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0327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81222.7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25/16 , H01L31/0352 , H01L31/054 , H01L31/068 , H01L31/18 , H01L51/42 , H01L51/44 , H01L51/48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微结构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底电池结构和层叠于底电池结构之上的顶电池结构,底电池结构包括n型单晶硅衬底,n型单晶硅衬底上表面的四周设置SiO2绝缘层,中间刻蚀制备纳米截头锥孔周期阵列结构并形成p型掺杂层,在纳米截头锥孔内壁制备Ag薄膜反射层,n型单晶硅衬底的下表面设置金属薄膜层;顶电池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TiO2薄膜层、钙钛矿吸收层、空穴传输层、透明导电薄膜层和金属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电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纳米截头锥孔周期阵列优异的光捕获能力,同时利用TiO2填充硅孔阵列提高载流子的收集效率,在提高光子吸收效率的同时提高光电流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7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32614.1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 常熟理工学院
IPC: H01L31/0224 , H01L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硅太阳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电池片主体和设置在电池片主体背面的钝化介质层,还包括设置在钝化介质层的凹槽、覆盖凹槽且与电池片主体连接的第一铝栅线层以及多条设置在钝化介质层与第一铝栅线层连接的铝主栅线层。通过在电池片主体的背面的钝化介质层设置凹槽,在凹槽上覆盖设置第一铝栅线层,使得第一铝栅线层与电池片主体连接,由于第一铝栅线层仅仅是覆盖凹槽设置而不是覆盖整个钝化介质层设置,在烧结过程中铝硅界面附近液态铝中的硅向远离铝硅界面方向的扩散得到抑制,从而保持铝硅界面附近液态铝中的硅浓度在较高的水平,进而增加铝背表面场深度,抑制铝硅界面附近空洞的形成,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3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73098.1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阵列结构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导电玻璃衬底,所述衬底上设置银纳米柱周期阵列结构,所述银纳米柱上制备TiO2薄膜层构成核壳阵列结构作为电子传输层;所述TiO2薄膜上设置钙钛矿吸收层,再在钙钛矿吸收层上设置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上设置金属薄膜,由所述衬底和金属薄膜作为导电电极引出光生电荷对外电路供电。本发明以Ag-TiO2核壳纳米柱阵列作为电子传输层,提高了光生电荷的注入效率和收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1099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4527.X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 常熟理工学院
IPC: H01L31/0216 , H01L31/0352 , H01L31/068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面局域钝化接触的晶硅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其电池正表面的整体复合速率进一步降低。该晶硅太阳电池包括正面电极、正面钝化层、N型硅掺杂层、P型硅基体层、背面钝化层及背面电极,背面钝化层形成于P型硅基体层背面,背面电极形成于背面钝化层上且局部穿过背面钝化层而和P型硅基体层形成欧姆接触,N型硅掺杂层形成于P型硅基体层的正面,N型硅掺杂层上形成有图形化的氧化硅薄层,氧化硅薄层上覆盖形成有N+型多晶硅层,P型硅基体层的正面为经制绒形成的绒面,正面钝化层层叠形成在N+型多晶硅层及N型硅掺杂层的其他区域上,正面电极透过正面钝化层并形成在N+型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上和N+型多晶硅层形成欧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522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624955.4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0725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双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单晶硅表面与石墨烯薄膜构成的肖特基结和多晶硅薄膜中的PN结共同构成,肖特基结与PN结之间由遂穿结连接,实现了双结石墨烯电池短路电流的匹配。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石墨烯双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与目前直接连接的双结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相比,解决了由于内建电场方向反向导致电池开路电压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收集效率,从而提高了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4001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81157.1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IPC: H01L31/0224 , H01L31/18 , H01L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 H01L31/07 , H01L31/022425 , H01L31/0224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硅基太阳能电池,包括背电极,背电极上设置单晶硅片,单晶硅片上设置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是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所述二氧化硅层的表面和由二氧化硅层通孔暴露的单晶硅片表面设置石墨烯薄膜,所述由二氧化硅层通孔暴露的单晶硅片表面还设有栅线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石墨烯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石墨烯硅基异质结电池通过栅线电极调节石墨烯硅基肖特基结的势垒大小,降低硅表面的电荷复合效应,提高载流子分离和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解决现有石墨烯硅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随器件尺寸增大而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7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1410.7
申请日:2025-03-26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IPC: G06T7/00 , G06T7/13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弱特征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步骤包括S1.基于图像非均匀阈值分割生成灰度共生矩阵并提取纹理特征和S2构建融合纹理特征的YOLOv3深度学习检测模型。本发明针对弱特征图像表面缺陷检测问题将灰度共生矩阵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使用自适应图像灰度化算法对源图像进行处理,然后使用非均匀阈值分割算法完成图像的多阈值分割,在此基础上生成图像灰度共生矩阵并计算相应的特征量,然后将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量与YOLOv3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并改进YOLOv3算法的损失函数,从而有效提高了对弱特征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4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110826671.3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 常熟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该方法包括获得正面依次层叠有钝化层和减反层的硅基体;对钝化层和减反层对应正电极的区域进行开孔;开孔深度等于钝化层和减反层的厚度之和;采用电镀法在开孔区域沉积铝形成铝电极,得到电池结构体;对电池结构体进行退火处理,铝电极和硅基体发生共晶反应,在硅基体对应铝电极的区域形成铝重掺杂区域;在硅基体的背面制备钝化接触结构和背电极,得到太阳能电池。本申请用电镀法在开孔区域沉积铝,通过退火时铝和硅发生共晶反应对硅基体进行局部重掺杂,无需复杂的掩膜工艺、高温扩散、高精度对准,制备过程简单,且不会影响硅基体的体少子寿命;铝电极宽度窄,减小对硅基体正面的遮光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18692.7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IPC: G01N21/88 , G01N21/01 , B65G47/248 , B65G29/00 , B08B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缺陷检测光学探测平台,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而本发明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下端设有配合使用的送料机构与固定机构,且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配合使用的检测机构与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上设有清洁机构与封堵机构;通过送料机构与固定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Y型从动板做一百二十度的间歇性转动,从而能够通过送料转杆带动送料转盘做一百二十度的间歇性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三个固定机构做一百二十度的间歇性转动,且能够将对应待检测的汽车零部件便捷吸附固定在对应固定筒体上,从而能够实现汽车零部件检测作业以及汽车零部件上下料作业的同步开展,进而有效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41814.4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常熟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缺陷检测视觉检测平台,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而本发明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内安装有传输组件,操作台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内侧安装有夹持机构,支撑架内壁顶端安装有检测机构,夹持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检测机构包括一号视觉检测组件,操作台内安装有控料机构;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控料机构,可以均匀地缸体自动定量下料,同时可以对缸体进行初步对齐,便于自动对缸体后续的检测,接着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对缸体进行夹持,随后通过检测机构可以对缸体进行外表面缺陷检测,与此同时通过夹持机构对缸体进行匀速转动,进而可以对缸体进行全方位检测,从而达到对缸体进行自动全方位视觉检测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