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039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86241.5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2/005 , H04L5/0048 , H04L5/006 , H04L5/0062 , H04L5/0094 , H04W72/042 , H04W72/082 , H04W72/0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切换方法,其包括:基站预设多个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道的信道组合;基站向终端发送信道组合监测命令;终端根据所述信道组合监测命令,监测各个信道组合的信道质量,并向基站发送信道状态报告;基站对所有信道组合进行综合排序,选择其中最优的信道组合传输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道,并向终端广播所有信道组合的综合排序信息;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所有信道组合的综合排序信息,接收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道。本发明选择最优的信道组合传输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并能够及时避开干扰频点,保障了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的成功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230707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10226362.9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上海通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速度和位置信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车载台和基站的GPS开启,每隔Δt测量一次车载台的移动速度v、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2)并将移动速度v和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信息上报给该覆盖区域的基站;3)基站根据移动速度v和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计算并更新下面若干个时刻列车的位置;4)基站根据若干时刻列车的位置得到对应的信号衰减值;5)基站根据信号衰减值、发送功率大小和噪声信息,得到信噪比,并根据信噪比确定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3787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26373.7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上海通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基站与列车间构造多路径传输条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基站反射体和列车反射体,所述的基站反射体设在基站天线周围,每根基站天线周围设有一组基站反射体,所述的列车反射体设在列车天线周围,每根列车天线周围设有一组列车反射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在空旷的铁路环境下有效构造MIMO系统的多路径传输条件,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25630.7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T7/0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轻型CNN网络的图像感知、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表盘图像;获取数显区域坐标信息,所述数显区域坐标信息由云端设备发送,用来标定所述表盘图像中的数字显示区域;基于所述数显区域坐标信息,提取所述表盘图像中的数字显示图像;对所述数字显示图像进行分割,获得各个显示位数的数值图像;将所述数值图像按照所述显示位数依次放入轻型CNN网络,获得数值识别结果;将所述数值识别结果组合成读数并上传至云端设备。通过本发明,能够在终端设备直接生成表盘读数并上传给云端,缓解了云端的识别负担以及变电站窄带通信网络的传输负担,且具有成本低、准确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28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65579.0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受限的行业物联网无线安全通信协作干扰方法,包括:集群内通信步骤,该步骤中通过集群的方式对节点间通信进行保护;集群间通信步骤,该步骤中利用遗传算法灵活选择确定每个传感器节点是否参与协作干扰以及参与干扰的传感器节点发送干扰信号的功率,从而得到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保证节点安全通信的同时,消耗能耗最少,延长系统安全通信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6886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1504170.8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帧的设备的先听后说参数配置方法,其中,基站为终端配置FBE LBT执行次数N,或为终端配置FBE LBT执行次数N和FBE LBT时隙长度;所述基站每次执行上行资源分配时,所述终端执行FBE LBT的次数不超过所述FBE LBT执行次数N;所述终端基于所述FBE LBT时隙长度配置FBE LBT时隙,并在所述FBE LBT时隙中执行FBE LBT信道检测。本发明通过为终端合理地配置FBE LBT参数,满足了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和不同终端的能耗要求,并能够适应于复杂动态的干扰环境,改善了系统的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41370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1427211.8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28/24 , H04W72/08 , H04B1/7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QoS保障方法,其包括:步骤S1:将用户设备终端通过当前激活链路与基站保持通信连接;步骤S2:通过所述用户设备终端对可用信道载波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获得当前激活链路的QoS保障系数;步骤S3:当所述当前激活链路的QoS保障系数小于预设的QoS保障比特时,通过所述用户设备终端将增强的QoS状态报告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增强的QoS状态报告消息包含:当前激活链路的QoS保障系数以及备选信道载波ID;步骤S4,通过所述基站根据当前激活链路的信道质量和当前激活链路的QoS保障系数,确定最佳的跳频方案以使所述用户设备终端执行跳频。本发明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保证用户设备终端的服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94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41873.9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L12/823 , H04L29/06 , H04L29/08 , H04W7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时分多址物联网中的终端模拟平台,包括:平台控制层、协议处理层、终端模拟层和模拟终端管理层,所述模拟终端管理层作为所述终端模拟层与节点交互的中间层,通过单个射频通道与节点相连,并管理所述终端模拟层的行为;所述终端模拟平台完成初始化后进入循环的工作周期,所述工作周期与接入网络的MAC帧同步,输变电设备物联网采用隔帧调度方式,模拟终端管理层在第x帧的下行子帧中将指令与数据字段分发至所述终端模拟层的对应模拟传感器,终端模拟层将第(x+1)帧的上行数据帧发送给所述模拟终端管理层,所述上行数据帧带有发送时隙信息的包头,并在第(x+1)帧的下行子帧中统一发送至射频模块。本发明能够采用一个射频通道模拟大规模终端集群。
-
公开(公告)号:CN112492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28955.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微功率无线接入方法与装置,本发明方法涉及时间同步、业务信道接入、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接入和突发信息接入过程;时间同步中由汇聚节点根据传感终端随机发送的业务信息所处的时隙确定延迟等参数,传感终端根据参数调整相应帧的发送时间;业务信道接入过程采用单向上报为主的模式,使得传感器工作时间最小化;在控制信道实现有限的双向通信,支持对传感器周期、阈值等参数配置,针对重要的告警信息,在控制信道上支持重传机制,提高了告警业务的可靠性。本发明能够为输变电设备物联网高频次、小数据量、低功耗的设备状态感知传感器提供标准化接入,能够满足微功耗传感器长寿命和免维护运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97336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0174812.1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2D通信的缓存策略和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初始化用户内存,根据缓存策略缓存数据;用户选择合适的共享请求用户进行D2D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基站统计其控制区域内各个用户的一段时间内进行D2D通信的次数,根据用户的进行D2D通信的次数分配用于下一次通信的奖励带宽。本发明考虑到用户内在的自私属性和实际应用情况,在D2D通信网络中引入包含一个带宽分配策略的激励方法,以促进用户主动通过D2D通信进行内容共享,从而优化D2D通信,减轻蜂窝网络负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