滤膜用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聚酯氨泡沫用来过滤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本发明采用了玻璃纤维滤膜和聚酯氨泡沫来净化进入模拟燃烧箱的空气,确保收集到的颗粒物均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提高了检测精度,以更好地评估其产生的健康风险;使用的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为碰撞式分级颗粒采样器,将颗粒态污染物的粒径分为11级来采集,能够充分研究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污染物的环境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39289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2113.1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凝吸附澄清设备,包括絮凝池以及设于絮凝池下方的沉淀罐,沉淀罐下方设置有与沉淀罐相连通的沉淀罐进水管,沉淀罐上并位于沉淀罐进水管上方设置有清水溢流装置,沉淀罐中并位于沉淀罐进水管与清水溢流装置竖向位置之间还设置有絮体固废排放装置。沉淀罐进水管设于沉淀罐的下方,絮体固废排放装置设置在沉淀罐的中部,使得从沉淀罐进水管进入沉淀罐中的絮凝混合液与沉淀罐中的絮体的沉降呈逆向流动关系,让待处理水体与絮体有了更充分、更均匀的接触,有利于提高絮体对溶解态污染物的整体吸附效果;同时絮体固废排放装置设于沉淀罐中部,延长了絮体在沉淀罐中的停留时间,也增加了其老化时间,增加了絮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34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230925.0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脱附率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为(1)将固体样品置于装有溶液的透析袋中,密封;将吸附剂置于不锈钢筛网筒内,密封;(2)将步骤(1)中的透析袋和不锈钢筛网筒浸泡在同一容器的水中,震荡至透析袋中目标有机物达到脱附平衡并被吸附剂完全吸附后,根据公式算出固体样品中有机物的脱附率。本发明使用透析袋截留固体颗粒,同时使用吸附剂作为吸附相,从而克服传统浸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价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脱附率,适用于不同固体废物、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检测不同的浸出物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667986U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20084181.6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个人便携式被动采样器,包括底座、吸附相薄片、滤膜、筛网和上盖;所述底座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吸附相薄片、滤膜和筛网从下至上依次叠放于容纳槽中,所述上盖紧密扣合于容纳槽的上端开口,所述上盖开有进气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采样器通过设置底座和滤膜,可排除大气颗粒物、皮肤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对采样的干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