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0360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052124.2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次同步振荡在线监测及扰动源定位方法,包括通过次同步振荡在线监测技术,对获取的电子设备运行特征信号进行检测;当发生次同步振荡事件时,采集振荡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和振荡参数;基于所述动态数据和振荡参数采用扰动源定位方法定位次同步振荡的扰动源。本发明通过采用次同步振荡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电网系统发生的次同步振荡事件,并采用扰动源定位方法快速定位扰动源,为保障机组本身安全和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5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335296.4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IPC: H02J3/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电站母线电压日越限分析的电网无功优化配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技术领域。本方法首先根据预设的越限自动分析周期,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中获取变电站母线电压越限数据,计算周期内各变电站最大连续越限时长Tmax,当存在考核母线最大连续越限时长Tmax大于越限阈值ET时,启动一次越限自动计算分析,从AVC系统获取并计算得出越限分析数据,再根据越限分析数据,进行电网无功优化配置,通过自动计算分析得出的越限分析数据能准确定位变电站母线越限问题,并通过电网无功优化配置,能快速找到消除母线越限方法,从而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满足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需求。本发明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且可降低人力成本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6054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811346474.6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馈入直流故障的电网综合稳定控制方法,通过储能电站提升可用储能功率来保证系统稳定,若全部储能电站均提升至最大可用储能功率后还不足以保证系统稳定,再施加切负荷措施。本发明提供的应对馈入直流故障的电网综合稳定控制方法,通过优选使用储能电站提升可用储能功率来保证系统稳定,减少了使用切负荷控制措施的负荷切除量或避免使用切负荷控制措施,减轻或避免了对用户供电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4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127756.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抑制暂态电压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风电场AVC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电压指令,计算得到风电场要调节的无功功率,生成无功功率指令下发至风电机组,并根据风电场的主变压参数计算得到无功补偿装置主变低压侧的电压值,生成电压指令下发至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根据电压指令进行无功调节,对并网点电压进行跟踪控制,并在出现暂态电压时进行调节抑制;风电机组根据无功指令进行无功调节,在风电机组无功调节过程中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置换,保持无功补偿装置具有一定的无功裕度,该方法及系统可以保证风电场具备稳态时的跟踪调节能力,还可以在系统电压出现暂态波动时进行快速跟踪调节,稳定电网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530140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783603.8
申请日:2015-11-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根据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根据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根据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在判断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设备为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本发明利用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能够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扰动源所在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995204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233926.5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在线监测方法,包括:获取PMU量测的目标机组的电气功率Pe和转速ω;对发电机电气功率Pe和转速ω进行频谱分析,生成电气功率波动相量和转速波动相量 根据计算机械功率波动相量 其中,2H为时间常数,Ω为转速波动的角频率;根据机械功率波动相量 与电气功率波动相量 的相位关系判断目标机组是否为强迫功率振荡源:若机械功率的振荡相位 超前于电气功率的振荡相位即 则目标机组是强迫功率振荡源;若机械功率的振荡相位 滞后于电气功率的振荡相位 即 则目标机组不是强迫功率振荡源。本发明真实反映了外部电力系统对机组的影响,避免了引入全网模型带来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5598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61121.5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G06F1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次同步振荡参数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电流信号进行截断,获取长度为N的采样数据;建立长度为N的四项Rife‑Vincent(III)窗函数,并根据所述四项Rife‑Vincent(III)窗函数确定所述采样数据对应的离散频点的幅值;在次同步频段内筛选所述离散频点的幅值的极大值,并利用所述离散频点的幅值的极大值对应的谱线及谱线相邻的两根谱线采用插值修正算法对所述电流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进行修正;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利用四项Rife‑Vincent(III)窗三谱线插值FFT的方式有效的抑制频谱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89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08784.1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1R23/163 , H02J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3/163 , H02J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成份的在线检测及滤除方法,该在线检测方法包括:获取一电网电力信号,并从所述电网电力信号中滤除工频分量,以提取次同步振荡分量;通过傅里叶变换对所述次同步振荡分量进行检测分析,生成所述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频率、幅值及相位。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线检测及滤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及滤除电力信号中的次同步振荡成份。
-
公开(公告)号:CN10446695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14547.5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青岛大学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实测小扰动数据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先根据实测电压、电流变化曲线的特征来选取适合参数辨识的数据时段;而后根据实测电流的分辨率和在小扰动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电流的波动范围主要受异步电机初始滑差和电压波动范围影响的事实,确定需辨识参数的初始值;最后以计算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曲线的中心线与实测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曲线的中心线的误差最小构造目标函数,辨识出考虑风力发电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其数据易得,原理可靠,辨识方法正确,辨识效率高,准确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36029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43016.4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仅基于实测相量数据和瞬时值录波数据,对安装在现场的PMU的动态量测性能进行在线多指标测试的方法。该方法将扰动期间的PMU相量数据还原为暂态录波数据,并获取对应的瞬时值录波数据,通过所提出的指标找出相量暂态录波数据与实际的瞬时录波数据在相关性、相量算法快速响应、幅值缩放和总体相似性上的差异,从而对PMU的动态量测性能进行定量的评价。本发明不需要专门的测量装置和实验环境,解决了暂态过程中相量定义的差异所造成的干扰,并且具体给出了相量动态量测在哪些特性上产生了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