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能量互补的微网自律协同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5262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36755.6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能量互补的微网自律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公共直流母线的若干直流微网、交流微网,所述直流微网、交流微网内包括松弛单元、功率单元,每个直流微网、交流微网均对应一个就地控制器,每个就地控制器用于对应的直流微网或交流微网内的自律控制;还包括上层集中控制器,所述上层集中控制器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直流微网、交流微网间的协同控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能量互补的微网自律协同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个微电网的容量约束以及供电稳定性难以满足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实现高效灵活的接纳交、直流可再生能源以及负荷,同时增强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及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一种计及拓扑结构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23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111182125.7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拓扑结构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方法,涉及智能电网的安全评估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发明考虑了网络拓扑结构局部均匀性和全局不平衡性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结构性风险评估,基于电力节点电气中心性的相依耦合作用诱发性风险评估以及基于节点设备攻击效能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缺陷评估;构建了智能电网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雷达图对风险态势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建立智能电网控制系统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电网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方案,有利于实时掌握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安全风险情况,保障电网的稳健运行,对智能电网健康发展具有实用价值。

    基于X-means算法的区域用电特征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3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8719.X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X‑means算法的区域用电特征模型构建方法,包括:S1、从多个维度选取需要进行用电分析的指标;S2、采集不同区域的所述指标并预处理,将同一区域的所有指标看作一个元素;S3、对所采集的不同区域的元素基于X‑means算法进行分簇,使得不同区域的所述元素能够得到最佳的聚类结果;S4、对于每一个聚类类别,求取该类别所有元素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令每个聚类类别中的各指标的平均值为第一均值,同时求取所有区域各指标的平均值,令所有区域各指标的平均值为第二均值;S5、针对每个聚类类别,对同一指标的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进行比较,然后赋予该聚类结果标签,最终得到属于该聚类结果的区域所对应的用电经济类型。本发明通过将各区域间的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使得本发明有助于揭示不同区域间的用电特征和经济发展状态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为电力公司制定更合理的供电策略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种电力光传输网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19399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452534.8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光传输网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S1,计算电力光传输网的负载情况,将新业务按照传输时延需求排序,依次使用计及业务通信需求和网络负载均衡的路由规划算法,确定每个新业务的1+1传输路由;步骤S2,根据业务的传输路由,筛选出网络中负载率高于阈值的节点和链路;步骤S3,针对负载率高于阈值的节点和链路,确定优先顺序并按照优选顺序对节点和链路进行优化;本发明可在正式部署业务前,自动生成业务传输路由预分配方案,在满足业务通信宽带与时延需求的前提下,使各节点及链路的负载率趋于均衡,有力保障网络的1+1保护能力,有效降低网络故障造成业务通信中断的概率。

    一种考虑输配协同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容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31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10971309.8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输配协同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容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广义输配全局优化模型,确定模型的最优性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火电机组、分布式电源、无功补偿装置,提出输配协同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容量计算模型。基于输配电网的不同特点,利用异构分解算法进行优化模型的求解,输配电网交替进行各自区域的优化计算,并通过边界节点电压、注入功率等参量构建辅助函数保证全网最优性条件满足。本发明方法适应日益增强的输配耦合关系;可提升输配协同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容量的计算精度和算法效率,弥补了现有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容量计算模型中数据模型私密性差、存在潜在的数值稳定性问题等缺陷,具有工程应用的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