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应变下薄膜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6055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399938.4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应变下薄膜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和装置,样品通过张紧机构张紧,样品、张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放入真空腔中,激光加热样品,通过红外摄像头获得样品在固定应变下从开始加热至达到稳态的全过程温度分布图,将薄膜视为二维传热,对实验图片进行处理,得到薄膜表面各像素点温度,将薄膜按照像素点的尺寸划分为若干个微元,建立稳态和瞬态的热平衡方程,求解出不同温度下薄膜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驱动机构驱动样品产生不同的应变,求出在不同应变下样品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本发明操作方便,测量准确性高,可以得到不同应变下样品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一种基于汽轮机叶型改造的仿生叶片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280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0451065.3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汽轮机叶型改造的仿生叶片及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流场分布在叶片前缘控制线附近的背压面以正弦规律设有多个平滑凸起,确定每个平滑凸起的中心点与前缘控制线的距离为Pi,每个平滑凸起的表面采用光滑曲面,该叶片叶高为H0、叶根处轴向弦长为C0,叶片背压面弧长为LS,每个平滑凸起的大小由波长W、振幅A、振幅角度D、左宽L和右宽R五个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获取最佳值区间;根据每个平滑凸起的起点、终点、左右宽点及定点分别确定经过凸起最高点的曲线a、经过左宽的曲线b和经过右宽的曲线c,依次扫略曲线b、a、c,即为平滑凸起。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做工能力,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一种仿金刚石晶胞拓扑的汽轮机空心静叶强化除湿结构及汽轮机除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1028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11736.7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金刚石晶胞拓扑的汽轮机空心静叶强化除湿结构及汽轮机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多级汽轮机静叶,每级汽轮机静叶内均设有用于蒸汽加热除湿的空腔,汽轮机静叶的空腔内以金刚石晶胞成键方式为模板的仿生拓扑结构,仿生拓扑结构最小结构单元由一个中心连接件与四个角连接件通过柱体连接件连接构成;每个角连接件又作为新结构单元的中心连接件与另外四个角连接件通过柱体连接件相连,重复延伸扩展,形成充满整个静叶空腔用于强化传热的骨架。本发明有效提高空心静叶除湿性能的同时,增强其本身结构强度,使得相同结构材料可以用于更长的静叶片,有利于提高汽轮机性能。

    一种基于气体膜分离的相变强化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8188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2195.X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膜分离的相变强化传热装置,压力腔分为三层,依次为从下至上的蒸发室、混合室和排气室;蒸发室位于底板和第一隔板之间,其中装有沸点低于被冷却物体温度的相变介质;混合室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一隔板上设有螺旋通道,外部冷空气经由入口段依次进入冷气室和螺旋通道在所述螺旋通道中与蒸发室中产生的介质蒸气混合,排气室位于第二隔板和多孔介质层之间,多孔介质层下方设有气体分离膜,排气室下壁面加工有针状阵列,顶部与气体分离膜接触。本发明通过相变换热和气体混合换热这两种高效的换热方式将被冷却体的热量传递给空气,实现了高效紧凑的空气冷却。

    一种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09140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041544.5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装置,通过DC直流电源向导电细丝通以直流电流,以电加热的形式在导电细丝上建立稳定的温度梯度,并使用红外成像仪获得导电细丝的温度分布图,基于所提取温度分布图中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值,再根据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关公式可获取导电细丝上不同点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实现了对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以及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而且可靠性好,测量使用范围广,实现获取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有效测量的技术效果。

    一种测量微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9662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1032004.3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微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及装置,在具有导电性能的微尺度导电细丝两端加载通阶跃电流,通过获取导电细丝两端阶跃电流的阶跃时刻对应的电压初始值,并实时记录至电压信号达到新稳态后的电压稳态值,并根据测量微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关公式即可获取微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本发明所测得的微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准确、应用范围广。

    一种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0914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41544.5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装置,通过DC直流电源向导电细丝通以直流电流,以电加热的形式在导电细丝上建立稳定的温度梯度,并使用红外成像仪获得导电细丝的温度分布图,基于所提取温度分布图中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值,再根据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关公式可获取导电细丝上不同点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实现了对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以及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而且可靠性好,测量使用范围广,实现获取微尺度下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有效测量的技术效果。

    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64594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444862.8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包括蛇形通道、肋片和波形带状插件结构。蛇形通道带有180°U型转角,在蛇形通道的壁面上焊接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肋片,在蛇形通道的内部还插有一个波形的带状插件。肋片能够提高壁面附近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壁面附近的传热;波形带状插件可以促使近壁区和主流区之间的掺混,进一步强化传热。其中肋片与波形带状插件之间存在相位差:采用18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均匀的努塞尔数分布和强度最大的传热;采用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得最高的综合传热效率。

    一种超疏水空心除湿静叶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28060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108236.3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疏水空心静叶,在空心静叶表面布置超疏水微纳米结构;所述超疏水微纳米结构在空心静叶表面的布置位置,包括静叶表面水滴沉积与水膜生成部位以及静叶吸力面和压力面上水膜易撕裂、破碎的位置。所述微纳米超疏水结构,其表面接触角大于150°。本发明利用微纳米结构,控制纳米级液滴团簇的大小和规模,维持蒸汽在跨过饱和线以后的亚稳态流动,防止大水滴和水膜的形成,从根本上减小水蚀的产生。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或核电站中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不改变机组结构的基础上,可大幅度提高空心除湿静叶的除湿效率,完全满足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

    一种低碳微合金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1573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610124469.1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微合金铸钢,含有0.18~0.22wt%的碳、0.30~0.35wt%的硅、0.53~0.55wt%的锰、0.08~0.10wt%的钒、0.04~0.06wt%的铌、0~0.023wt%的磷、0~0.019wt%的硫、0.03~0.05wt%的稀土金属及余量的铁;或者:含有0.08~0.12wt%的碳、0.42~0.45wt%的硅、0.85~0.92wt%的锰、0.08~0.10wt%的钒、0.04~0.06wt%的铌、0~0.023wt%的磷、0~0.019wt%的硫、0.03~0.05wt%的稀土金属及余量的铁。其制法为:先按常规方法铸钢;然后依次经高温均匀化处理、正火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低碳微合金铸钢。本发明具有优良室温强度和摄氏零度冲击韧性、优良焊接性及低成本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