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9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02670.9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声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有效地削弱均衡器的输出中含有的噪声项,使得接收机的整体误码率性能更好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联合多分支自适应均衡与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联合多分支自适应均衡与智能降噪网络DL‑JAED,利用深度学习来学习信号序列中的噪声特征,实现信号序列的降噪,在均衡器与降噪模块之间构成循环迭代,利用二者的输出作为传递信息,充分利用了迭代增益;通过降噪后输出计算得到误差,作为反馈信号来更新均衡器的前向滤波器和反向滤波器。
-
-
公开(公告)号:CN117370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52424.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18/20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LSTM‑ATT‑LSTM的海洋表面温度短期预测方法,其解决了现有SST预测精度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包括:通过归一化和数据压缩将历史SST数据映射到0~1区间内,生成长期时间序列XT,形状为[L×W,T,1];其中,L×W为区域内所有的点数和,通道数为1;采用LSTM特征编码进行时间特征提取和数据维度转换,以获得输出天数为T'天的特征信息Hi;通过注意力机制重新分配权重,强调SST重要通道上的空间特征;进行LSTM特征解码,输出实际预测的SST。提高了SST信息流的短期依赖关系,增加了SST的预测精度。本申请广泛应用于海洋要素时空预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207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82750.3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4B10/11 , H04B10/50 , H04B10/524 , H04B1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相参积累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通信方法及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跨介质激光通信信噪比低的技术问题;包括:信号发送端获取需传输信息,经串并转换后进行PPM编码;依据编码信号,多束激光器以一定时间间隔输出不同激光焦距的脉冲激光,产生重复的PPM的调制信号以搭载信息,实现激光信号的编码传输;每束脉冲激光分为两束,一束用于能量监测,另一束垂直入射到水气交界面产生热膨胀效应,脉冲激光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在水下向各个方向传播;信号接收端接收声信号并转为电信号,后经非相参积累获得原始的PPM调制信号;对获得的原始PPM调制信号进行相干解调,获取传输信息。本申请广泛应用于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22283257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1101989.0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非线性机制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通信装置,其属于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信号发送机构和信号接收机构,信号发送机构设置在空中平台,信号接收机构设置在水下空间,信号发送机构包括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均与信号调制模块连接,信号调制模块控制两台激光器发射激光束,两个激光器的输出端与分束设备相连,分束设备将激光器输出的光束分为两束,其中第一束输出进入能量监测模块,第二束垂直入射到水气交界面;信号接收机构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数据采集设备及水听器,本申请提高了空气到水跨介质通信的速度、有效性及稳定性,实现可靠高效的水声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219678477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0441585.5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4B10/11 , H04B11/00 , H04B13/02 , H04B1/38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致声通信装置,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将激光脉冲信号经导光臂传输至水面;所述激光器内设置有激光调Q组件、激光脉冲组件、激光放大组件和导光臂。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致声通信装置,将激光在空气信道和声波在海洋信道的传输优势结合起来以摆脱空‑水界面的限制,具有不需要在介质中部署任何物理换能器的特点,保证了隐蔽性,同时,激光器可部署在飞机、船或岸基等位置,满足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
-
-
-
-